在作文中融入真情实感的教学探究论文_付娟

在作文中融入真情实感的教学探究论文_付娟

(威远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威远 642450).

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有的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 目前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令人担忧,其中作文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不注意观察积累,感觉无物可写,无事可写。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没有积累的习惯和写作的兴趣造成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教学偏于形式,自然把作文看成一种特殊的事,跟实际生活不怎么切合,于是学生自然要叹无内容之苦。”命题作文的内容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很少或忽视如何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身边的生活、引向社会,从生活中得到感受和启发。很多学生会自如地写一篇很好的日记,但却不会写也很害怕写教师命题的作文。学生经常被动地去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很难在心理上形成写作的兴奋状态,学生作文兴趣受到了限制,更不用提写作的主动性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学生缺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真切体验既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确定的目标,也是作文教学中的写作要感情真挚的基本内涵。可见怎样打破套子,怎样写出真情、写好真情、就成了教师和学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那我们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平时阅读太少,写作起来感觉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因此对作文望生畏,无论是在校内、校外,我们都要指导学生多去阅读一些中外名著及经典诗词,通过阅读,让学生多一些积累,头脑中有货,在写作的时候自然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古人对读写关系曾作过极为精辟简明的概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想写好文章,不在读书上下功夫是不行的。鼓励学生读书的方法很多,只要老师头脑中有这个积极的意识,就一定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特点的办法。比如定期组织新书介绍会、美文朗诵活动、古诗词诵读擂台赛、演课本剧、读书接龙赛、读书摘抄展示评比等活动,并制定一些奖励办法。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好书介绍给大家,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和收获……对精读的书,要在通读一遍的基础上反复阅读,像吃面包一样,一口一口地咀嚼,吸收。特别精彩的片断,要反复朗诵,优美动人的短诗,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抄录下来,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写上你的感悟感想等等。这样不仅积累了一些写作中可以引用的素材,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2、学会表达,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对于读书而言,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而应鼓励他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例如,开展心理疏导作文课对于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我该怎样面对自己的错误?》,《我该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这种类似的作文题教师可以通过例举一些身边遇上的不顺心的实例,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就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3、善于观察,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

生活的真善美都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才能发现。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日志,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4、用心体验,积累作文素材

“百说不如一做”,教师给学生说得再多还不如自己亲身体验来得快。我们在校内、校外要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亲近大自然,多去参加各种志愿者生活,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亲身经历的都牢牢地记在脑海里,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教会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提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并认真做好素材的整理归纳。如“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敬老院献爱心”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恩之情,学会感恩。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人(人、动植物或景物)目标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为今后写好作文奠定基础。

论文作者:付娟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6

标签:;  ;  ;  ;  ;  ;  ;  ;  

在作文中融入真情实感的教学探究论文_付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