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大西洋联盟的革新》报告看美欧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系论文,报告论文,联盟论文,跨大西洋论文,看美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1月,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和荷兰Noaber基金会联合发布一份题为《面对不确定世界的宏伟战略——跨大西洋联盟的革新》的报告(下文简称“报告”)。这份报告的作者系美欧主要大国的前军事首脑,有的还曾长期担任北约高级军事指挥官,包括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约翰·沙利卡什维利、英国前国防军参谋长洛德·英奇、德国联邦国防军前参谋长和北约军事委员会前主席克劳斯·瑙曼、法国前国防军参谋长雅克·朗扎德以及荷兰前国防军参谋长范登·布里曼等。在美国和欧洲两家顶尖智库的赞助下,他们历时近7年完成了这份长达152页的报告,其间并召开了12次专题写作研讨会,该报告因而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作者明确表示会将“报告”提交即将于4月召开的北约峰会讨论,这就使该报告明显带有为北约未来发展定调、对其施加影响的意味。
一、“报告”的主要内容
“报告”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两个,即未来跨大西洋联盟的基本架构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架构美欧应怎样做?“报告”给出的答案可归纳为:未来的跨大西洋联盟应符合美欧双方利益,能够“恢复世界的确定性”①,是引领世界思考未来议题的“民主整体”;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将美国硬实力和欧洲软实力紧密结合,重建并发挥北约这一跨大西洋合作纽带的作用,建立“美国-北约-欧盟”协调机制,以促进美欧在所有领域进行更密切、更有效的协调。
“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新趋势”、“新挑战”、“新战略”和“新机制”等四个方面。其中“新趋势”和“新挑战”描述了当今世界“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此即为美欧关系未来发展所处的战略环境;“新战略”是美欧在新战略环境下保障自身安全、参与世界事务的指导方针;“新机制”则是美欧应对新战略环境、实施“新战略”而对北约等美欧协调机构的必要改革。
关于全球发展趋势。“报告”认为,世界人口构成的变化、气候变暖、主权的衰落、宗教理性的缺失和威胁的复杂性这五大趋势将导致全球主要力量的竞争日益加剧。“发达国家人口呈现萎缩和老龄化趋势,而发展中国家人口不断增长”,美欧将面临新一轮移民压力,人口增加导致的失业问题也很可能滋生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酿成武装冲突;气候变暖将超越环境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议题,因为“它将产生难民问题、海上新航线的贸易和军事影响,还可能使小型冲突演变为大规模冲突”;主权的衰落则使国家认同受到威胁,世界将出现民族国家思潮复兴的局面;公众更加认同宗教理念,而宗教理性的缺失容易引发政治极端主义;世界面临的威胁更加复杂且多变,单纯的军事手段已远远无法应对。
关于全球挑战。“报告”从功能性领域和国家地区两个层面分析了全球面临的新挑战。在功能性领域,核生化武器的扩散是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最大威胁;资源成为全球争夺的焦点,资源短缺将成为政治不稳定的源头;非国家行为体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全球范围的“不对称”对国家安全构成巨大挑战;通过金融手段干预政治日益成为安全领域的新威胁。在国家地区层面,“报告”认为挑战主要来自亚洲和俄罗斯的崛起,以及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不稳定。“报告”重点分析了中国和印度的崛起,认为“中印都在试图运用经济实力获取最大政治影响,但是各以不同的方式:印度与美国合作,而中国与美国竞争”;俄罗斯也是“报告”关注的重点,“报告”指出:“俄的实际实力与其强势复兴并不相符,引起西方关注的并不是俄罗斯的力量,而是它的不足”;对于中东,“报告”认为它是“各种挑战汇聚之地”,需从更高的战略视角应对;“报告”认为非洲“面临比冷战时期更复杂的困境”,挑战主要来自“西方世界、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竞争”。
关于“新战略”。“报告”首先对现有国际组织应对上述挑战的能力进行了评估,认为现有的联合国、欧盟、北约等主要国际组织都缺乏独立应对挑战的能力。“报告”进而提出,在现有国际组织没有能力独自应对挑战、而建立新机制又耗时太长的情况下,应在西方现有的国际组织内寻找采取协调行动的基础,特别是要改革北约现有决策机制,加强北约与欧盟的合作,建立“美国—欧盟—北约”协调机制;以“预防性”战略代替以往“反应性”的联盟战略,并提出实施新战略的具体步骤:减少引发冲突的诱因——预防性的危机管理——采取强制性行动——在干预之后进行重建、恢复稳定。
关于“新机制”。“报告”对美欧关系的发展、北约的改革及其与欧盟的合作建言,认为美国仍将是欧洲“最重要、最紧密、最不可或缺的盟友”,而欧洲国家也需要真正成为美国不可或缺的伙伴;应放弃美国、欧洲作为西方世界两个支柱的原有概念,将美、欧融合成一个“从芬兰到阿拉斯加的民主整体”。“报告”强调对北约的改革应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改进而非彻底抛弃”,并提出了近期、中期和长期改革议程:近期主要是改革决策机制,将“一致同意”改为“简单多数通过”,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明确成员国的权利和义务;中期主要是制定新的战略指导方针,该方针应囊括军事和非军事手段,同时北约未来的扩大应以战略目标为出发点,建立在集体安全理念以及“集体安全区”、“共同安全区”、“外围稳定区”三个地缘政治概念基础之上;长期改革主要针对北约的军事力量建设,对北约实施新战略方针的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进行评估,着手建立独立于成员国、可用于实战的多国部队。
二、“报告”出台背景
“报告”试图解答美欧关系的未来架构这一核心问题,表明冷战结束后美欧对大西洋两岸关系发展前景的认知仍不清晰,也折射了目前美欧关系的现状。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发展时期。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美欧关系、北约都面临着重新定位的问题。
一方面,北约在冷战结束后历经大起大落,其自身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仍不清晰。冷战结束,共同威胁的消失使北约陷入生存危机。虽然北约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表现抢眼”,但也经历了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被美国抛弃的尴尬。北约的扩大和转型也并未使其重新焕发生命力,扩大后的北约面临着消化吸收新成员的问题,而且在决策方面更加复杂化。北约在阿富汗陷入困境,美欧之间围绕阿富汗局势恶化和向阿富汗增兵问题的相互指责,表明北约的转型远未完成。北约“全球化”战略的第一次付诸实践就面临失败的危险,甚至引发北约可能因此变得“无关紧要”②和成为“两极联盟”③的猜测。
另一方面,美欧关系也面临着重新定位的问题。冷战后美欧关系总体呈现调整与曲折发展的态势。共同敌人的消失使美欧联盟的政治基础发生严重动摇,伊拉克战争更是充分暴露了美欧分歧。此后,在大西洋两岸寻求和解的努力下,美欧关系有所改善。特别是在德国默克尔、法国萨科奇和英国布朗这欧洲“新三驾马车”上台后,美欧关系出现重新热络的迹象。但总体来看,美欧关系虽呈现出由主导与从属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并存的伙伴关系的态势,但其发展进程变数颇多。美欧关系的战略基础也变得模糊不清,传统的价值观基础受到质疑,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和虐囚丑闻加剧了欧洲对美欧是否持共同价值观的怀疑。美欧现今在威胁产生的根源、对威胁的判断和应对手法上分歧严重,难以形成共同的认知。此外,双方经贸摩擦不断,特别是欧元的建立及其对美元地位的挑战,对美欧经济关系造成冲击,经济联系已难以担当美欧同盟的基石。
与此同时,国际格局的变化,尤其是新兴大国崛起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多,对美欧主导的传统国际秩序构成严重挑战。新兴大国越来越在经济、金融乃至军事领域挑战美欧的传统主导权,并要求建立新的、反映新兴大国力量增长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且更加复杂化。
三、美欧关系新动向
“报告”的主旨在于解决上述影响美欧关系发展的问题,也预示美欧关系可能出现一些新动向。
第一,美欧将进一步加强在安全问题上的协调。如果说美欧签署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框架协议是从经贸领域修补并加固了美欧同盟关系,那么“报告”就是试图从安全领域调制跨大西洋联盟的“粘合剂”,也预示着美欧将在安全领域进一步加强协调。安全因素向来是美欧关系的晴雨表,是最重要的标记。④在安全领域加强协调有助于消除美欧关系中现有以及潜在障碍,对双方关系将产生积极影响。
共同的安全关切是冷战时期美欧结盟的基础。冷战结束后,美欧虽然仍存在巨大的共同安全利益和关切,但在安全领域的分歧往往也是美欧矛盾的爆发点。有鉴于此,美欧关系的根本改善或修复就必须从安全领域着手。⑤联盟要求对威胁、前景及义务具有可预知性,但美欧联盟目前恰恰缺乏这一特点。当今世界威胁更加复杂化,美欧看法迥异,双方在维持军备和使用军事力量的认知方面也存在巨大差距。这也是造成美欧裂痕的重要因素。
“报告”以较大篇幅分析了当前的主要挑战,认为美欧面对的威胁“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明确了新兴大国的崛起、失败国家的威胁、国际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以及气候变化、能源危机是西方世界面临的“共同的安全威胁”。就安全威胁的认知达成一致构成了美欧在安全领域加强协调的基础。“报告”强调“任何单个国家或现有国际组织都无法有效应对威胁”,美欧应发挥主要作用,并提出了美欧联合应对威胁的“预防性”新战略及具体实施步骤。该战略强调对外交、制裁等软实力手段和军事干预等硬实力手段的统筹使用,认为在不同的战略实施阶段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使用应各有侧重,意在尽最大可能缩小或消除美欧在应对威胁的具体手法,特别是在是否使用武力问题上的分歧。对威胁判断的一致、对应对威胁手法的妥协,无疑将大大加强美欧在安全问题上的协调。美欧在安全领域加强协调还将体现在美国与北约、欧盟的相互协调上。“报告”对北约、欧盟改革建言的主要出发点之一就是改善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提出“综合发挥北约与欧盟的作用”、“设立情报相互通报机制”以及设立“美国-北约-欧盟理事会”等。
第二,对北约的改造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美欧互动的重点议题。冷战结束使北约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作为北约盟主的美国“若即若离”的态度进一步加剧了北约的困境。美欧内部很大一部分人对北约的继续存在持悲观论调,并给出了北约走向没落并最终解体的种种理由。北约的走向反映了美欧关系的状况,北约的改造成功会对美欧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当然,“报告”提出的对北约的改革,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美国的意图。
“报告”强调“北约仍将是未来跨大西洋联盟的中心”,确认了北约在美欧关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认为北约虽然目前在阿富汗“面临失败危险”,但也是对其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契机”。“报告”对北约现状的批评以及详细阐述北约近、中、长期的改革议程,意在挽救北约,使其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报告”指出,未来北约可在众多新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如打击恐怖主义、保护欧洲能源安全、救灾援助等;“报告”强调北约仍应继续其扩大进程,只不过应更多考虑地缘政治因素;分析北约军事转型中的困难,要求其进行军力评估,建立一支独立于各成员国、快速部署并可用于实战的多国部队;对北约决策机制的改革,以及对成员国权利与义务的重新定义,可大大提高北约的行动效率。“报告”重新肯定北约的核心地位,希望通过改革理顺其内部关系、赋予其新职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使北约重获生命力。这显现美欧仍看重北约的战略价值,希望通过合作扭转北约走向没落的趋势。北约的继续存在符合美欧双方利益,这是因为:对美国来说,北约仍可为其实现全球战略服务,还可与其“分享负担”;对欧洲来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需要美国继续保持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在美欧矛盾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北约也是双方进行沟通、弥合分歧的主要平台。
第三,跨大西洋联盟的重新定位。跨大西洋联盟的实质是美国对欧洲的军事保护,这就决定了美欧关系先天所具有的不平衡性:美国是跨大西洋联盟的盟主,历来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然而随着欧洲对美国安全保护依赖的下降,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以及欧洲实力的增强,欧洲对成为美国“平等的伙伴”的诉求越来越强烈,美欧关系呈现出向平等发展的趋势。
“报告”就美欧联盟关系的论述迎合了这种趋势。一方面,“报告”强调美国是重建大西洋关系的推动力量,字里行间透露出美国仍应在联盟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意味;另一方面,又极力倡导欧洲国家增加防务开支、增强自身实力,成为“美国不可或缺的伙伴”,使美欧同盟真正达到“平衡”。“报告”并未过多诟病欧洲硬实力的欠缺,而是强调欧洲应“发展美国所欠缺的能力”以保证美欧联盟在世界的主导地位。“报告”多次提到欧洲应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软实力,并以美欧在非洲的协调为例指出,“欧洲软实力和美国硬实力的结合”是美欧未来分工的最佳方式,还指出北约未来的行动离不开欧盟软实力手段的支持。这些均显现欧洲将在未来联盟中发挥更大作用。当然,这种平衡化的趋势发展到何种程度将取决于欧洲今后在国际安全中的作用大小以及美国对此的认知。
与此同时,跨大西洋联盟的对外职能也酝酿着变化。跨大西洋联盟从根本上说是军事联盟,其主要使命是保卫大西洋两岸的安全,总体来看具有防御性质。但近年来其军事色彩淡化,除去意识形态之外的政治职能凸显出来。“报告”指出,美欧有责任应对“全球性挑战”,主张对威胁采取“预防性”打击手段,强调美欧应在移民、气候变化、能源供给和有组织犯罪等政治领域发挥作用。随着欧洲凭借软实力提升其在联盟中的地位,大西洋联盟的政治职能会更趋强化。
总体来看,美欧关系在经过冷战之后的调整期后,会继续保持较为密切的态势。只不过这种密切反映的是“朋友间”平等的关系,而非过去那种“主仆关系”。伴随美欧越来越多地致力于应对全球性的、更加复杂的挑战,美欧关系的这种变化注定了他们之间还会出现更多摩擦甚至某种程度的对抗。诚如理查德·哈斯所言,21世纪动荡不安的世界可能使美欧关系不再像过去那样友好和重要,跨大西洋的合作将难以预知。⑥
注释:
①"Towards a Grand Strategy for an Uncertain World:Renewing Transatlantic Partnership," http://www.csis.org/media/csis/events/ 080110-grand-strategy.pdf,p.13.后文对该报告的引述不再注明。
②"Analysis:NATO's Fateful Afghan Wager," November 20,2006,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library/news/2006/11/mil-061120-cfr01.htm.
③“两极”指有些北约国家愿意出兵作战,而有些国家不愿出兵。参见美国防部长盖茨2008年2月在北约国防部长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guardian.co.uk/politics//feb/07/foreignpolicy.uk.
④冯仲平:“欧洲安全观与欧美关系”,《欧洲研究》,2003年第5期,第1页。
⑤冯仲平:“欧洲安全观与欧美关系”,《欧洲研究》,2003年第5期,第9页。
⑥Richard N.Haass,"The Palmerstonian Moment",National Interest,Jan/Feb.2008,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