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河北省连锁经营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北省论文,连锁经营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连锁经营的发展,对改善流通结构,提高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河北作为内环京津、外环渤海的商贸流通大省,积极推进连锁经营的健康发展对改善区域流通结构,谋求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取得有利态势,显得非常迫切而重要。
一、河北省商业连锁经营的现状及特点
“九五”以来,河北省商业连锁经营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流通企业,发展领域涉及百货、食品、粮油、医药、服务等众多行业。连锁经营已成为河北省流通领域最具活力的经营方式。主要表现:
1.商业连锁规模迅速扩张,业态齐全。据统计2002年连锁企业(总店)112家,连锁分店1280个,超市300多个,配送中心95个。截至2004年11月底,全省连锁经营总店已发展到196家,分店2285家,分别增长15%和14%。2002年平均每个连锁总店拥有连锁门店数15.5个,比2001年多6.7个;限额(连锁总店的核心店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以上零售业连锁总店及分店营业面积32.8万平方米,增长81.6%;从业人员1.13万人,增长72.9%。石家庄保龙仓集团2002年在邯郸、衡水、秦皇岛等地大力发展直营连锁经营,目前其分店已发展到7家。在业态方面,改变传统零售业一统市场的局面,在仓储商场、大型综合超市、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八个业态方面都有较大发展。
2.商业连锁经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据统计2001年连锁经营销售额达到35亿元,同比增长91%,连锁企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2000年的1%提高到1.5%,2002年连锁企业商品零售额比2001年同期增长66.4%。2003年前8个月,45个限额以上连锁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22.3%。不少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后,使部分离岗待业人员重新得到了安置,唐山市连锁企业共安置下岗职工300多名。商贸流通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达到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3.在竞争中增强实力,一批本地连锁企业成长迅速。据省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底,我省限额以上零售业连锁总店26个,比2001年增加1个;连锁门店数发展到450个,比2001年增加203个,增长82.2%。目前河北省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规模的企业有石家庄保龙仓、国大连锁、唐山华盛、邯郸阳光、沧州好日子、廊坊绿龙等。国大连锁商业有限公司连续两年跻身于全国连锁企业100强行列,顺利通过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4.竞争激烈,格局呈现多元化。一是我省连锁企业已形成内资企业(包括股份制、国有、私营等)为主、多种企业类型竞相发展的格局,连锁总店中内资企业111个,其中股份制企业44个、国有企业29个、私营企业28个,集体、股份合作和其他内资企业10个,外资投资企业1个;二是国外、省外商业连锁企业争相涌入,泰国易初莲花、荷兰万客隆、台湾乐购、上海联华、北京王府井等近20家国内外著名连锁企业相继落户我省,他们以直营、合作、租赁等多种方式在我省开办连锁分店46家。全聚德、东来顺、狗不理等国内知名餐饮企业也加快了进入我省的步伐。
二、河北省商业连锁经营发展中现存在的问题
1.内资连锁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缺乏规模效益。根据国际通行经验,连锁经营的门店数只有达到14个才能盈利,外资企业一般通过正规连锁、特许连锁等方式进行规模扩张,确保每个单体店拥有相当的营业面积,并且经营品种齐全,做到统一进货、统一价格和统一核算,最终实现规模化经营,使销售成本大幅度降低,因此,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我省连锁总店所开分店个数在10个以上的只有30家,73.2%的公司分店数在10个以下。平均每个总公司全部营业面积仅为3255平方米,其中5000~10000平方米的只有23个。目前河北省连锁企业“走出去”仅限于省内周边城市,省内至今还没有一家连锁企业的实力进入全国连锁30强行列。
2.连锁企业管理规范化程度低。多数连锁企业未形成管理规范的经营管理体系,只注意店名、装潢等形式的统一,而对具有实质意义的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统一结算重视不够。专业化物流配送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社会化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迟缓。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不少企业时点销售信息系统仅利用其收款及采集销售信息的功能,分析顾客及销售档案实效较小,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远程管理乏善可陈。
3.连锁经营呈现地区性发展不平衡的态势。连锁经营的发展与地区人口、经济水平关系很大,在河北省表现为石家庄、保定、邯郸、唐山发展较快,秦皇岛、沧州、邢台、廊坊等市发展平缓,张家口、承德、衡水发展滞后。石家庄市仅2002年连锁公司17家,连锁店铺420个,专业店近百家,各类超市40家。承德市有连锁经营公司3家,连锁分店47个。有些地方同一区域内营业网点过于密集,市场定位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城区中心门店较多,且多在商业繁华地带,而新建小区、郊区、大专院校等周边的商业网点发展滞后。在业态方面,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发展较快,专卖店、专业店、24小时服务的便利店发展较慢。在网点布局和业态区域功能结合选点定位上,往往不注意错位经营,照搬繁华商业区商家“扎堆”经验,造成重复建设和“杀价”竟争的循环怪圈。
4.扶持连锁经营发展的政策落实尚不到位。1997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连锁经营发展的通知》和2000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连锁经营示范企业发展的通知》明确了对连锁企业在登记注册、税收、信贷、用房、交通、电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完全落实,有的政策措施不便操作。此外也由于利益分割和某些财税体制方面制约,妨碍了企业跨地区发展,不利于发挥连锁企业的综合效益。其结果是政府宏观调控尚不完全到位,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一是对连锁经营认识不深,政策研究不透。二是职能转变不够,宏观调控乏力。主要是对全省商业连锁经营缺乏科学周密的规划、战略和法规政策,对企业结构、行业结构和网点布局缺乏有效调控手段,市场放任倾向较为明显。三是现行管理体制不顺。政府及部门商贸管理职能纵横交叉,存在税收不统一、办证不统一、检查不统一的现象,导致办证难、收费多、检查乱,严重影响了连锁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三、推进河北省连锁经营进程的设想和建议
发展河北省连锁经营的主要目标:以建设服务京津、辐射三北、面向海外的现代商贸流通大省为目标,以构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三大现代流通方式网络体系为重点,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尽快实现流通方式现代化。今后2~3年初步确立连锁经营在流通业中的主体地位,连锁经营销售额、连锁企业数和门店数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全省连锁企业销售额达到100亿元。初步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物流体系框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到15%左右。建设一个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的电子商务基础体系,建成CA认证中心、金融支付系统,建成1个大型综合平台和10个专业平台,电子商务销售额占全社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额销售比重达到10%左右。据此,发展河北省连锁经营的主要措施:
1.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目前政府已把发展连锁经营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商业规划中,还应继续引导、支持连锁企业规范健康发展。一是加紧制定出台资金、网点及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工商、税务、质检卫生、环保、物价、城建、消防等部门也应加强协调,简化审批手续,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同时要放宽专营商品的经营限制;二是尽快建立河北连锁经营协会等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其自律、协调、规范作用,促进连锁业的完善和成熟。
2.提高河北省商业连锁企业的组织化程度,走规模化经营之路。把理顺分配关系作为重点,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积极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积极组建大型连锁集团。重点培育扶持有一定基础、发展潜力看好的连锁企业,或者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效益好的大型百货商店和大型批发企业加以培植,组建大企业集团,带动整个河北省的连锁经营业走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之路,实现连锁企业做大做强、大跨度发展的战略思想。
3.注重连锁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走经营专业化与管理标准化并举的发展道路。一是对企业所有业务流程和所有岗位人员的作业流程手册化。二是强化标准化实行的全流程的封闭性。三是建立标准化执行完整性的独到体系。四是将可以转化为信息系统控制的标准化内容全部计算机化,而对人的理念、行为和语言的标准化内容则通过不断灌输企业文化和强化训练来实现。
4.积极推进与连锁经营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依据《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指导和督促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各自的物流规划。做好省级与国家规划的衔接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打破地区封锁,整合存量资源,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依据产业优势,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石家庄、邯郸、廊坊、唐山等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步伐,谋划一批带动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大型物流项目。集中发展一批服务京津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委托销售、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并具有较强加工和配送功能的大型绿色农产品市场。
5.重要的是培养连锁经营的专业人才。人才缺乏是制约连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政府主管部门应积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优秀的连锁专业人才加盟;高校要面对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和研究方向,逐步建立完整的现代商业经济与连锁经营的教学和研究体系;中介组织要为企业服务,积极兴办各种培训班,以满足连锁经营业务发展的需要;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统一培训,分店应按照统一工作规范达到统一服务标准,并且辅之以严格统一的规章制度,保证连锁经营的最本质环节和内容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从而真正提高连锁企业的发展水平。
6.稳步发展电子商务。注重对企业内网络开发建设和广泛运用,当前重点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销售信息系统(POS)以及电子订货系统(EOS)等,通过这些系统的建立,促使企业实现高度的信息化,保证连锁经营规范、顺畅、高效。推进基础设施整合,鼓励引导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共享共用。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安全认证、网上支付、质量保证等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