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减少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中的作用论文_刘淑莹,朱焕玲,谭妙青,胡采霞

(广东省中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减少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20例归为对照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20例归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漏尿发生率和尿路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漏尿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P<0.05);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和尿路感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脑卒中;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357-02

脑卒中或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多发于年龄≥40岁,且男性多于女性,具有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脑卒中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易引起部分机体功能缺失,其中包括尿失禁。为减少脑卒中尿失禁患者痛苦且便于临床治疗,通常采用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尿液[1]。相关研究表明[2],50%以上的尿路感染由导尿操作引起。尿路感染可致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从而增加患者精神压力及医疗经费。因此,临床上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减少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MRI或CT确诊为脑卒中;②继发尿失禁并采用留置导尿管引流;③留置导尿管前均未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排除标准:①膀胱结石及前列腺增生等疾病;②伴发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20例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归为对照组,20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对照组女性13例,男性7例,年龄41~88岁,平均(45.23±2.78)岁,导尿管留置时间7~16d,平均(11.14±1.23)d。观察组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40~85岁,平均(47.97±2.09)岁,导尿管留置时间5~18d,平均(10.67±2.13)d。两组性别、年龄、导尿管留置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在留置导尿管期间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尿袋及导尿管均采用美昕医疗器械(昆山)有限公司生产的《苏食药监械(准)字2004-0096号》一次性使用引流袋(1800ml)及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硅胶导尿管(1.2m)。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给予1:9香莲外洗液稀释溶液冲洗患者会阴部2次/d。尿袋排空频率:日间间隔3h排空1次,夜间间隔4h排空一次,尿袋更换频率7d/次。

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①导尿操作尽可能做到无菌化,嘱咐患者及家属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减少感染发生;②置管后将尿管低于耻骨联合水平,并采用“高举平台固定法”将尿管固定于尿道外口10cm处;③间隔2h对患者进行翻身检测大便情况,无大便者间隔12h采用温水喷淋彻底冲洗会阴部,并使用1:9香莲外洗液稀释溶液对尿管近端5cm及尿道口进行消毒,有大便者及时清洗会阴部并更换尿片;④尿袋保持垂直,及时进行倾倒;⑤尿袋更换频率7d/次,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膀胱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导尿管使用时间;⑥护理人员需定时检查患者导尿管通畅情况,避免脱落而再次插管,同时根据患者病情控制插管时间;⑦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肌收缩训练,嘱咐患者深吸气收缩提肛肌,30s后缓慢放松并重复收缩,5次/d。⑧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尿路感染,但需严格控制使用剂量,若确认发生感染,遵循医嘱选择合适的冲洗液对膀胱进行冲洗、并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处理。

1.3 诊断标准

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患者送检尿样进行判断:白细胞≥10各HP或病原菌检测呈阳性则确认尿路感染,对患者干预后尿路感染情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出现漏尿人数和尿路感染率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漏尿发生率和尿路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步升高,其中脑卒中是较常见的。脑卒中是因大脑血管破裂或血管堵塞引起血液无法进入大脑而产生脑组织受损的疾病,易导致患者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安全[3]。脑卒中部分患者中因排尿功能障碍导致尿失禁,临床上对尿失禁患者常采用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尿液,而导尿操作易伴发尿路感染,导致患者精神压力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研究发现,科学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率[5]。综合护理干预采用尽量无菌化操作,避免细菌感染,运用流体学将尿管低于耻骨并固定,利于尿液引流,避免尿管松动脱落而再插管,减少感染发生率;保持患者会阴部及尿管的清洁,同时采用1:9香莲外洗液稀释溶液清洗避免滋生细菌引发感染;提高尿袋更换频率,避免了尿袋的长时间使用,产生细菌,污染尿管而引起感染;引导患者增加水量的摄入,提高膀胱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导尿管使用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对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抗菌处理,避免感染发展导致病情恶化,严格控制使用预防性抗生素,避免产生耐药菌,增加感染几率。

本回顾性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漏尿发生率和尿路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尿路感染率。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只采取了普通消毒处理及更换尿袋护理,未对患者引流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细致、彻底的护理干预,导致尿路感染率较高。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通过针对患者不同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消毒及抗菌处理,显著减少了尿路感染率,从而减少因感染造成的精神压力及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对减少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起到了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和尿路感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王娅玲,夏义年.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中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4,12(30):1134-1135.

[2]郑聪,唐蓉,任会.脑卒中留置尿管病人预防尿路感染的细节管理[J].饮食保健,2015,19(9):107-108.

[3]陈月禄,李美荣,胡赵红,等.风险护理预防脑卒中导尿管留置患者尿路感染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8):1521-1522.

[4]王志英,肖燕,邝文萍,等.脑卒中患者留置导尿后的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5,17(2):262-263.

[5]马晓莉.综合护理干预对ICU留置导尿管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6).201-202.

论文作者:刘淑莹,朱焕玲,谭妙青,胡采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干预在减少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中的作用论文_刘淑莹,朱焕玲,谭妙青,胡采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