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人在脑卒中后发生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途径。方法 对入住本院收的60 名癫痫病人(脑卒中),对他们的卒中部位及类型、发病类型与时间等展开分析。结果 (1)癫痫发作时间:根据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时间分为可分为迟发性癫痫、早发性癫痫,迟发性癫痫是指在脑卒中病程2 周后出现多次癫痫发作,脑卒中病程的两个星期内会有数次发生癫痫发作现象即为早发性癫痫。本组病例中有早发性癫痫17 例,晚发性癫痫43 例。(2)癫痫发作类型:部分性发作26 例,全身性发作34 例。(3)癫痫与脑卒中类型:脑血栓形成继发性癫痫为14 例,占23.3%;脑栓塞继发性癫痫为7 例,占11.7%;脑出血继发性癫痫为30 例,占50%;蛛网膜下腔出血为9 例,占15.0%。(4)部位、类型:18 名病人为脑出血,包括脑叶3 例,脑干4 例,9 例基底节区,小脑2 例;28 名病人为脑梗死,包括4 例小脑,4 例脑干,6 例脑叶,12 例基底节区;蛛网膜下腔出血14 例。结论 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大多是脑卒中后癫痫,卒中类型和其产生没有关系。基底节区这个部位的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表明,基底节区病人(伴有出血性脑卒中病灶部位)必需注意癫痫的发生。癫痫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以免影响脑卒中预后。
【关键词】脑卒中;癫痫;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97-01
脑卒中后癫痫是脑卒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并发症,通常被认为是继发于脑卒中后由于卒中自行引起的癫痫发作。脑卒中的任何阶段均可发生癫痫,一旦发生将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康复[1]。基于对此种病症的临床特征分析所需,笔者对入住本院的60 名脑卒中后癫痫病人(神经内科)展开总结性分析,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普通资料研究对象:入住我院的22 名女性及38 名男性总计60 名脑卒中后癫痫病人,年龄在24 岁~70 岁之间。部位、类型:脑出血18 例,其中基底节区9 例,脑叶3 例,脑干4 例,小脑2 例;28 例脑梗死,其中基底节区12 例,脑叶6 例,脑干及小脑各4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 例。根据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时间分为可分为迟发性癫痫、早发性癫痫,脑卒中病程的两个星期内会有数次发生癫痫发作现象即为早发性癫痫,迟发性癫痫是指在脑卒中病程2 周后出现多次癫痫发作[2]。
1.2 观察分析对60 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和分析其癫痫发作时间、发作类型、卒中类型、卒中部位。
1.3 治疗方法(1)采取措施帮助全部患者主动对高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对酸碱不平衡、水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预防高热、肺部感染;减小颅内压、脑水肿。
(2)本组研究中37 例患者发作1-2 次,其余23 例患者对癫痫发作2 次以上。对于癫痫发作2 次以上的患者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如采用苯巴比妥钠、卡马西平或托吡酯等药物,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出院后做好随访及复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2.1 临床特点(1)发作时间:包括迟发性癫痫、早发性癫痫,迟发性癫痫是指在脑卒中病程2 周后出现多次癫痫发作,脑卒中病程的两个星期内会有数次发生癫痫发作现象即为早发性癫痫。本组病例中有早发性癫痫17 例,晚发性癫痫43 例。
(2)癫痫发作类型:部分性发作26 例,全身性发作34 例。
(3)癫痫与脑卒中类型:脑血栓形成继发性癫痫为14 例,占23.3%;脑栓塞继发性癫痫为7 例,占11.7%;脑出血继发性癫痫为30 例,占50%;蛛网膜下腔出血为9 例,占15.0%。
(4)部位、类型:14 名病人蛛网膜下腔出血;18 例脑出血,包括脑叶3 例,脑干4 例,9 例基底节区,小脑2 例;28 名病人脑梗死,包括4 例小脑,4 例脑干,6 例脑叶,12 例基底节区。
(5)脑电图检查:34 例异常,发作性节律波与急~慢复合波是异常病人的脑电图状态,异常率是43.3%。26 例脑电图正常。
2.2 治疗效果(1)癫痫患者的脑水肿、颅内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无肺内感染;体温、水电解质及酸碱维持在平衡状态;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2) 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23 例癫痫发作两次以上患者中,9 名病人要持续服药展开干预,停药后癫痫不再发作的病人14 名。
3 讨论脑卒中之后产生的癫痫属于惯常意识中的脑卒中继发癫痫,其它疾病导致的癫痫且无既往癫痫病史排除在外。脑卒中是引起成年人癫痫发作的重要原因,具有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流行病学调研资料表明,有5~15%的癫痫(脑卒中继发)发生率,症状性癫痫的一个常见病因是脑卒中,女性发生率比男性要低一些[3]。笔者分析了22 例女性、38 例男性脑卒中继发癫痫病人结果和流行病学的调研分析结论相统一。原因在于,女性的体力劳动相对少一些,因此其不易受到癫痫风险因子侵袭,所以,女性的发生率要低于男性。
根据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时间分为可分为早发性癫痫和迟发性癫痫,研究认为早发现癫痫的关键内因在于[4]:(1)因为缺氧、缺血坏死的大脑组织阻滞了葡萄糖代谢等,改变了原本稳定的神经元膜,过度除极化发生,过度放电的神经元最终让癫痫症状产生。(2)因为蛛网膜下腔或脑出血,导致弥漫、局部性的理化刺激,痫性放电最终被引发。(3)痫性放电源于酸碱不平衡、紊乱的合并离子、药物应用或者颅内压升高。迟发性癫痫现在通常以为其瘢痕源于增生胶质细胞产生粘连萎缩刺激,痫性放电最终诱发。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包括全身性发作、部分性发作两种,本组全身性发作有34 例,占56.7%,可能与离子紊乱、合并有感染相关。
笔者认为,卒中类型与癫痫无关,基底节区产生卒中可能性更高。
认为此类病人(基底节区出血性脑卒中病灶部位)必需注意发生癫痫。癫痫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以免影响脑卒中预后。
参考文献:[1] 李邦松;王庆梅.70 例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9):1533-1534.[2] 郭子江,刘嘉俊,张少校.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362-363.[3] 戴光华; 潘世民; 彭映霞.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 J ] . 中外医疗,2011,3(5):137-138.[4] 李海霞.关于脑卒中与癫痫发作30 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4):85-86.
论文作者:钟才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7
标签:癫痫论文; 脑卒中论文; 基底论文; 类型论文; 蛛网膜论文; 病人论文; 脑干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