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疼痛综合征的行为康复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7年2月,医院门诊收治的慢性疼痛综合征140例,采用对比分析,对照组入组70例,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入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对行为康复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第3个月慢性疼痛VAS水平、口服镇痛药物次数、急性疼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疗法有助于慢性疼痛的控制。
【关键词】慢性疼痛综合征;行为康复;临床疗效
慢性疼痛综合征是指慢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症状表现群侯症,危害较大,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保守估计全世界约有上亿人受慢性疼痛的影响。慢性疼痛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抑郁症、神经官能等疾病关系密切,按照疼痛的部位,可分为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慢性腹腔疼痛综合征等,部分甚至无法明确疼痛部位、病因,对于慢性疼痛治疗治疗方法较多,其中相当一部分缺乏规范的疗效,疗效较差,需重视综合管理[1]。本次研究采用对比分析,评价行为康复治疗慢性疼痛综合征的疗效。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5月~2017年2月,医院门诊收治的慢性疼痛综合征140例,其中男84例、女56例,年龄(45.2±10.5)岁。疼痛的部位:盆腔26例,腹腔49例,腰背50例,其他15例。疼痛的原因:远伤病56例,手术切口32例,其他16例,原因不明34例。纳入标准:①无需采用手术治疗对象,选择保守方法治疗;②明确的严重器质性疾病所致慢性疼痛,如慢性肩周炎;③可获得随访;④知情同意;⑤临床资料完整。采用对比分析,对照组入组70例,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入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对行为康复治疗,对比疗效。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方法,在慢性疼痛超过耐受、影响睡眠的情况下,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镇痛,对于远伤有明显病灶的对象,清除病灶后,采用按揉方法为主的治疗方法,以手掌按揉患处,可以正红花油浸润丝绸,按揉疼痛的部位,治疗结束后,问询是否有行动障碍,看有没有其他疼痛部位,同一个部位治疗后,每隔1周治疗1次,多个部位分批次、隔日治疗,第一次治疗2-3日后。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行为康复治疗。(1)主动行为疗法的选择与开展:主要包括气功、太极拳、五禽戏等,避免久坐、久卧、久行,避免劳累,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可配合正念治疗,在运动过程中,重视意气相结合,重视锻炼自身的情绪控制能力,锻炼自身意志,不要贪图劳逸、过度劳累,通过行为引导,减轻疼痛等症状,进行自我的按时,疼痛症状的控制。调整身心,改善全身的身体状态,减轻躯体疲劳感。(2)日常生活行为的管理:需要阐述行为管理与疼痛之间的关系,不健康的行为不利于疼痛的管理,需要积极的控制自身的情绪,如家庭关系紧张、工作不顺等导致的情绪问题,都会加重慢性疼痛,影响耐痛阈,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自身思维、情感、行为,找出不良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如失眠、暴饮暴食等行为的负面影响,思辨式探讨,出现负面情绪后,进行深呼吸放松治疗,减轻疼痛对自身的负面影响,避免形成恶性循环。
1.3 观察指标
采用日记本记录疼痛发生情况,治疗前1周内的慢性疼痛VAS评分,慢性疼痛急性发作次数,治疗后连续记录3个月。对比3个月口服镇痛药物的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输血计算,慢性疼痛VAS水平以及口服镇痛药物的次数服从正态分布,采用( ±s)表示,对照组与观察组不同时间内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第3个月慢性疼痛VAS水平、口服镇痛药物次数、急性疼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慢性疼痛VAS水平、口服镇痛药物次数、急性疼痛发作次数对比( ±s)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控制疗效明显更好,第3个月慢性疼痛VAS水平、口服镇痛药物次数、急性疼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疼痛的严重程度,还是急性疼痛的发作次数都显著下降[2]。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较复杂,主要与小血管、毛细血管血液外溢刺激代谢障碍有关,主要通过按揉法以利于局部温度上升,加速积液等物质代谢,从而缓解疼痛。但这种方法并不理想,常规的治疗方法疗效一般,特别是针对病程较长的对象。采用行为疗法,能够提升患者的耐痛阈。通过运动治疗,协调局部与整体的功能,锻炼本体感觉能力、平衡能力,增强各个部位肌群力量,恢复代偿的平衡,对于肌肉疲劳损伤等病理改变所致的慢性疼痛具有更好的疗效[3]。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不能解释的慢性疼痛,可能与精神心理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行为疗法不仅有助于疼痛的缓解、控制,还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身管理能力,培养养生的意识,这对于慢性病的一级预防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4]。
小结:行为疗法有助于慢性疼痛的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斯涵,庞立健,刘创,等.络虚不荣,邪气瘀阻——慢性疼痛中医共性核心病机发微[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0):2065-2067.
[2]VehofJ,陈怡绮.共有遗传因素介导慢性疼痛综合征[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03):170-171,176.
[3]丁娟,李文林,陈涤平.中医养生研究现状概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2):212-214.
[4]史继红,李成文,葛欣,等.医学上不能解释的慢性疼痛主诉患者临床特征和精神病学诊断[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04):261-264.
论文作者:李树森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疼痛论文; 综合征论文; 次数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部位论文; 药物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