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进程需要各行业共同推进,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能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吸引凝聚民众,城市的绿化关系到城市整体风格与布局,是城市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近年来,人们对居住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不断引进,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园林设计是城市环境建设的关键,通过良好的设计,能够满足人们审美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人们与自然的距离拉近了。园林设计不是简单的种花植树,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人文、习俗进行设计,这项工程较为系统,也更为复杂,特别是在施工中,一定要合理选择适合当地生长与地质条件的植物。文章主要就园林植物的科学选择原则,进一步提出植物配置方式,使园林设计规划和植物搭配遵循一定美感,从而建设出具有区域和环境特色的园林景观。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配置方法;施工管理
引言
城市建设中园林的利用不可缺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已经不能简单满足于吃穿住行的物质需求,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精神上的追求,人们居住的环境非常重要,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城市中的建筑物不断增加,也越来越高,土地可利用面积不断缩小,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的场所不多,有限的区域,如何能够提高利用率,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就需要不断通过城市内风景园林建设,营造一份良好的休闲娱乐效应,给城市人们生活增添乐趣与生机,提升生活情调,转变生活质量。植物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选择不但需要适合当地生长条件,还要能够形成美观的园林,在植物选择和配置上,搭配好坏,直接决定园林品味与形态。
一、生态风景园林定义
生态园林就应该充分表现出园林的生态特色,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生态园林应该有一定的观赏性,设计出的作品具有艺术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让他们有兴趣在这里游玩和休息;再者就是生态园林就要发挥“生态”作用,对周围环境能够起到改善的作用,通过绿色植物自身的功能将环境中包含的有害物质吸收或转化成无毒无害物质,以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二、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
(一)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1、均衡原则。根据园林设计的具体环境,要做到植物配置的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和规则式均衡(对称式)。不同的植物给人的感觉是有差异的,比如说体积小色彩淡质地柔枝叶疏数量少的植物种类,是一种轻盈简便的感觉,相反,体积大色彩重质地硬枝叶茂数量多的植物种类,是一种厚重深沉的感觉。这些植物要合理搭配在一起。
2、节奏和韵律原则。在大道两旁,可以等距离地或者不等距离地栽种一些行道树(最好是同一树种),其间可以插种同一品种的灌木球和小灌木,这样可以形成节奏和韵律,从而陶冶了情操,开阔了心境,给人舒服惬意的感觉。
3、调和原则。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要给人协调感,植物之间的混搭要有主线,要给人柔和愉快的美感,不能太唐突,让人找不出近似性和一致性。当然,也要有一定的变化和差异,给人视觉的冲击,形成奔放活泼的感受。
4、统一原则。植物配置时,要特别注意各方面(包括树形质地色彩线条及比例)的统一,既不能单调刻板,也不能凌乱无章,要达到和谐有序又生动鲜明。也就是说,植物配置中各要素的差异和变化要控制在一定的度内,不影响整体的统一效果。
(二)生态园林设计中生物学理论及植物配置艺术手法
1、生物学理论应用
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特点和有关性状,如种子发芽,根、茎、叶的生长,花果种子发育、生育期、分蘖或分枝特性、开花习性、受精特点、各生育时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等。必须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以便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而进行植物配置。例如,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它的大小反映了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相关性。这需要在植物苗期创造良好生长条件,促进根系生长,增大根冠比。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是生态学特性的个性体现,充分了解植物的生物生理学特性,可以对生态学做出补充,如树木周围的地面铺装材料必须是透气的,这样可以保证植物的根系呼吸,才能使现有的植物景观维系和发展下去。因此,了解所用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如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中耕断根、蹲苗等措施;为了减少外界对植物本身的影响,防止植物动摇,要做好加固措施;减少使用不透水、不透气的铺装材料等。
2、根据季节性配置植物
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不仅要考虑种类多样性,还要考虑植物的价值,以不同特点的植物营造不同的景观,并且还应考虑季节性因素,避免出现个别季节园林中无景观现象的发生,我们可以根据四季特点和各个季节特点进行考虑。有的植物的开花季节为早春(如,桃花,银翘),有的在初夏开花(如,木槿、紫葳),有的在秋天可观叶(如,枫香,银杏),还有在冬季生长茂盛(如,龙柏、油松)。总的配置效果就是要使得每个季节都有可供人心观赏的美景。
3、配置的层次性
对植物类型进行搭配时还应考虑植物的艺术性,根据植物特色将其进行色彩和层次上的搭配,将花色、叶色或者高度不同的植物进行一定的组合,给人以层次感和艺术美的享受。如1m高的黄杨球、3m高的红叶李、5m高的桧柏和10m高的枫树进行配置,由低到高,四层排列,构成绿、红、黄等多层树种,将开花时期不同的花类配置在不同层次,以使延长植物的艺术欣赏时间。
4、观花和观叶植物的搭配,注意环保要求
在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时,也要考虑环保的要求,有些植物的栽种不仅仅能够起到美化的效果,而且对环境还能起到维护和改善的作用,对于有毒害气体排放的地区在植物栽培时应该考虑对这些毒气有较强吸收的植物,例如白皮松、银杏和华北卫矛会是不错的选择。观花和观叶植物的结合也会让观赏期延长并且能够突出观叶树的主景作用,例如,红枫、银杏和云杉等就可以和观花植物相配置。
(三)生态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手法
1、起伏和韵律。如果是狭长形地带或者道路两旁的植物配置,要注意到空间的变换和纵向的立体轮廓线的变化,尽量做到有起有伏,高低搭配,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单一。
2、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比如像石楠,比较规整,又比如像松树合欢榆树,有一种动势。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到植物相互之间的和谐,还要考虑到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协调。此外,不要忽略不一样的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和生长阶段都有变化,以免引起不平衡的状况发生。
3、层次和背景。在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多层次的配置来防止景观单调,像花卉灌木乔木的搭配。有时不同花期或花色的植物品种的分层搭配,会使得整个植物景观格外好看。在选择背景树时,要使它高于前景树,栽植的密度也要适当大些,色调要深一些,能够形成绿色屏障就最好了。背景树与前景有较大的色度和色调上的差异能加强对比的效果。
4、对比与衬托。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可以通过高低、叶形姿态花形叶色花色的对比手法,突出一定的艺术构思,烘托出具有美感的植物景观。树丛组合过程中,要注意它们彼此间的协调,不要将差异很大的树种搭配在一起。
(四)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所产生的效益
1、社会效益。所谓社会效益,一方面包涵了通过各项社会文体活动的开展,吸引各地游客,另一方面还包涵了符合了生态园林的特点,使得城市建设回归自然,也是人们走入自然的第一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某种角度讲,这是一种别具特色的教育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引导人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强化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意识,同时,也启迪了人们的智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造和谐的社会文化。
2、生态效益。通过园林景观植物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居民创建一个宜居城市,这也就是所说的生态效益。可以说园林植物的总体面积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也决定了现代城市生态效益的大小。因此,园林植物的配置形成的植物群落,有效地增加了植物的数量与层次,增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了城市环境,从而达到很好的生态效益。
3、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的园林植物的养护,浪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与物力。而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强化城市园林的稳定性,提高园林植物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恢复能力。同时,合理配置园林植物,一方面可以将减少资金浪费,另一方面,还柯以将树叶转化为植物原料,进而减少了养护工作,促进了物质与能源的循环利用,达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4、观赏效益。丰富多样的植物,构成了植物群落的层次性,提高了植物的透视率,创造了更加优美的观赏效果,可以说,植物群落比植物个体更具有观赏价值。处于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其多样的姿态,构成了多彩的群落,营造了优美的环境,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的渴求,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身心都得到舒展,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施工管理中的措施
(一)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设计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设计方案是施工得以进行的保证。一个好的设计方案是在对施工地点具体勘察后形成的,它不仅体现着设计者的意图,也是综合要素在设计意图上的体现。因此,设计师要在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使设计能够在整体合理的前提下体现着现代建筑的协调、错落之美,这样才能使风景园林成为整体城市建筑中最鲜明的标志。
进行实地勘察。由于风景园林的建设是个复杂的工程项目,仅凭一家建筑公司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多家公司的协力合作,在这其中就会产生工程建筑之间的衔接问题,由于分散式建筑很难保证衔接上的有序不乱,从而使工程的进度受到影响。另外,在建筑中会常遇到植物移栽的问题,由于某些植物具有独特的生长条件,受季节或地点影响较大,不能轻易移栽,这也为工程建设带来困扰。因此,在施工前期就要考虑到各方面的问题,对工程施工地点进行具体勘察,对自然地理、水文的等条件综合考虑,使得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完成。
合理组织工程的施工。风景园林的施工具有工程量大、复杂等特点,具体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过程中组织好施工工作非常重要。首先应该充分考虑到工程项目的特点、范围、各种区位条件,在人员和劳动力的任用上,要对人员进行编制,明确部门职责,规范施工秩序,明晰劳动力来源等;其次,要制定出合理的设计图纸,并根据现场具体施工情况灵活把握设计意图和原则;最后,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道路条件、材料运输、环境保护、树苗来源等各种要素。
实行项目负责制度。项目的顺利有效开展有赖于一个高效的领导队伍,因此,在风景园林施工中,要明确项目的负责人,组织项目管理小组,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指挥和管理。明晰各级责任,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严格落实责任,并把法律机制引进到项目的建设中,做到每个环节都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风景园林建设中的施工管理
对工程质量的严格监管。工程质量问题是整体工程项目实施中的最重要的问题。因为风景园林建设事关多方合作建筑单位,如何保证每个环节都能有所保障,有必须对每道工序制定严明的计划方案,对技术人员、施工设备、技术要点等进行严格把关,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管,这样才能使整个工程质量得到基本的保障。
提升建设人员的素质。人是最富活力的生产要素。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好坏。因此,在风景园林建设中,要对人员的素质进行综合考察,对他们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技术水平都进行评定;另外,培训出一批具体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团队对于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大有裨益;最后,提高建设人员的法律知识和职业修养也是加强施工管理中的安全性的重要方法。
材料质量的严格把关。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涉及许多材料,包括土质、设备构件、树苗、管线等等,这些材料的质量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要尽可能地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不能一味地以低投入为衡量标准。对材料的质量控制从货源上进行根本评估,做到从购入到使用再到验收都能做到质量过硬。
加强对工程的护理。由于工程的建设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对已经完成的部分进行护理,一般采用纸板、塑料等保护方式对路面进行覆盖,防止已完成的部分遭受损坏;随着完成面积的增大,可以采取局域封锁的方法,等工程完全竣工后再解锁;另外,要成立专门的保护团队,加强保护意识和方法的培训,使得工程在遭遇污染或者损坏后得以及时整治。
(三)加强工程的后期维护
树木的保养工作。由于风景园林建设中,树木是最明显的标志,因此,在工程竣工后,要对树木进行定期的维护。首先,要按照园林的规范操作,及时对树木进行浇水、修枝等基本护理,对周围的杂草予以及时清理;对树木的病虫害情况进行时常检测,避免树木的枯死;时常对树木进行观察,避免由于人为的破坏现象发生。
草坪的护理工作。草坪是风景园林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美观。草坪的护理工作中,定期浇水和施肥是关键,一般草坪的浇水要根据草坪的生长季节特点把握,旱季多浇水;另外,草坪的施肥一般避开当年九月到次年三月;草坪的修剪高度要保持在5厘米到8厘米之间,不宜过短。
对绿化工程进行验收。绿化工程是整体风景园林建设的主体,绿化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的工程质量。因此,在工程竣工后,要求绿化主管部门进行及时验收,把绿化工程验收当作工作重心,避免由于工程建筑而造成的诸多环境问题。
(四)把工程质量作为工作之重
工程质量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关键。因此,从管理者到技术人员再到具体的施工人员,都要树立牢固的质量观念。首先,企业管理者要按照生产的流程规范和质量要求,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和职业素养,在企业内部推行质量第一的观念,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其次,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养和职业技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程的建设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最后,严格监督每道工序。从设计图纸开始,到工程的具体执行过程,都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坚持科学建设,确保工程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梁彦兰,张云华.乡土植物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3):3065-3067.
[2]尚书,陈宪章,谢亚红等.秦岭植物在西安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12,28(7):80-82.
[3]童明坤,弓弼,王迪海等.关中地区模拟自然群落植物景观设计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2):207-212.
[4]李严焕.试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园林造景季相设计[J].现代农业科学,2013,34(5):56-57.
[5]温华丽.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广西南宁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3,60(3):43-44.
[6]卜复鸣.经久不衰的古典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赏析[J].园林配置方式,2013,33(12):73-74.
[7] 杨晶晶.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的种植与养护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8).
[8] 符宝义.浅谈园林绿化及其施工技术管理模式的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03).
论文作者:麦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植物论文; 园林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工程论文; 城市论文; 环境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