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卿(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 200233)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15-01【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外周血管和神经病变中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难以愈合的溃疡以及足或趾的坏疽等,严重时需截肢,更甚危及生命。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可有效改善下肢缺血,对机体损伤性小,可降低截肢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介入治疗糖尿病足采用适时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糖尿病足介入术后护理和康复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足,介入;护理1糖尿病足介入术概念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即经皮血管成形术(peripheralangioplasty,PTA)系指应用球囊导管、指甲等介入器械,采用球囊扩张技术或植入支架,对各种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血管开通或维持血管通畅的微创技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是目前糖尿病足治疗有效方法之一。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可有效改善下肢缺血,降低截肢率,具有微创、可重复性强、疗效显著等特点。2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糖尿病足是以糖代谢紊乱为前提的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足底压力的变化、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及感染等因素有关。足底压力异常增高与糖尿病足底溃疡的发生显著相关;糖尿病足更为常见,具有发病年龄更小、没有性别差异、进展速度快、多个节段发生病变和病变发生在更远端的特点。据调查,大约25%的糖尿病病人合并有周围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有肢体疼痛、感觉异常等多种表现,其中以疼痛最痛苦、最显著,可有肢体疼痛、感觉异常等多种表现,其中以疼痛最为显著,表现为自发性双下肢对称性或不对称性麻痛、刺痛、灼痛、闪电样痛、刀割样痛或休息痛;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肢端感觉异常;膝反射消失或基本消失等。感染不是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却是促使其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旦发生感染,愈合将非常困难,同时感染又加重血管与神经病变,这就是糖尿病足的整个恶性循环过程。3术后护理3.1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心理,而实施介入治疗可能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所以在给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不仅要注重患者躯体症状,还要密切关注并改善其心理状态,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促进疾病的全面康复。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介绍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优势所在,消除患者顾虑及消极心理,取得病人的理解、信任及配合,增强其治疗的信心。3.2饮食与体位大部分患者术后都可以进食进水,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利于造影剂的代谢。患者以糖尿病饮食为主,富含维生素,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力争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予以低蛋白饮食。
手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术侧下肢保持伸直制动,沙袋压迫穿刺部位6小时,避免穿刺部位血肿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必要时给予约束带制动,制动期间需做好皮肤护理,避免因约束制动使局部皮肤过度受压出现压疮。3.3术后疼痛护理研究表明,术后疼痛与精神状态、个性、注意力以及每个人的生理经验和以往经验有关,病人主诉疼痛时,护士要显示出理解病人的痛苦,并安慰病人,耐心听取他们的诉说,对强烈克制疼痛的病人给予鼓励,并允许他们呻吟,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向病人解疼痛的原因、机理,介绍减轻疼痛的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让病人参加有兴趣的活动,用看报、听音乐、与家人交谈、深呼吸、放松按摩等方法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此外,护士还尽可能地满足病人对舒适的需要。及时评价止痛效果每位病人镇痛治疗后均需进行效果评价,以指导治疗。主要评价病人疼痛是否缓解以及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和日常活动是否改善,对疼痛不缓解、仍影响生活者及时报告医师,改变治疗方法。张秀隆在研究中发现,心理因素既可致痛或加重疼痛,也可消除或减轻疼痛,所以,所以通过心理护理治疗可以帮组患者缓解疼痛。3.4术后生命体征及血糖监测患者返病房后即监测血糖1次,24小时内视情况2.4小时测一次。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严密监测24小时血压变化。护士应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指导及定时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情况及医嘱应用口服降血糖药物及皮下注射胰岛素,同时要防止低血糖导致的神经损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指导家属配合给病人进行下肢及背部按摩,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下肢麻木的发生,减轻不适,使患者身心舒适,早日康复。3.5穿刺部位护理密切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皮下有无血肿、瘀斑等;观察术侧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变化,并与术前比较,以便及时发现出血及血栓形成;密切观察糖尿病足血运改善情况,注意皮温、皮色、感觉、趾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足背动脉搏动及第2、3足趾皮肤氧饱和度。一般接受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可能出现患肢的不自主屈膝、屈髋,巡房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压迫位置是否良好、伤口敷料处有无出血、皮下血肿、皮下瘀斑等。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变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色,甚至紫黑色,足背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失,提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协助处理。3.6抗凝用药护理对于术后抗凝治疗的患者,应注意全身皮肤有无出血点,患者有无呕血及黑便情况。护士应加强巡视,穿刺部位有出血时应立即压迫止血,查明出血原因。定期监测凝血功能。3.7创面的护理介入术后记录患者溃疡面的变化,包括大小、深度及颜色等情况变化。及时清创坏死组织,及时冲洗、换药,以减少感染机会,促进溃疡面愈合。如溃疡累及骨组织、骨髓组织伴重度感染有截肢危险者,要密切观察病变变化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感染伤口的局部处理,王延平等在研究中发现,用普通胰岛素4~20u(视创面大小而定),加山莨菪碱l0mg,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0.9%氯化钠注射液l0ml局部湿敷15~20min,纱布包裹,胶布固定,取得较好疗效。选择合适的敷料以降低感染的风险是十分重要的。4健康教育4.1糖尿病饮食教育:为患者介绍合理的饮食治疗方案,治疗目的等,其饮食原则应为尽量使用植物油,多食粗米、蔬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控制主食量,少食含糖量高的水果及食物;石彩霞等在研究中发现,对于糖尿病来说,饮食治疗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合适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2运动指导教育:指导患者在餐后1h~__________2h内进行运动,这样可促进代谢,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在合并潜在糖尿病足时还要注意运动的方式,注意足部的保护措施。健康教育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有重要作用。4.3足部护理:郑淑君等在研究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对各项足部护理措施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加强糖尿病足知识的健康宣教至关重要,是提高患者足部保健自护意识与能力,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重要保障。指导患者加强自我护理,每天用温水39~40℃泡脚20min,洗脚时水温不宜太高;每天检查双足是否有破裂、水疱、红肿、疼痛、鸡眼、足癣等,如有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处理,并观察足部皮肤的颜色、温度的改变;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冬天注意足部的保暖,避免寒冷和潮湿的刺激,尽量不用热水袋取暖,以防烫伤和引起感染;经常按摩足部,向心方向按摩,由足端往上,避免直接按摩病变处;每天进行适度运动;选择合适的鞋袜,防止足部受伤。5小结糖尿病足的预防应从被诊断糖尿病开始,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预防及护理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的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采用介入治疗糖尿病足能较早准确地了解血管病变程度和部位,介入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能迅速有效的扩张并疏通下肢狭窄的血管,改善患肢血供,缩短了足部溃疡愈合时间,创伤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保证了患者的躯体完整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张尧明.糖尿病足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J].当代护士,2012, 10(下):45.47.[2]卫红.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1): 70.71.[3]王佳懿,尹端六,傅华.糖尿病周圉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初探[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2,14(8):359.360.[4]赵桂芬,莫煊,李萍,等.下肢动脉微创介入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J],2012,29(6):833.835.[5]张秀隆.浅谈疼痛的心理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2):33.34.[6]常丽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时间的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8,22(5):386.387.[7]何丽,王丽萍,王淑红.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观察与护理[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8):1089.1090.[8]赵玉兰.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8):151.[9]王延平,隋海英.温盐水、胰岛素、山莨菪碱、庆大霉素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5):36[10]吴学英,阮惠宁.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 66.67.[11]郑淑君,叶晓青,李思勤,等.2型糖尿病病人足部护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07,21(2):306.308.
论文作者:袁 卿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0
标签:患者论文; 糖尿病足论文; 疼痛论文; 下肢论文; 术后论文; 血管论文; 病人论文; 《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