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 黑龙江省北安市石泉中心校 164038
【摘要】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承包,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务工,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群体总结出作为班主任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才能使他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让他们虽远离父母,却能感受到老师如父母般的爱,在这种爱的陪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17-01
农村土地流转承包,出现剩余的劳动力,于是这些人涌向城市务工,孩子则留守家园,这就是留守儿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以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准,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但是农村人口仍占一半以上的比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国家统计局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055万人。农民工数量的增加无疑证明: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日趋增加。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缺乏监护人细致的教诲和管理,以至于他们在学习、心里、身体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还有一些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旷课、逃学、欺骗家长和老师等。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给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班主任责无旁贷。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学生,细致入微
作为班主任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细致入微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表现;多与他们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分析他们的思想动态;关注他们点滴的进步,及时鼓励、比U敖阳;他们各方面的情况都了然于心,才能顺利开展好各项工作。我班里的一个孩子,父母都在外打工,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所有中午在学校附近的小饭桌吃饭。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学生交往不多,一次下课时,因为和同学发生了一点矛盾,在学校教学楼后面哭了一个中午,吃午饭也没有到她就餐的地点去。店主给我打电话,我急忙返到学校去找,后来询问其他同学才知道,于是找到她,给她买了午餐,详细询问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事情并不大,只是她心理太脆弱,她总是认为是别人故意欺负她。未来增强她的自信心,我有意安排她担任劳动委员,她却说自己不能胜任。在我的鼓励下,她勉强答应了。后来我多次找她谈心,教给她管理方法,培养她的胆量,树立她在同学心目中的威信。慢慢地,她和我成了朋友,遇到问题或是心中有什么想法,都愿意与我交流。在学期结束的评选中,她成为了“最佳班干部”,成绩也在班中名列前茅。所以,作为班主任要随时洞察学生心理,随时随地倾听留守学生的心声,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引导,用真情推开学生幼小的心门,解开他们的心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把爱灌注留守儿童的心灵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这些孩子有心里话无处倾诉,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面对这些缺少关爱的孩子,我觉得,应该把爱灌注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灵,用真情感化他们。天气冷暖变化时,嘱咐他们增减衣物;放学回家时,我就叮嘱他们注意安全。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不孤单。有一天,班里一个孩子生病了,父母均在外打工,我想病中的孩子更加思念父母,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我要给他一份爱。当我带着他去看医生,当我把热腾腾的饭菜端到他面前并一口一口喂他的时候,我看到他眼含着泪水,他对我说:“我想妈妈,但现在有老师在我身边,就像妈妈一样。”原来特调皮的一个孩子,在得到你微不足道的关爱时他就如此的感激你,作为班主任,我要用爱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三、重视家校联系,搭建沟通的桥梁
留守儿童,因父母出门在外,孩子对父母的那种牵挂和思念是什么也不能替代的。建立与他们父母的联系,成为他们和父母情感的传递者,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一剂良方。班里一个男生,父母在外打工,每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一次,家里只剩他和姐姐。这个孩子乐于助人,性格外向,聪明,但成绩时好时坏。一天,他没来上学。我找到他家时,与他谈心,他说想父母了,不想上学,想去找他们。怎么办呢?我拨通了他父亲的手机,然后把电话递给了孩子,他接过电话,喜乐言露于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给他拨通他父母的电话,让他们经常沟通。我也经常通过电话,向他的父母介绍孩子的情况,让他们随时了解孩子的状态。孩子呢,也感觉到这种爱就在身边。慢慢地,他的成绩也回升了,并且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用自身的言行感染每一个留守儿童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祖孙同堂”,过分的溺爱使得他们只要求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很少关爱他人。作为这种家庭的孩子,好像谁都欠他的,所有的东西都与他不相干。那如何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呢?我带过的班上一位同学,也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家中年近七十的奶奶照顾。一次在家访中听奶奶说,这个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愿意做,连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也是奶奶全包。据我了解,他的惰性也有一些是源自奶奶的溺爱,让他只懂得收获,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在这以后,我经常星期六、日到他家去,帮他奶奶做点家务事,兵故意把老人力不从心的时候指给他看,并教育他,父母不在家,就更应该帮助父母去照顾老人,这是他的责任、义务,这个孩子看看我每次都来帮忙,想到自己的责任,也逐渐变勤快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自己做,奶奶做不了的事,他都主动代劳,并且周围邻居有什么事,他也抢着帮忙。这个孩子从爱自己家的长辈开始,学会了关心周围的人。
留守儿童,已经困扰着农村的教育发展,困扰着一部分家庭,影响着一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要有强烈的爱生之心、事业心和责任心,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才能使他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活泼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论文作者:杨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孩子论文; 父母论文; 儿童论文; 他们的论文; 在外论文; 奶奶论文; 班主任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