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让科学教学在探究中前行论文_石鹏毅 贺诗琪 曾静 刘倩男

浅析如何让科学教学在探究中前行论文_石鹏毅 贺诗琪 曾静 刘倩男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北碚 400700)

摘要:新的《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课程理念。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素养是实现这一课程理念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科学;教学;探究;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项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正确把握科学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成为摆在每一个科学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探究素养。

一、教师---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最佳导航

中国古代就有“师高弟子强”之说,小学生较强的向师性更是决定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始终起着熏陶作用。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此科学教师的探究素养水平就是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最佳导航。

然而,“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科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却相当不容乐观,许多学校的科学教师或者是上不了语文、数学的教师,或者是临近退休的老教师,或者是学校行政干部。他们要么能力有限,缺乏探究的能力;要么进取精神不强,缺乏探究的动力;要么忙于其它事务,缺乏探究的精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水平亟待提高。

在科学教师队伍培养上,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努力建设一支富有探究素养的科学教师队伍。一是要在师范教育中设置和科学教育有关的课程,以保证新任的小学科学教师有充分的科学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二是要对现任小学科学教师分期分批实施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三是要开展学科竞赛,由区、县教委组织,以片区为单位定期进行赛课、经验交流、学科视导等活动,就是要将科学教师“赶鸭子上架”,以提高他们自身探究素养。

二、设疑---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最大动力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近代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当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就有了学好科学的原初动力。

如在教学“铁生锈了”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大家生活中熟知的铁锈,让学生观察,先提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提问:“铁为什么会生锈,铁生锈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这个问题学生直接回答有难度,但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目的就是为了引出本课要探究的内容。

接着,再出示一半钉在木头里的铁钉剖面图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裸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而在木头里面的却没有生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提问:“为什么裸露在空气的部分生锈,而木头里面部分却没有生锈?”

再问:“为什么厨房用过的菜刀,我们总要把它擦干?”

接着问:“从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可以推测铁生锈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最后再问:“我们该怎样来验证我们的推测呢?”

这样的层层设疑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过程中来。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设疑,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探究。

三、合作---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最好途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建构的过程不是个体头脑中封闭的事件,而是通过学习者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合作交流才有可能实现。目前,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教学必然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小学生受身体、智力发育的限制,仅凭个人能力还不能自主完成相关知识的探究。因此调动小组成员的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最优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会根据组员的个性、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优化组合,赋予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探究任务,大家相互取长补短,聚沙成塔,聚流成河。困难时,想互鼓励,积极思考;成功时,共享体验的快乐。比如在进行不同坡度斜面的实验时,组内有的架设斜面,有的用测力计在斜面上提升重物,有的读数,有的记录,有的变换坡度,有的不断提出疑问,经过组内通力合作,不管成绩好坏的学生都能很容易的得出结论: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因此师生、生生之间的通力合作,总能收到较好的探究效果。

四、生活---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最优情境

天文学家卡尔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

让生活资源走进课堂,让课堂更具有人文气息和生命力。这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教育理念。其实,孩子们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引导得法,我们会发现科学无处不在,许多科学发现就是源于生活的。牛顿在苹果树下,受苹果落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列文虎克在眼镜工匠那里学习磨制玻璃片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显微镜……可见,日常生活就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提供了最优情景。

科学教学要善于把课本与生活、课内与课外 “链接”起来,不断丰富科学教学的内涵。在教会学生读书的同时,更重视教会学生观察和体验。《课标》也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比如教学《月相变化》时,我就把教学任务安排到学生的生活中,先提前让他们从农历初一到三十天,每天晚上从月亮的亮面方向、出没时间(可请父母帮助)、空中方位等方面来观察月相的变化规律,并做好记录。到讲授这课时,把课堂直接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尽情地讲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分享探究带给他们的快乐体验。

总之,小学科学是一门讲究探究的学科,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只要科学教师坚持“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课程理念,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必将不断上升,从小就会帮助他们养成愿探究、会探究、善探究的良好习惯,最终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2]陈洪庆.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及解决.

论文作者:石鹏毅 贺诗琪 曾静 刘倩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浅析如何让科学教学在探究中前行论文_石鹏毅 贺诗琪 曾静 刘倩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