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守与探索中推进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论文

在坚守与探索中推进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论文

在坚守与探索中推进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文│柳斌杰

陈原先生说,只用对出版业的贡献评价张元济是不够的,其实张元济先生身上“包含了中国知识分子救国救民的一种传统”。由此溯之,从孔子那个时代整理出版《诗经》《春秋》等经典著作开始,到近代的出版,都是把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作为思想传承的主脉。陈原先生这段话,是说评价张元济先生和商务印书馆不能光从出版和文化的角度看,还要看其对民族、对国家的贡献。在商务印书馆这个重要出版殿堂召开樊希安同志(以下简称“希安同志”)新作《坚守与探索》出版座谈会议,对我们出版人来说,精神上会得到一种提升。

一、中国出版的坚守与探索具有现实意义

希安同志《坚守与探索》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大课题,中国出版坚守什么?探索什么?在改革开放和传播技术革命、媒体融合发展这样一个大时代,人类知识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生产知识的不只是人,还包括了机器,包括了智能。现在生产传播的快餐文化,97%是机器生产的,真正有思想、有内容的并在出版社、主流报刊、广播电视上呈现出来的仅占3%。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版需要坚守什么?我们的发展遇到了机遇,也遇到了挑战。

10多年前针对改革争议我提出几个问题:我们出版要坚守什么?我们出版要改变什么?我们出版要改革什么?我们的出版要创新什么?面对现在的形势,出版界始终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对这些重要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既要以实事求是、科学的态度去探索研究,也要积极参与变革的实践。希安同志出版论集探讨的恰恰是坚守和探索的问题,这个题目非常有现实意义,所以我们要一起思考。

然而,就笔者的调查及访谈结果来看,仅有6.8%的受访者表示对海事英语十分了解,59.4%的同学认为自己只是一般了解,而高达33.7%的志愿者们对海事英语完全不了解。此外,就统计结果显示,对海事英语掌握熟练度高的受访者几乎全部来自航海类专业,而来自英语专业的志愿者们仅对海事英语有一般程度的掌握,局限于浅层的术语和词汇。其他专业的学生则较少关注海事领域的英语运用,受访者们反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他们大多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常见英文的学习以及备考四六级上,并未了解过海事英语的运用。

二、出版家的实践活动于出版业发展功不可没

希安同志是非常有激情、有追求的出版家。认识他时他是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吉林省的出版改革当时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希安同志无论从事出版管理,还是从事具体的出版工作,都非常有激情。不管是在吉林工作还是在北京工作,他对出版工作都充满了热情、热爱与追求,非常可贵。他不光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个务实的实干家。他多数的文章都是结合工作实际,系统研究三联书店的历史、文化、传统,从邹韬奋到后来历代出版家的情怀,讲述出版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关系,实事求是地对出版改革作了很多探索,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高职毕业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自我预防对策………………………………………………………………………姜赛飞(1.51)

出版界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首先要高度重视出版家、优秀记者的历史活动和实践。我们的思想、历史传承,出版家、记者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做的事情很多,但只有进入记者笔下记录里、出版家的视野里才能上得了书、留在历史上。中国历史上多少人?现在历史上能查到名字的人不超过5万人,其他人没有进入出版家的视野,没有记录。出版家的贡献,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该书附记里记者写的文章描述了希安同志的激情,杨牧之同志作的序里也讲了他的激情,同时也讲了思考方面的内容。在出版改革发展、管理创新、研究、实践诸多方面,充分反映了他把追求和务实的精神结合起来,这是他内在的品格和素质。有的人有激情、有理想,却少了务实、缺乏实干,这样的人也是干不成事的。因为出版是精神和物质必须结合的事业。

从2007年起我建议人民出版社谋划给出版家、给记者立传,到2009年开始实施,先后组织力量编写《中国红色记者》《中国名记者》。在出版方面,我们编辑出版了第一批确定的中国近代100名出版家,这个书影响很大,很多报纸都评论,它从出版家的活动发现一个时代的思想脉络、一个时代的文明和进步、一个时代的国民精神创造及其变化,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这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出版改革这么多年,主要集中在体制机制转换上,实际还没最后完成,到2020年年底全部改革要到位。一是要做融合发展的改革,现在融合发展之所以做不下去,在于体制不顺。一部分是民营机制上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国有资本创办的,双向进入上有政策限制,所以融合起来比较困难。我们要进一步改革,创造融合发展的条件。二是共享的改革,出版界和互联网平台终端将来有个共享的机制,共同享受市场、享受发展的红利,发展共享经济的政策办法要改革。三是企业内部要建立命运共同体、企业共同体。这是体制方面改革,要让企业的员工变成真正的主人,与领导、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此外,经营思维方式也要转变,现在多功能阅读空间,多种阅读平台、多种阅读方式都是经营的平台,出版业的链条要往下延伸。出版是高端的、是知识的源头,不能只限于做书、卖书,要延伸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发生重要变化,也有一大批出版家追求新时代的出版新作为,在改革开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希安同志是其中之一。他们的作为和想法使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体现中国出版家追求光明、传承文明的担当精神,使得中国文化血脉世代继承下去、没有中断,成就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精神、传统,这是出版家的特殊作用和地位。我们一定要在任何时候都记住这些精神,出版家无论是退休的、还是在岗工作的,都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许多出版家退休后出版了大作品,真是奋斗一生,值得学习。

三、出版坚守与变革三问

出版业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普及知识、传播真理、资政育人的重要行业,是一切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社会文明演进中不可缺少的知识力量,所以一代一代人都要造就自己的出版家,用知识来照亮人类文明,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出版家任何时候都要坚守自己的文化精神、价值追求,实事求是地记录历史、传播真理,这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最主要品质,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吃完饭,姐姐和姐夫回去打理生意,竹韵推着龙斌去滨江大道散步兜风。龙斌一天到晚闷在家里,要想呼吸到室外的新鲜空气,只有晚饭后竹韵闲暇时推他出来透透气。竹韵到海力公司上班后,中午在公司吃工作餐,没时间回家侍候他,姐姐便每天派手下员工给他送饭,夫妻一天到晚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呆在一起。

1.出版家要坚守什么?

当然,相应的管理思维也要转变。现在是融媒体、全媒体、智媒体的时代,过去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已经是传播时空全覆盖了,24小时都有了。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思维要发生变化,不能还是原来那套模式,最初级的办法已不能解决未来知识传播的问题。所以出版界要按照未来的知识传播方式和思维方式占领制高点。

2.出版业要改变什么?

出版业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思想跟上时代。出版业往往有传统的思维定势,只是盯着纸、盯着书,这是不够的,现在纸变成屏、变成网、变成数字了,不能光盯着纸,也要想想其他的业态形态。

一是产业变了,阅读场变了,70%的人转到数字阅读场了,不在网上就在屏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到来以后这个现象还要加速。从5G试点城市的现实情况来看,已经更加吸引人往网上和屏上走。这个场变了,我们要跟着这个场来变,因为出版是知识源头,有这个优势,将来为新的阅读场提供我们需要阅读的内容,而不是现在的状况。现在是什么状况?新媒体、互联网是没有作者的,它也不需要作者,它是用大数据来筛选,这一点一定要看清楚,思维要转变。二是技术也变了,我们对出版的流程、业态、产业链的思维也要变。三是服务的模式变了,过去我们是卖书、卖光盘,现在要卖知识。知识服务作为出版的最高境界,将来出版能够占领高端的就是知识服务,因为这么多渠道都需要知识。这点发生了大的转变,由原来的卖书、出刊,转向知识服务。不管是书上、屏上,还是在网上,什么地方都是知识最重要,因为读者需要的是内容、知识、信息。

出版家在一生的实践中,选题、编辑、审稿工作体现出他的文化价值观,体现出他的理想追求。解放军出版社的黄涛是很了不起的出版家,“文革”期间冒着生命危险把老红军所写的战争亲历记录收藏下来,他跟女儿、老伴花了半个月在院子挖了一口井,把东西藏到那里,保存了史料。他为什么这样做?为了真实的记录共产党的历史,而不是被没收销毁了。后来改革开放以后把这些稿子拿出来,编成了《星火燎原:未刊稿》丛书出版。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解放军总政治部当时也发了文件学习他,我也写了文章纪念他。黄涛同志在复杂的时代为我们出版做了榜样,坚持真理、传播真正的历史,这是出版家非常高贵的品质。还有范用等一批老编辑,一生坚持真实记录历史,这样一些出版家真正体现了出版人的精神追求和使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1)输送机参数。运量Q=2 500 t/h,输送机长度Lh=872 m,高差H=218.5 m,带宽B=1 400 mm,带速V=4.5 m/s,带强σ=3 150 N/mm,煤炭粒度152 mm,松散密度ρ=0.9 t/m3,胶带单位长度质量qB=58.8 kg/m,安装功率N=3×800 kW。

出版家要坚守的主要是出版精神,从古到今中国出版所形成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一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历史、对待人物、对待现实都要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是有追求真理的担当勇气。传播真理、记录真理,要有担当的勇气。世界上的经典,有很多是在当时被禁止的,作为出版人要有一种坚守精神和深邃的眼光。三是有心系天下的人文情怀。现在有的出版家视野还不够开阔,为什么我国出版的图书在国际上影响不够大、传播不广泛?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国际视野、人类情怀,不像《时间简史》这类出版物关注的是人类情怀,中国是全部记录自己的事情,这要开始改变。要在世界上产生影响,必须引起全世界的共鸣,吸引各国人民来阅读我们的书,这就需要全球视野、人类情怀,这一点我们还须努力。四是高度重视文明互鉴的全球出版。文明是多样性的,特别是中国人现在了解世界多样文明的热情非常高,现在很多外来的其他文明样式传播的书非常畅销,原因就是文明互鉴。所以我们出版家要像100年前一样,100年前主要是科学、知识方面的西学东渐,现在在人文领域、社会领域要借鉴全球文明的创造,扩大我们文明对话的范围,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亚洲文明大会上一再强调的,与不同类型文明的对话,加强沟通,以对话代替对抗,建设和谐地球。

3.新闻出版还要改革什么?

我们还出版了《走进出版家行列》,就是现在还在世的、已经获得国家出版奖的这批人。2018年还出版了《40周年改革开放时代的出版家》,通过这些人,把五四运动100年来为了救国救民、宣传科学真理、争取民主自由、兴教育办新学的爱国知识分子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革命知识分子记录下来,把他们的思想精神、业绩、情怀、职业操守记录下来,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给新闻出版行业的后人。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统计描述采用百分比/构成比,不同特征之间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

机制改革方面主要是四点:一是出版导向引导机制。正如我们这些年探索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主要出版机构要完善这个机制。二是对企业行为进行制约的机制。有政府的、有党组织的、有企业自身的,对我们的行为加以规范制约。三是奖惩激励机制。四是人才机制。现在国有新闻出版业机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危机。传统出版机构要吸引人才,就要有新机制,这是我们在改革方面应该着重探索的。

四、于坚守中有所创新

希安同志《坚守与探索》书中讲到探索创造中国出版的新机制、新业态、新形态,并且也讲了他们的想法和措施,我以为很好。现在出版已经是迭代发展的态势,纸的、电子的、网络的、数字的、大数据的5种形态应迭代发展、同时发展。我们要注重出版界多种业态的培养,让其融合发展。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几本智能书,打开书有文字、有图片、有说的、有唱的,电视的场景全部在里面,完全是新业态。打开书,想看文字看文字,想看图像就看图像,都在一本书里面,这就是融合的产品,我们要注重融合的新技术新产品。

另外一个方面,急诊科医护人员经常会看到一些悲剧,突发急症患者缺乏现场急救技能,等专业人士到场,已经错过救治黄金期。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向《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表示,突发心跳骤停的患者,如果身边恰好有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的民众,在等待专业人士到来时,及时给予一些基本急救,生存几率会大大提高。

产品形态要融合,出版业态也要融合,现在固态的、数字的、智能的等等各种形态会出现,交叉发展的技术哪一种都不会少。传统纸质书阅读起来最简单,有光就行,既不要电池,也不要设备,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阅读起来很方便。纸质书在现实中的弱势是过于厚重,不能和读者对话,结果不能及时反馈,利益链不能延伸。新的业态就不一样,知识产权(IP)经营利益链是延伸的。纸质书延伸不了,顶多就是版权转让。优势当然是方便、干净、卫生,有太阳、有光就能看,所以要注意业态交叉,多样发展。

演员表情的变化时按照剧情人物的需要而做出来的。不同的剧情人物往往有不同的表情,悲与喜、惊与喜、怒与喜之间的突然转变,这是成为出色演员的重要条件。演员的表情要转变得快,有意识地去控制,才能让观众跟随演员的情绪变化融入到剧情中去。

出版为所有平台服务的问题,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创新的。我们有优质资源,有知识创造的能力,源头是在我们这里,那么我们就要构建一个知识服务的体系,为所有的平台服务。如果这几点做到了,出版一定是站在高端上,一定是高质量的知识源泉。所以出版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今后还会是这样,这点不会改变。

希安同志探索出版的形态、形式,这个方向也是我们继续要深化的。中央出版机构还要探索未来出版的灵活模式,现在还没有一个很成功的经验、典型,我们要持续探索。中信出版社刚刚上市,其在内容上视野是很开阔的,业态形态方面也做了些探索,我建议他们全面建立全新的出版模式,支持他们探索新的模式。也希望一些大社名社也在创新上下点功夫。

另外,我们要探索全球共享出版的模式,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全球的出版模式怎么影响全世界,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中央出版机构有条件进行这方面探索。希望大家像希安同志那样,既搞清楚自己要坚守的,也要坚持探索创新,继续保持中国出版业在中国文化行业里的引领地位,在全球出版领域也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

国际出版业非常看重中国出版。国际版协组织三任主席都表示,现在的出版已经是中国的世纪,如果离开中国的出版,就不是国际出版了。我们影响力也开始增大了,但是真正产生影响力的不是我们的规模、不是我们的市场份额,而是我们在体制机制、运行方式、技术创新上为全世界提供范例。这是有追求的出版家应该探索的,要有希安同志的精神,要思考、要探索,把我们的激情热情转换成为发展中国出版业作贡献的动力能力。

(本文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2019年7月15日在樊希安《坚守与探索》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刊发时有删节)

标签:;  ;  ;  ;  ;  ;  ;  ;  ;  

在坚守与探索中推进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