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社会化考试的可行性与实施策略&基于SWOT分析_高考论文

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的可行性及实施策略——基于SWOT视角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性及论文,高考英语论文,策略论文,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切入点,其中高考改革一度成为社会各界所讨论的热点,而考试方式的转变则成为其中重要论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以及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都明确提出了社会化考试的探索与要求。2013年北京市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2016年起,高考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1]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了“总体方案”和关于外语一年多考的实施意见。不难发现,实施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避之,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考选制度的重大变革。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SWOT分析实际上就是根据这四个因素对所处的环境和形势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充分认识、掌握、利用和发挥有利条件和机遇,控制或化解不利因素和威胁,形成独特的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2]对于即将推行的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制度,既要对该制度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把握,也需对该制度的优势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该制度所面临的机遇、优势、风险和挑战,探索出科学化、最优化的实施策略。

      一、SWOT模型: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的系统分析

      高考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既有它内部多方面的优势,亦有随之而来的多种弊端;同时,也面临促进该制度实施的内外部机遇,但也可能遭遇多种风险与挑战。笔者主要从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的优势、机遇、劣势与威胁四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的优势

      第一,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近些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这也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总体而言,在“师资水平、教学理念、教学资源观、教学常规和教学机智等方面,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英语教师的差距都比较明显”[3]。随着英语分数权重的变化,加之实施弹性的多考制,某种程度上可以缩小城乡之间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促进教育公平。

      第二,益于科学选拔人才,实现以生为本的价值诉求。统考统招的考试制度存在着“一考定江山”“一锤定音”的缺陷,考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和偶然性,英语这门学科尤甚,如英语听力、口语考试较易受偶然因素的干扰。正因如此,浙江省2009年开始尝试听力一年两考的社会化考试,并择优计入总分。社会化考试是开放的、中立的、市场化的考试,考生一年可以多次参考,并以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因一次失误而“全盘皆输”的局限。另外,一年多考的社会化考试按照成绩设置等级,不同高校会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等级要求。等级考试可以防止因一分之差而错失机遇的弊端,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客观、公平地选拔人才。

      英语地位的提高始自1999年实行的“3+X”高考科目改革,至此,英语成为与数学、语文同重的主科目,分值为150分。英语权重的增加引起师生、家长和社会对英语的高度重视,致使学生的学习负担无形加重。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更是苦不堪言,除学习校内课程之外,还需参加各种课外补习,学生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背负着重重巨压。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而非“压迫人”的活动。实行一年多考的考试方式,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吴康宁指出:“任何教育改革,只要最终并未相应促进学生的发展,都不是成功的教育改革,甚至不是正当的教育改革。”[4]高考英语社会化改革同样如此,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旨归。

      第三,实现英语教学的本质回归。英语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交际工具。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指引,我国英语教学一度走向了迷途,以重视学生应试能力为航标,忽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最终异化了英语学习目标,导致“哑巴英语”现象的产生。造成“哑巴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重视语法教学,忽视听说训练;重视文本阅读,忽视口语表达;重视应试技能,忽视实际使用;重视教学达标,忽视学习兴趣”[5]。高考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势必会牵制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内容的变革。但是,变革的最终目标是指向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二)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的劣势

      高考英语社会化改革在带来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某些劣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学校英语教学受到影响。对于教师而言,为了适应新的考试要求,教师需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改变教学理念、研究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重整教学设计等,教学负担加重。对于学生而言,考试方式的改变,必将影响其对英语的学习态度。可以试想,一旦学生在高一年级取得理想成绩,很可能英语学习的时间会减少,甚至停止学习。而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需要不断学习和巩固强化才能保持并提高其运用能力。

      其二,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操作难度较大。推行英语社会化考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尽快组建正规的社会考试机构。考试机构成立后也会产生一些问题。一方面,考试费用增加,加重了学生经济负担。部分考生可能不满足于一次考试结果,倾向于选择多次考试,致使考试费用进一步增加,尤其对贫困家庭和跨区考试的学生,是不小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我国高考长期受行政部门主导,一旦把考试转交给社会机构,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因为从考试的命题、评卷到预防作弊等都需要进行全方位、深层面设计,这直接关系到考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加之,我国英语社会化考试经验尚未成熟,更是加大了变革推行的操作难度。

      (三)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机遇

      推行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面临着内外部诸多机遇。第一,重大教育政策的强有力保障。社会化考试的探索已被提上顶层设计的议程。近几年来,《教育规划纲要》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明确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6]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性文件《决定》更是为当下的高考改革指明了方向:“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7]《教育规划纲要》和《决定》作为指引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提供了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政策机遇,同时也为招考制度变革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各省也不断探索出台改革方案,如北京率先出台改革方案。重大教育政策的引招与地方方案的出台为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第二,可资借鉴的国内外英语社会化考试经验。相比国外,我国的英语社会化考试探索经验缺乏。国外英语社会化考试主要由民间考试机构承担,且都实行一年多考,如GRE是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托福主办,美国“高考”SAT是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SAT考试实行一年多考制,平均两月一次。另外,由于国外社会化考试施行时间较长,其试题难度控制、测量技术、测量方法等方面都比较成熟,我国可以把这些经验吸纳进来。目前,我国也有一些英语社会化考试,如全国外语水平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经验与技术以及国内某些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探索与尝试,都为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推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并创造了可行性条件。

      第三,社会各界对高考政策改革的强烈渴求。《中国教育报》揭示的2013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为其中之一,这也表明社会对高考改革的高度重视。2013年3月,中国教育在线针对高考改革进行了网上调查。从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超过90%的人认为高考制度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高考一年多次考试”排在第三位(见图1)。[8]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搜狐网教育频道联合举行的网络调查显示,家长对基础教育所实施英语教育政策的改进建议和成人对教育行政部门所实施英语教育政策的改进建议中,排在首位的均是“取消升学环节的英语考试科目或降低英语考试成绩的比重”,支持率分别为52.39%和17.13%。[9]可见,该项改革已是众人所愿、社会所求以及时代所趋。

      

      (四)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的威胁

      高考制度的改革具有“知易行难”的典型特征。其一,受传统考试路径的依赖,改革难度较大。根据路径依赖理论,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其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后面的制度选择。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同样如此,需要努力摆脱“行政化”的藩篱。社会化考试与国家统一组织的高考不同,它是由社会机构参与并组织,而不是由行政部门主导。如果社会化考试由国家教育考试中心和地方教育考试院负责组织,那么考试的性质本质上未发生转变,仍属于行政主导的考试,而非社会机构组织的考试。也就是说,倘若推行英语社会化考试,就需要把权力下放,把主动权交给社会考试机构,否则改革仅是流于形式,考试导向仍会以应试为标,学生仍身负重压,教学方式仍保持旧惯。

      其二,承受社会各界舆论压力。一种新制度的推行,必然会有褒贬之音,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同样如此。支持者一般认为,英语实行一年多考的社会化考试,是经过充分论证和深入思考的决定;学生拥有多次选择的机会,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避免因偶发性因素导致发挥失常的现象;另外,学生负担可以相对减轻,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反对者一般认为,我国目前不具备社会化考试的条件,贸然实行,必会带来考试的混乱及作弊等现象;一年多考的方式更会加重学生、家长和社会负担。

      以上分析了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面临的优势、机遇、劣势及威胁,但是某一条件是机遇还是威胁并非稳定不变,需要用SWOT模型分析各种策略的可行性以及可能的风险,并依此制订最优化策略。

      二、实施保障: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的策略解析

      高考改革涉及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博弈,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征。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衡量各方面利弊得失,选择风险最小、效益最高的解决策略。根据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面临的机遇、威胁、优势及劣势,SWOT模型可组成以下四种策略:SO组合是利用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内部优势与外部机遇的策略,是一种最优化的策略模式;WO组合是利用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外部机遇弥补内部劣势,改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ST组合是利用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自身优势,回避或减少外部威胁的策略;WT组合是旨在减少高考英语社会化的内部劣势,规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策略。四种组合策略中,SO组合是最佳组合策略,它融合内部优势与外部机遇。高考英语社会化改革的选择策略,需要发挥内部机制的优势和外部环境的机遇,从考试观念、评价体系、保障机制、试点推行以及教学变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转变与建构,实现SO组合战略,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考试制度的变革。

      (一)正确看待考试变革,防止陷入思想误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科学、理性的思想理念,改革才会产生不竭动力。一方面,实行高考英语社会化的制度变革,并没有降低英语的重要性,而是让英语回归“交际”的本然之态,因为语言本身的学习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获得交际能力,了解其他国家的社会文化。换言之,调整英语科目,并非不重视英语,而是让英语学习更符合内在的规律。总体而言,这只是代表英语科目在考试体系中的弱化,而非等同于弱化其作为一种语言的重要性。在当今这样一个开放的高速发展的社会之中,英语并不会因考试政策改变而降低其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改革的原因之一,就是力图扭转学生英语学习耗时长、效率低的现状。同时,之所以选择英语作为社会化考试的“排头兵”,是由英语的学科性质而定,相对其他学科而言,英语成绩稳定性较强,最适合一年两考。总之,在改革推行中,要竭力匡正可能出现的思想误区,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保障社会化考试顺利实施。

      (二)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竭力摆脱“行政化”约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探索专业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的改革方向。”[7]长期以来,我国高考一直受行政化指导,存在着行政垄断考试评价的格局。倘若实行社会化考试,需要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摆脱“行政化”的束缚。就本质而言,第三方评价机构是一种市场化行为。为了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需要保障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尤其需要保障试题难度的等值性。为了保证一年多考的公平特性,最基本的前提也是试题难度的相对稳定性。倘若试题难度起伏波动较大,势必会给大学录取带来问题,很难使招生单位有效甄别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第三方评价体系要赢得社会的公信度,需要保证多次考试难度的等值性。我国高考英语社会化处在试行阶段,且没有成熟经验,很可能走弯路、出问题,为了保障第三方评价制度的科学性,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这也是抓住内外部发展机遇,避免可能出现威胁的策略。例如,得到美国社会广泛认可的SAT“高考”,之所以享有如此高的公信度,原因之一就是试题难度适中、有效性强,SAT“考试编制的科学化程度较高,试题难度稳定,得到多数大学的信任”[1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要合理吸收国外社会化考试的理念和制度,但不能照搬硬套,要构建出适合我国土壤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和评价体系。

      (三)健全考试监督机制,保障考试的公平公正

      第三方评价机构建立之后,需要制订完备的考试监督机制,这也是保障社会化考试公平、公正和公开的重要条件。一方面,国家要出台相关的考试法规,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考试法规需要明确政府部门和考试机构的关系以及承办专业考试机构的条件。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制订相关准入制度以及承办机构的具体标准,根据相应的条件要求,对专业考试机构进行审核批准,营造出良好的市场化竞争环境。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再评价”,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活动、评价结果等做好多方监督和审查工作,甚至对考试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包括考试设计、试卷命题、试卷安全、试卷评阅、考试中的监考、作弊的查管等具体环节,对违规的考试评价严肃处理,以期为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目前,作为一年两考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因近几年来频频曝出作弊事件,饱受各界非议,公信度受到质疑。在此背景下,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探索,更需做好监管工作,赢得社会的认可与信赖。

      (四)试点改革先行,实施稳步推进策略

      招考制度的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点,关系到每个高考学子的利益。而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出台和推行。都有可能产生始料不及的风险。为了把社会化考试制度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最优策略是进行试点改革,之后稳步推行。这就要求各地在制订高考改革实施方案时注重国家宏观政策的引领,根据教育部出台的“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情,制订切合当地的改革方案,切忌盲目跟风、急功近利。正如袁贵仁部长所言:“要做好试点改革的工作,在有意愿、有条件的省份开展改革试点,做到先行先试。因为高考改革事关重大,我们强调有意愿、有条件这两个前提缺一不可。”[11]2013年北京率先出台的考试改革方案,规定英语实行一年两考的社会化考试制度,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北京实施高考英语改革,会对全国改革起到示范作用。但是,各省在制订具体方案时,不能完全效仿其改革方案,因为“在教育资源方面,北京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高、教学条件好、考生规模小。如果有什么问题,易于调整,相对于高考大省而言,影响的人数会比较小”[12]。总之,实施英语社会化考试,既要做到敢于创新,制订科学的方案,又要慎之又慎,保障方案的切实可行。

      (五)观照英语教学变革,顺应社会化考试导向

      高考英语社会化改革势必牵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首先,教师和学生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英语退出统一考试,实行一年多考,并不是退出高考,也非英语学科开始式微,而是英语学习重归学科本然之为。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在社会化考试的引导下,扭转“重书面考试、轻语言技能”的错误倾向,转向“提高语言交际能力,重视异域文化理解”的教学理念。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防止“懒惰”“骄躁”现象的发生。英语作为一门交际性语言,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锻炼。换言之,学生对待英语的学习态度,要转“应试”为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其次,设置灵活的课程学习制度。英语学习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学习实践的过程。为了防止学生的懒惰行为,学校应合理设置课程学习机制,如实行必修与选修的双向机制,对于参考社会化考试的学生,可以选择必修课体系;对于通过社会化考试的学生,可以选取选修课体系,避免英语学习的间断。最后,设置弹性的教学计划。在必修与选修双向路径下,每个机制内部需要设置不同的学习计划,因为社会考试实行之后,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不一,参加考试的时间不同,对知识的需求也会相异,这就需要设置弹性的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总而言之,为了保障社会化考试的顺利实行,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需要全方位、综合性考量各种因素,最大限度避免不良现象的发生。

      作为一种全新考试方式的探索,高考英语社会化改革已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与威胁,但不能因此知难而退、畏缩不前,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改革理念,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坚定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努力实现改革的SO组合策略,防御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推动改革的顺利实施。

标签:;  ;  ;  ;  ;  

高考社会化考试的可行性与实施策略&基于SWOT分析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