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场化是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唯一正确方向。本文阐述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在理论上的必要性、科学性、合理性,为克服当前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出现的困难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关键词: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理论
市政公用事业也称为城市公用事业,是一个城市的基础性行业,它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生活感受与社会公共利益。
市政公用事业,是城市建设部门主管的,为市民生产、生活提供基础性普遍服务的各项事业的总称,广义上包括:电信、邮政、电力、铁路、航空、道路、桥梁、供水、供气、供热、公交、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而狭义上市政公用事业主要指城市供水排水、污水治理、供热、天然气、公交、道路与桥梁、市容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和城市园林绿化等事业。由于中国改革具有渐进性的特点,目前电信、铁路、电力、航空方面的改革转型已经基本完成,所以,狭义上的市政公用事业,成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
一、我国传统市政公用事业的主要特征
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将市政公用事业作为公益性事业来运作,实行计划体制,由政府直接控制、经营、管理,由政府供给产品、政府制定价格;进行封闭式体内循环——政府制定政策、决策、筹集资金、执行政策、施工建设,监督政策的落实,并实际经营具体业务,投资主体与经营主体单一同一。具有:自然垄断性,市政公用事业高度依赖供水、供电、公交等网络,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递减;公益性、公用性,市政公用事业的产品边际消费成本为零,不存在竞争与排他的可能[1];不可替代性,市政公用事业是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必然产物,一旦丧失市政公用事业服务,城市病就会立即恶性发作;区域性、封闭性,市政公用事业基本是以一个具体城市为基础的,并以该市为对象提供有限服务;投资大、周期长,市政公用事业必须跟随城市与人口的扩大而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赢利;价格机制几乎不存在,长期以来我国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简单、片面地定义为取消商品、取消物价,因此在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上,只向居民象征性收取一点儿费用,并保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无法反映成本的变化;产品和服务在供给上具有连续性,在消费上具有即时性、非均衡性,一旦自来水、液化石油气供应中断,后果不堪设想,市政公用事业必须全年无休地为居民提供服务,但具体到各个季节,又会出现明显的非均衡性周期变化,存在淡旺季的不同;产品、服务具有外部性,不仅直接连接市民外部生活,而且对城市外部环境、面貌有巨大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从公交到自来水,从垃圾处理到地铁,各项市政公用事业无不长期、大面积、严重亏损(具体数据缺乏调查统计),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带病工作”,资金缺口大似无底洞,投资杯水车薪;此外,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下,制度松驰、监控不到位,员工、班组缺乏热情;效率低下、工作拖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冗员饱和、素质低下、服务态度恶劣,技术落后;政府失灵,贪污寻租;盲目建设,忽视维护;丧失自循环自积累发展能力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通过垃圾山、“欢迎到××市看海”(可以把“××市”换成任何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全国所有大城市河道鱼类基本绝迹、群众对挤公交、挤地铁、水价上涨反应强烈等形式,具体表现出来。
二、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耳目闭塞的中国人不会相信——撒切尔夫人一度解散过伦敦政府!而天下大治,人民幸福感爆棚[2]!——现代大城市暨现代市政公用事业、国营化(!)最早都出现在英国,经过撒切尔夫人改革后,英国市政公用服务全面实现现代化。在撒切尔夫人改革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家为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公共物品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某种产品,每个人对它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它消费的减少,就可以将该产品定义为公共物品。由传统上的公共部门提供的纯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必需性与非竞争性,在供给上具有非排他性。但在纯公共物品与私人劳动产品之间,存在着“准公共物品”。它或单独具有非竞争性,可以收费;或具有非排他性,边际拥挤成本可能为零,完全可以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甚至纯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生产,也具有可分离性!完全可以在具体环节上引进市场[3]。
2、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理论的最新发展认为:一个企业生产各种产品的总成本比不同企业生产这些产品的总成本累积总和更小,此时,无论这家企业平均成本总和上升或下降,都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当自然垄断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时,政府管制的必要性必须削弱。
3、可竞争市场理论
所谓“可竞争市场”,指的是由于存在着潜在进入的压力,因而对市场供给者产生约束的市场。
4、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政府、社会、企业是公共服务的三个主体;公共服务的决策与执行完全可以分割;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完全可以多元并存,互相竞争,互相淘汰;公共服务的消费者有权在多个供给者之间进行自主选择。
5、激励性规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政府可以在规制中向被规制的企业施加竞争压力,激励生产、经营效率。该理论是凯恩斯主义的新发展。
三、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当前的乱象
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支撑,加之我国公众普遍缺乏经济学理论素养,造成当前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乱象丛生:政府撒手不管,公用服务质量急剧下滑;自来水价格一年翻一倍,而水务公司老板还说一吨水的利润比不上一瓶矿泉水[4];地方政府定位不清,不是缺位,就是错位、越位;投资主体数量不足,投资规模小的困境没有根本改观;——反观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放松对市政公用事业的管制,有序淡出经济行为,重视监督,并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因而不存在我们头疼的“垃圾山”、污水污染、挤地铁挤成“相片”等问题。
结束语
市政公共产品具有天然的市场化特点,投入市场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必须意识到:现代城市是一种资产,城市暨市政公用事业,是可以保值升值的,也是可以贬值甚至归零的。
参考文献:
[1]冷淑莲,冷崇总.关于市政公用事业价格改革的思考[J].价格月刊,2010(08):23-30+54.
[2]史策.市政公用事业深化改革的难点及其破解[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01):10-17.
[3]陈拥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的内涵探讨[J].理论前沿,2006(04):46-47.
[4]李东序.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与政府监管[J].城市发展研究,2005(06):55-57.
论文作者:李国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公用事业论文; 市政论文; 理论论文; 城市论文; 政府论文; 撒切尔论文; 产品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