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护理体会总结论文_兰丽萍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云南红河 654300)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70例轻、重度窒息新生儿,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按照是否给予综合护理分两组,每组35例,传统护理对照组,综合护理实验组,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有34例痊愈,护理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7.14%,明显较对照组高,实验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两组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促进新生儿窒息复苏,并且复苏后的护理能帮助患儿痊愈,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复苏后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254-02

新生儿窒息,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主要是新生儿娩出后,仅有心脏搏动而无呼吸现象,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缺氧状态[1]。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每年约达10万人次的新生儿有窒息现象[2]。如果发现窒息后,不给于及时治疗,将会导致永久性脑损伤,严重者会死亡。这为新生儿以及家庭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给予一定的护理,可改善症状。笔者为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护理,进行此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70例轻、重度窒息新生儿,轻度35例,按照是否给予综合护理分两组,每组35例,两组的轻重读新生儿基本均分。

实验组有23例男性,最小胎龄36周,最大胎龄41周,平均胎龄(37.6±2.9)周,最短发病时间10min,最长30min,平均(23.6±12.9)min;对照组有24例男性,最小胎龄37周,最大胎龄40周,平均胎龄(38.2±1.8)周,最短发病时间8min,最长32min,平均(26.5±13.4)min。两组新生儿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3-4]

纳入标准(1)所有的新生儿均符合窒息诊断标准;(2)产妇分娩前未受到严重创伤。

排除标准(1)肝肾等器官发育不全;(2)家族有严重的心脑血血管病史;(3)中途放弃者;(4)产妇妊娠期间服用禁忌药物等。

1.3 护理方法传统护理对照组,综合护理实验组

(1)产妇分娩前,要做好产前检查,医护人员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避免其宫内缺氧;(2)分娩前,要将辐射保暖台进行预热,分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产程进展,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阴道助产或者实施剖宫产,胎儿娩出后,要及时擦掉身上的羊水,注意保暖;(3)胎儿娩出后,要采取仰卧位,并将其肩部垫高,保证气道敞开,吸净新生儿口腔、鼻腔等处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头部歪向一侧,也避免呕吐物进行气道再次引起窒息;(4)给予患儿氧疗,氧气浓度不宜过高,直到患儿皮肤红润,如果患儿出现窒息,应立即进行拍背或者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治疗;(5)要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保持休息环境安静,另外,温度湿度要适宜,最大可能降低患儿的耗氧量;(6)医护人员要针对患儿的心率呼吸、SpO2等指标进行监测,避免患儿出现脑水肿、脑瘫等情况。

1.4 护理评价

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情况,针对患儿的痊愈情况、死亡情况、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记录,并且观察是否出现脑瘫。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 两组护理有效率情况

实验组患儿有34例痊愈,护理有效率为97.14%,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进行性缺氧以及酸中毒等统称为窒息,新生儿娩出后易存在窒息现象,这是导致新生儿脑瘫、智力障碍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5],为其家庭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压力。由于长时间的缺氧状态,不但是会损害脑细胞组织,也会对其其他脏器,因此,对于新生儿窒息要准确判断,争分夺秒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与护理。一般情况下,娩出的新生儿窒息现象是宫内窒息的延续,即胎儿未娩出时于产妇宫内就出现了缺氧现象,因此,要加强对产妇的产前检查工作,针对产妇以及腹中胎儿的情况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异常采取措施进行挽救。鉴于娩出的新生儿体内二氧化碳积聚,氧气缺乏,因此,要对其及时采取保暖处理,避免肌肉为应对复杂环境增加耗氧量。另外,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对其口腔以及鼻腔内残留的羊水以及分泌物等进行吸取,采取正确的姿势,避免再次窒息。针对新生儿缺氧进行护理,即要保证患儿氧气充足,在保证其呼吸道通畅情况下,给予氧疗,同时要密切监测患儿是否会出现呼吸窘迫、脑水肿、缺氧等并发症,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为患儿争取最佳治疗时间。张青花等[6]在研究中指出,给予窒息新生儿以综合护理,新生儿有95%以上均痊愈,另外,患儿无死亡现象。董新华等[7]也在研究中指出,综合护理干预新生儿窒息,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提高其护理有效率。笔者为进一步分析其效果,进行此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有34例痊愈,护理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7.14%,明显较对照组高,实验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对照组高,这与董新华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此研究的可信度较高。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新生儿窒息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玲.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327-1328.

[2]陶贤芬.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母婴世界,2016,(23):5,7.

[3]王淑兰.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4):6786,6788.

[4]杨树珍.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6):448-449.

[5]钟月明.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17):65-66.

[6]张青花.108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22-523.

[7]董新华,李海红,张琪等.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70):225-225,229.

论文作者:兰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护理体会总结论文_兰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