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加井穴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_刘艳秋,孙莉

(1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 吉林 长春 130117)

(2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老年病科 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 目的:观察头针加井穴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VCIND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头针加井穴治疗,两组每周治疗6天,周日休息1天,疗程为12周。第8周及12周给予量表评估。结果:治疗组疗效指数为83.3%,对照组疗效指数为7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总体得分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加井穴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有一定改善,总体认知功能也有一定提高。

【关键词】 头针;井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296-03

Scalp acupuncture add Jing point clinical research for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Liu Yanqiu,Sun Li professor 1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P.R. of China 130117 2 First Clinical Hospital of the Jilin Province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P.R. of China 130021.

【Abstract】 Observation By observing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ment of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VCIND) with Scalp acupuncture add jing point. Method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VCIND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30 in treatment group,30 in control group).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mfor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while those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calp acupuncture add jing point treatment,Two groups of treatment 6 days a week, Only one day off on Sunday.Treatment for 12 weeks. To give scale assessment after 8 weeks and 12 weeks.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the ratio of the curative effect were 83.3% and 70.0% respectively (P< 0.05).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sco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0.05). Conclusion Well Scalp acupuncture add jing point treatment of VCIND has bette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calp acupuncture; jing point; VCIND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由各类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属于早期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及执行功能下降、处理能力迟钝等其他认知功能损害,也可有抑郁、焦虑的症状[1]。如果早期干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其病程的进展是可逆的,认知功能的缺损也是可以控制和缓解的[2]。本研究采用头针加井穴治疗VCIND,并与普通针刺组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认知及执行功能方面有一定改善作用,患者总体的认知功能也有一定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1.1研究对象 患者全部来自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从2014年5月1日到2015年5月1日,接诊VCIND患者共81例,符合纳入标准并最终签署知情同意书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2纳入标准:①符合2007年中国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中提出VCIND的诊断标准[3];②年龄45~80岁;③病程在6个月以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排除标准:①痴呆的患者;②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③因头部损伤患有认知障碍者;④合并心血管、肝脏、肾脏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其他脏器功能不全(合并明显影响该病治疗的疾病);⑤无血管性因素的认知障碍患者。

1.1.4随机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

1.1.5分配隐藏:采用第三人分配隐藏。随机数字表和病例分配由专人负责。接诊、治疗医师在随机分组前不知晓病人将进入的组别。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头针加井穴治疗,两组每周治疗6天,周日休息1天,疗程为12周。第8周及12周给予量表评估。

1.2.1对照组:普通针刺[4]

穴位:百会、人中、四神聪、内关(双侧)、丰隆(双侧)、三阴交(双侧)、足三里(双侧)

定位: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经络腧穴学》(2003年版沈雪勇主编)。

操作:针刺取仰卧位,使用Φ0.32mm×25mm--Φ0.32mm×40mm华佗牌不锈钢一次性针灸针,75%酒精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头部穴位平刺,先斜刺到帽状腱膜下再平刺0.5寸并捻转, 患者胀(痛)得气。其他穴位直刺0.8-1寸,患者须得气。平补平泻方法,留针30min。

1.2.2 治疗组:头针加井穴

穴位:头针穴:顶中线、额中线、顶颞前斜线

井穴:涌泉、中冲

定位:顶中线位于头顶部,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间的连线;额中线位于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条直线,长1寸;顶颞前斜线位于头侧面,从前顶穴起至悬厘穴连线。

中冲: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 与后 2/3 交点上。

操作:针刺取仰卧位,使用Φ0.32mm×25mm--Φ0.32mm×40mm华佗牌不锈钢一次性针灸针,75%酒精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①头针针刺方法:左手按压头皮固定穴位,右手持针与头皮呈15度夹角进针,顶中线从前顶穴向百会穴方向针刺0.8寸,额中线从神庭穴向下针刺0.8寸,顶颞前斜线由前庭穴向悬厘穴方向,采用接力刺法[5]从上至下平分三段,从前庭和第一、二个等分点进针,沿线向下各透刺0.8寸,留针45min/次;②井穴针刺方法:涌泉、中冲浅刺0.1寸,施平补平泻捻转法10秒,留针30min。

1.3 观察指标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是国际普遍公认的简易神经心理测验工具,全部耗时约10分钟,该表由20道题组成,从时间及地点定向、延迟回忆、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言语和视觉空间能力等7个方面来整体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的实际状况,现已广泛的应用于认知功能的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6.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采用单因素配对t检验(P<0.05),疗效评价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参照《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6]制定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分数一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痊愈:100%;显效:50~99%;有效:20~49%;无效:小于20%。

2.结果

2.1 治疗第8周疗效评价

2.1.1两组疗效指数比较

2.3 安全性指标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均未出现任何需特殊干预或严重的安全性指标异常。

3.讨论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应属于中医学“呆病”的轻证。其病位在脑,而头针取穴即在人体的“元神之府”,本研究选取顶中线、额中线、顶颞前斜线,前两者都位于头部正中线上,同属督脉经,“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经,上额交巅上,入络脑”,有振奋阳气、醒脑的作用;后者位于足少阳胆经循经上,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日:“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气不和则髓不充,则记性差,精神异常。利用头针刺激头部经络与脑腑的联系,从而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起到益智健脑、醒脑开窍的功效。

十二经脉中井穴是手足之端的穴位,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其对于周身脏腑、经脉、气血调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刺激井穴具有很强的醒脑、苏厥、开窍、安神作用[7]。中冲穴系心包经的井穴,心包为相火所寄,其脉下膈,历络三焦,本穴有宁心安神、开窍醒脑之功效。特别是肾经之井穴涌泉在此方面作用最为显著,肾藏精生髓而通于脑,脑为髓之海,《千金翼方》 涌泉主…忽忽喜忘…,也被常用于治疗中风、癔病、发热等造成的各种昏迷与休克[8]。两穴配伍具有“开源激气,醒脑益智”功效。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涌泉”“中冲”穴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可促使其神经行为及认知功能的恢复[9]。

本研究通过头针加井穴结合认知训练治疗VCIND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但由于时间短,采集病例数较少,其作用机理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证明。

【参考文献】

[1] 钱采韻,脑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7):494-495.

[2] Battistin L,Cagnin A.Vascular cognitive disorder.A biologicaland clinical overview[J].Neurochem Res,2010,35(12):1933-1938.

[3]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专家共识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20-1055.

[4] 刘华公,王虹.醒脑开窍法治疗血管性痴呆147例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5): 28.

[5] 王海桥,王凡,刘建浩等.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现代流派简析[J].中国针灸,2010,30(9):783-786.

[6] 罗家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2,32(8):791-793.

[7] 姜臺英,于琪.关于井穴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18(2):58-59.

[8] 朱文宏.井穴临床应用之我见[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8):39.

[9] 李飞,蔡荣林,吴生兵等.电针“涌泉”“中冲”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2013,38(4):281-282.

论文作者:刘艳秋,孙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头针加井穴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_刘艳秋,孙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