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护理体会论文_唐海清,滕美艳(通讯作者) 李玲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护理体会论文_唐海清,滕美艳(通讯作者) 李玲娟

唐海清 滕美艳(通讯作者) 李玲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儿科 广西桂林 541002

【摘 要】目的 促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康复,减少并发症。方法 在病程期间,给予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针对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护理。结果 3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经过治疗和护理,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康复出院。结论 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针对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护理,能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主要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的单核—巨噬系统的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在儿科并不少见,且有逐年增多趋势。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等为特征[1]。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32例,通过对32例IM患儿的临床观察,诊断,评估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在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面,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l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9例,女13例,年龄2个月一14岁,其中<1岁的2例(6%),1-3岁的10例(31.2%),3-7岁15例(46.8%),7-14岁5例(15.6%)。

1.2 IM诊断标准 (1)典型IM症状和体征:发热、咽峡炎、肝脾大、淋巴结大、皮疹等;(2)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AL)>0.10;(3)EB病毒抗衣壳抗原抗体(EBV-VCA-lgM)阳性。如具备临床表现中的任何3条,同时2,3中任具一项即可诊断[2]。

1.3 临床表现:发热29例(91.9%),淋巴结肿大28例(89.2%),咽峡炎25例(78.4%),肝肿大26例(83.8%),脾肿大19例(62.2%),皮疹6例(18.9%),眼睑浮肿4例(13.5%)。在受累脏器中,累及1个系统者以肝脏受累最常见(15例肝肿大+肝功有改变),累及2个系统者(心、肝)19例;累及3个及3个以上系统者2例(心、肝、肺等)。

1.4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10×109/L者28例(75.7%),最高达44.4×109/L,以淋巴为主者89.5%,白细胞<4×109/L者7例(24.3%);血小板及红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异型淋巴细胞≥10%者16例(51.4%),最高者为52%,<10%者15例(48.6%)。血清学检查:肝功能升高者15例(46.8%),EBV-IgM阳性29例(91.9%),心肌酶(CK-MB)增高者8例(27.0%)。

1.5 治疗方法:除降温退热等一般处理外,均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对器质受累者分别给予保肝及营养心肌,合并感染者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6 结果:治愈好转率为94.6%,2例住院2 d确诊回当地治疗。平均住院时间(10±1)d。

2 护理

2.1隔离及休息:EB病毒主要存在于咽部分泌物中,经口鼻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飞沫及输血传播,急性期应执行呼吸道隔离,故将该患儿安置于单人病房,每天早晚各开窗通风20~30min,每周一次紫外线空气消毒,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安静,限制探视,让患儿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肝脏、心脏的负担,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带来脾破裂的危险,为了避免患儿整日卧床无聊,可让其适当看故事书、昕音乐、看动画片、画画等进行调节,热退好转后可适当下床活动,对出汗多者,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注意血压及尿量,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虚脱。

2.2 专人护理:本病起病急,进展快,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设专人护理,尤其对年龄偏小、病情重者。由于咽部炎性反应疼痛,分泌物不易咯出,随时有痰堵、窒息的可能,应准备好监护仪、吸痰器,随时监测脉搏、呼吸、血压、氧饱和度。密切观察意识、呼吸、四肢末梢循环情况,做好医护及护患沟通,准确记录出入量。

2.3心理护理:因患儿病程较长,高热持续不退,且耽误学习,患儿及家长都很焦急,加之担心疾病的预后,治疗费用也较高,家长更是颇多忧虑。应首先与家长做好沟通解释工作,与医生共同详细介绍此疾病的病因、特点、治疗护理措旌、注意配合要点等相关知识,消除家长的顾虑,及时交待病情获其理解,并共同与医护人员配合安抚鼓励患儿,保持患儿情绪安定积极配合治疗。

2.4 输液护理:明确诊断后遵医嘱给予患儿抗病毒治疗,输注时密切注意输注速度,更昔洛韦静滴大于1h【4】,如有恶心、呕吐、皮疹、剧烈哭闹、寒战甚至口周发绀等不良反应,及时停止输液并告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为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应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护士要加强留置针使用的宣教并做好留置针的护理。

2.5高热的护理: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监测体温Q4h,记录并观察热型变化,多饮水,T>38.5℃,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置冰枕、温水擦浴或贴退热贴,遵医嘱应用退热药,如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等,热退出汗,及时擦干更换汗湿衣裤并补充水份以防虚脱。

2.6口腔护理:患儿长期发热加之咽部炎症分泌物多,所以患儿口唇干燥、口腔异味重,根据口腔PH值选择合适溶液进行口腔护理,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以增进食欲,口唇涂油滋润防干裂,同时注意观察咽部分泌物、杨梅舌的变化及口腔黏膜有无破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有无并发口腔霉菌感染等。

2.7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因患儿反复发热出汗多应每天进行床上擦浴更衣,热退及时擦汗更换汗湿衣裤,选择棉质柔软宽松内衣,勤剪指甲,嘱患儿勿搔抓皮疹,瘙痒时遵医嘱予以炉甘石洗剂外涂。

2.8饮食护理:因患儿发热、咽痛食欲差,患病后胃肠功能较弱,高热又导致高代谢,所以保证患儿的营养是促进康复的重要因素,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半流质,根据患儿的喜好搭配饮食并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励患儿进食,少量多餐,为减轻咽痛食物的温度可稍偏凉,避免辛辣、刺激、干硬的食物。

2.9并发症护理IM是一种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如血液系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等;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黄疸等;呼吸系统肺炎、胸腔积液等;心脏心肌炎、心律失常等;泌尿系统血尿、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面色、神志、血压、呼吸、脉搏等情况,记24h尿量,如有异常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对症处理,针对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护理

3 小结

IM主要由EB病毒引起,是儿科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该病病程多为自限性,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严重者出现并发症可危及生命,抗生素治疗无效。在治疗过程中应让患儿及家长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了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高立伟,谢飞佳,申坤玲.儿童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J].国际儿童学杂志,2010,37(5):481.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9.

[3]Shouchi O,Akihiko N,Hidetoshi T,et al.Immunologicalaspects of Epstein Barr Virus infection[J].Crit Rev oncolHematol,2002,44(2):203.

[4]曹雪梅,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体会[J].江苏医药,2011,20(3):2473.

论文作者:唐海清,滕美艳(通讯作者) 李玲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7

标签:;  ;  ;  ;  ;  ;  ;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护理体会论文_唐海清,滕美艳(通讯作者) 李玲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