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郑轴心国的驱动下,以南北双龙为首--武汉和郑州在中部崛起中的战略地位_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论文

汉郑轴心带动,南北双龙引领——武汉和郑州在中部崛起中的战略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轴心论文,郑州论文,双龙论文,中部崛起论文,战略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730(2006)05-0005-03

中部崛起战略是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彻底改变中部地区面貌的一个历史性艰巨任务。

中部地区是支撑中国版图的脊梁

我国中部地区从北至南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省,国土面积102.7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0.71%;截止2004年底人口3651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09%;截止2004年底地区生产总值32088.3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3.44%。(见表1)。

表1:2004年中部六省实力概况①

人口(万人) 面积(万km[2]) GDP(亿元)

山西

3335 15.63

3042.4

河南

9717 16.73

8815.1

安徽

6461 13.96

4812.7

湖北

6016 18.59

6309.9

湖南

6698 21.18

5612.3

江西

4284 16.69

3495.9

合计

36511

102.78 32088.3

占全国%

28.0910.723.44

中部地区各中心城市的比较

实现中部崛起,需要诸多条件支撑,除了国家财政支持、产业政策优化、资金技术引进、高素质人才培育和引进以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外,依据区域经济学中的极化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和区域一体化理论等,还需要有中心城市带动,也就是说,需要有龙头城市引领。但是,龙头城市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抢争得来的,更不是官方指定的,而是由城市自身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决定的。形成一个城市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实力、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等。所以,我们要发现和筛选龙头城市,就要从分析对比中部地区各个主要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等入手。

材料表明,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都是中部各省的中心城市,在各省的城市中居于首位,所以,我们首先来分析比较中部各省的省会城市。见表2:

武汉和郑州是中部崛起的龙头城市

从上表可知,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太原、合肥、南昌属于经济规模在千亿和千亿以下的较小中心城市,而武汉、郑州、长沙则属于生产规模在1500亿元以上的较大中心城市,但长沙不仅经济规模较汉、郑小,而且区位条件和交通便捷程度也明显低于汉、郑两市。所以,中部地区龙头城市的目标就锁定在武汉和郑州两个城市上。下面我们就对武汉和郑州两市进行较全面的比较分析。见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武汉和郑州是中部地区可以相提并论的实力居于前两位的一对中心城市。从目前来看,武汉在城市规模上略大于郑州:城市国土面积郑州相当于武汉的89.4%;人口郑州相当于武汉的87.9%,同时,在经济实力、科教发展和开放程度等方面,武汉均不同程度地强于郑州。依据2005年统计数字,地区生产总值郑州相当于武汉的73.7%;人均GDP郑州相当于武汉的83%;财政收入郑州相当于武汉的88.8%;高校个数郑州相当于武汉的73%;专利授权数郑州相当于武汉的47.6%;进出口总额郑州只相当于武汉的31.35%;引进外资郑州只相当于武汉的19.54%。但是,郑州也在一些方面优于武汉:

第一,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大企业,郑州多于武汉25个百分点,说明郑州的规模经济具有优势;

第二,郑州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每人多于武汉433元,说明郑州的农民比较富裕,这有利于内需的增长;

第三,郑州的矿藏资源特别是人文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支持经济增长;

第四,最近5年来,郑州经济增长速度年均高于武汉1.8个百分点,说明郑州经济发展活力较强。

综上所述,武汉和郑州是最有希望成为中部地区龙头的两个中心城市。但这还仅仅是从它们的市域本身相比较作出的判断,如果从以各省会城市为核心所形成的城市群或经济圈来看,以武汉为首的武汉城市群和以郑州为首的中原城市群更具有其它城市群和经济圈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武汉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在面积、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拥有的卫星城市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长株潭城市群、昌九城市群、合肥—芜湖城市群、太原经济圈。见表4:

表4:中部各省城市群规模比较② ③

城市群面积(万km[2]) 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个数(个)

武汉城市群 5.94 3217.6839.07 16

中原城市群 5.87 372.0 765.14 23

长株潭城市群 2.79 1252.6311.46 7

昌九城市群 3.02 1052.5239.76 5

合肥芜湖城市群2.68 1451.1298.58 6

大太原经济圈

800 8

“汉郑轴心带动 南北双龙引领”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在一个地区,龙头城市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这决定于地区的大小和城市本身的实力以及它的区位条件。就我国中部地区而言,武汉或郑州要单独引领整个地区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2004年城市综合竞争力武汉仅为0.34994,而上海则为0.83685,北京为0.53243,天津为0.42653,广州为0.53949。④ 上海等城市的竞争力虽强,但它们所带动的地区却并不大。如上海带动的地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北京和天津共同带动的地区主要是京津冀一带,广州带动的地区主要是珠江三角洲。上述各个地区都远比中部地区面积小、人口少。所以,让一个竞争力较弱的武汉市带动一个比长三角、珠三角或京津冀更大的整个中部地区,那是难以承担的。武汉尚且如此,比武汉竞争力还要弱的郑州就更加不能承担。因此,必须放弃单独一个城市带动整个中部崛起的设想。唯一可以选择的出路是武汉和郑州两大城市联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采取“汉郑轴心带动,南北双龙引领”的战略。

(一)汉郑两市具有互补性,可以联手并进,共同走强。武汉和郑州由于区位和交通条件的相似性,在产业结构方面也有趋同之处,如商贸业和物流业就是两市的共同优势,但两市的产业也有明显的差别,如武汉的钢铁工业和光学等高科技产业是强项,而郑州的能源、铝材、纺织与食品工业具有优势,因而两市在经济技术上可以互促互补、协作共进。

(二)汉郑轴线上排列着诸多有实力的中等城市,使“汉郑轴心”的辐射力得以大大增强。在武汉和郑州之间,自北而南有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和孝感等一系列地级中等城市,如果向北适当延伸,还有新乡、安阳等地级城市,向南适当延伸,还有咸宁、岳阳等地级城市。这样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贯穿中部心脏地带的城市轴线,将成为中部崛起的强大支柱。

(三)汉郑各自拥有一个实力较大的腹地,便于支持两市走强。郑州是河南省会,而河南拥有近1亿人口,在中部地区经济规模最大,而且交通发达,资源丰富。武汉是湖北省会,而湖北经济规模在中部地区仅次于河南,加之长江横穿全省,科教力量较强,能够进一步保障武汉实力的增强。

(四)南北分头带动,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整体发展。中部地区呈南北长形,郑州恰好处于北部中心,它可以辐射河南、山西、安徽等省,便于同太原、合肥一起带动北部发展;武汉恰好处于南部中心,它可以辐射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便于同长沙、南昌一起带动南部发展。这样,形成南北呼应之势,有利于共同引领中部地区迅速崛起。

(五)汉郑分处南北,便于向外联通。郑州在北方,可以同京津冀地区和大西安城市群相联通;武汉在南方,可以同珠江三角洲和重庆地区相联通;两市又可以共同与长江三角洲相联通。这样,汉郑两市联手就可以建立起一个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大型的强有力的支架。

注释: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

②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原与中部崛起理论、战略和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5年5月。

③《经济日报》,2006年3日30日。

④倪鹏飞主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标签:;  ;  ;  ;  ;  

在汉郑轴心国的驱动下,以南北双龙为首--武汉和郑州在中部崛起中的战略地位_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