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新形势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是一个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的世纪,知识化、网络化、数字化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谁拥有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谁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主动权,赢得发展的机遇。因此,认识和分析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探讨其新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以新的视角认识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经济全球化视角: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经济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历史新阶段。其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流动,它使世界商品、服务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将日益加深,各国经济越来越依赖于世界经济。其特征是:生产贸易跨国化、经济体制市场化、金融资本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经济全球化与信息资源建设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信息化的发展,客观上使信息资源在全球的流动和有效配置得到充分的展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是:①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把信息资源建设推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使人们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中领悟到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意义,它不仅是制约和带动本国经济的重要因素,而且是连接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纽带。②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信息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动,丰富了我国的信息资源,有利于我们吸收先进的知识信息,为我所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③在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中,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信息资源共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④发展中国家的信息资源建设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求得发展,就必须寻找和创造比较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科学技术发展视角:21世纪将是依靠知识创新和高技术创新持续发展的时代,人类将更加深入和完善对物质世界统一性的科学认识,更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信息革命和信息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人的创造能力,新的科学方法与应用软件将帮助人们突破语言文字屏障,为全球化服务、流通、研究与发展、终身学习和娱乐提供新的平台,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技术、制造技术、海洋技术等领域将取得突破性进展。21世纪,科学与技术的融合与渗透将更加紧密,科学与技术的互动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整体的迅猛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发展与信息资源建设密不可分,信息资源建设可以给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生动具体的新材料,科学技术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先进手段和动力,使信息资源建设日益现代化。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是: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电子传媒在社会的日益渗透,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资源建设面临新的发展机遇。②随着高科技在社会生活的逐步推广和应用,对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严峻挑战,信息资源建设战略规划的制定不仅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而且要放眼世界,积极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起点要高,要与世界最新技术相对接,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③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问题。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信息资源建设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信息组织、信息管理、信息开发人才,而我国信息资源建设人才奇缺,人才流失严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世界文化发展视角: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总的特征是:一方面,各国文化在相互激荡中融汇,呈现出特有的规律性,它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共性;另一方面,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反映了文化的个性和多元化。多元民族文化在冲突、碰撞中的相互交往活动愈来愈频繁,多元民族文化之间的互补互渗现象愈来愈扩大、深入。全球化制造了全球经济的互相依赖性、全球网络的不可中断性,也制造了全球文化交往的颇繁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以强势文化的态势迅速扩张,一方面,以好来坞为代表的美国大众文化,正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的生产和复制,迅速传播到各国;另一方面,作为当代西方文化重要思想形式和理论形式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如知识经济思潮、生态文化思潮、人本主义思潮、全球化思潮等等,对我国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信息资源就其内涵来说,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信息资源建设也属于广义的文化建设的范畴。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是:①面对发达国家强势文化的冲击,信息资源建设也面临着强势信息资源与弱势信息资源的较量的严峻挑战。怎样客观地认识这一现实,发挥后发优势,兼收并蓄,建设高水平的信息资源库,在国际互联网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值得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②随着世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素养也进一步提高,这将促进人们信息消费。与此同时,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着一个导向问题,即引导人们正确地进行信息消费,有选择、有鉴别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来提高自己,发展自己。③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带来信息的多元化,怎样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和开发利用,是情报信息机构面临的主要任务。
发展战略视角:就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尤其是大国发展战略看,无不把信息资源建设纳入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发展战略的规划、设计和要达到目标方面,都把信息资源建设摆在了突出的地位。首先,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如何始终站在战略的高度来思考信息资源建设,已形成共识。其次,在高科技的推动下,信息资源建设必须构建、整合两大资源(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和两大市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战略平台,这已成为发达国家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途径。因此,在信息资源建设这种国际发展战略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是:①发达国家借助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以强势姿态强占信息资源建设制高点,成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的控制、领先者,对我们构成强大的压力。②发达国家中推进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中,主要是选择了外向扩张型战略,对整个发展中国家的信息资源建设来说,形成激烈的竞争态势。③我们国内一些地方虽然开始把信息资源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中,但在实际推进信息资源建设中,缺乏应有的战略眼光,许多实际工作滞后,很难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信息化发展视角: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发展阶段发展到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阶段,是以计算机与通信网络为主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过程,是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化的发展为世界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量的信息通过互联网、电子传媒、卫星技术等得以迅速传播,它彻底改变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提升了信息交流的速度和质量,预示着世界文明进入崭新的阶段。在信息化进程中,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有3个:一是信息技术,二是信息设备,三是信息资源。其中,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的核心。国外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以上三部分的投入比分别是3:7:12。因为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全社会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利用信息创造财富,实现经济增长和知识创新。在我国,信息资源建设却滞后于信息基础建设,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轻信息资源建设”的倾向。从国家公布的我国2000年信息化指标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应用指数最高,为65.89,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数为45.29,由此可见,信息资源建设发展是缓慢的。信息化社会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是:①社会的有效需求与信息不足问题。即有限的信息资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②社会的特定需求与信息垃圾问题。即由于信息垃圾的污染,降低了人们查询有效信息的速度和质量,浪费了人们的宝贵时间,对决策起着负面影响。③信息供给市场和信息消费市场问题。市场经济要求各类经济资源按照市场法则整合、配置和运行,信息资源也不例外,必须进入市场并自主流通、配置和运转,然而目前我国从总体上看,信息资源市场化程度低,信息供给市场和消费市场没有完全形成,且二者相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
2 以创新精神探索信息资源建设的新对策
2.1 创新理念是新形势下信息资源建设的先导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探索信息资源建设的新途径,必须进一步引入以下新理念:①对信息资源战略地位的新认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人们通常把信息资源同物质、能量资源相并列,认为它们共同构成世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时准确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凸显,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等社会诸方面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无论是经济财富、政治实力,还是科技发明、文化素质、军事力量,都离不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水平和程度,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②对比较优势的新认识。所谓比较优势,其基本思想是贸易的产生基于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而“比较优势”说的核心思想是:尽管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它可以选择两种产品中劣势相对较小的那种产品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同样能获得贸易收益。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目前,发达国家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放在了高、精、新的信息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上,尤其是在一些具有核心的竞争能力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建设上,投入了雄厚的人力物力,形成了强势竞争优势。如美国的英特尔公司,生产着占市场份额90%左右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因此,我们在推进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践中,必须首先从理念上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探索一条适合我们自身加快信息资源建设的切实可行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在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创造比较优势中,取得信息资源建设的突破性进展。③对信息资源市场化的新认识。信息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要的资源要素之一,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必须进入市场并自主流通、配置和运转,即信息资源的市场化。通过信息资源市场,调节信息资源建设的各个机构之间、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通过信息价格、税率等经济杠杆引导信息资源建设活动实现信息资源配置合理化,平衡社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发挥其媒介功能、经济调节功能、社会监督功能以及商品价值实现功能。我国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信息资源市场化有一定的发展,但市场化程度不高,信息资源建设整体上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牢固地树立市场意识,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加快我国信息资源市场化进程,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④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新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资源管理应着重强化三个方面意识:一是导向意识。信息资源建设导向应坚持以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信息资源为主导,在这个前提下,广泛收集一切有益于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到各种文化信息资源,满足群众不同的信息需求。二是管理意识。在信息资源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应加强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其重点是发展的有序性、传递的安全性、内容的健康性。三是开发意识。信息资源管理不仅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更要注重开发和吸收世界最先进的信息资源,注重知识的挖掘和知识重组,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⑤对加强协作的新认识。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特别需要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和配合,特别强调协作精神。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当一个信息服务机构将收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数据库并提供服务时,其他的机构再把相同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上网就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这种重复别人的劳动,哪怕做得再好,也是没有价值的。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每个机构只是网络整体的一个节点或一部分,各个信息机构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建设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库,向社会提供独具特色信息服务。⑥对环境创造的新认识。信息资源建设是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进行的,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环境经济,因而信息资源建设离不开环境的创造,这些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的指导、舆论环境的引导、人才环境的保障、市场环境的培育、技术环境的支持等。
2.2 开发特色资源建设是新形势下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
特色资源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鲜明个性为特点的信息资源。它是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中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具有互补性、共享性和较高的利用价值。特色资源建设是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特色资源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努力创造异彩纷呈的、个性鲜明的特色资源。信息资源建设必须适合我国国情。在整个特色资源建设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和研究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的特点和信息需求的特殊性,以及信息资源的构成状况,以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特色,确定特色资源建设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把能够反映这些特殊性的信息资源和最具优势的信息资源加以收集、加工、整理和筛选,使之成为整个信息资源中查阅率、点击率最高的一个亮点,形成特定用户需要的有效的信息资源。如果按照这一思路去组织、创造一个个鲜活的信息亮点,就能够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使信息资源在全社会得到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二是要尽可能地满足市场化的需求。当我们把具有鲜明个性的特色信息创造出来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些特色信息产品如何进入市场的问题。因为只有通过信息市场才能把特色信息产品配置给千万个信息用户,使特色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实际上是从效用的角色来思考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是要充分体现资源的互补性。在建设和开发特色资源时,应考虑到不仅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能为更多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使特色资源的价值随用户使用频率的增大而倍增。同时,要不断增强信息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协作、互联互补,以较少的投入取得更大的效益,实现资源互补。四是要着眼于提高整合力。在特色资源建设中,应以宽阔的世界眼光审视特色资源建设的发展,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充分考虑区域性、单元性特色资源与国家信息资源整体性建设的有机统一,只有实现了这样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应对来自发达国家强势信息资源对我们的挑战。同时,要特别注意创造自己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驱利避害,弘扬中华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信息,把它作为特色资源的主体性内容,以增强我国特色资源的吸引力、凝聚力、辐射力。
2.3 搭建信息平台是新形势下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
信息平台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托于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组所代表的网络平台并在其上建设的。信息平台为各种信息资源相互交流、相互传递提供广阔的空间,为各种信息资源进入用户创造必要的条件。信息平台具有对各种网络实现互联互通的开放性、亲善性和非排他性,它将致力于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交换、包装、集散、共享、服务和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环境,起到整合资源的作用,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信息平台的搭建对于信息资源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它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信息平台的搭建,一是要统筹规划从实际出发,注重功能的完善和发挥。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选择和制定适合本地区、本单位信息化发展的方案。二是信息平台的搭建要抓住两个关键:技术和资金。即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技术标准才能适应实际需要,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与此同时,还有资金,信息平台的搭建需要必要的资金投入才能实现。三是管理模式。信息平台的搭建要借助先进的管理模式,任何一个信息平台都是高知识、高技术含量的系统工程,要使它发挥效益,没有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不能发挥应有功能的,如专业人才的配备、管理办法、管理手段、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都属于管理模式的范畴。
2.4 促进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信息资源建设的动力。
持续发展是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动力。所谓持续发展,就是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坚持信息资源建设与人才建设、技术开发、市场环境协调和全面发展。为此,信息资源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信息资源建设要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包括:①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资源开发是利用的前提。信息资源的开发应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步,与信息资源增长的速度和用户需求同步;信息资源的开发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这是信息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随着电子化信息资源在整个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比重逐渐加大,在强调印刷型文献信息开发利用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②信息市场的培育。社会愈发达,信息市场的功能就愈显得重要。针对我国信息资源市场化的现状,信息市场的培育应统一规划,建立多层次的信息市场,如宏观、中观、微观信息市场,形成国家、地区、行业紧密联系、纵横贯通的各级各类信息市场网络;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不同所有制机构或组织积极参与信息市场建设,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应建立和完善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使信息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信息市场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应建立和完善信息市场法制体系,从法律上加强对信息市场的扶持、保护和管理,促进信息市场的发展。③信息品牌的创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一种产品要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关键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因此,打造信息品牌是信息资源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品牌的创造主要体现在它的质量和价值上,它是集高知识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为一体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信息产品。因此,应在信息产品的质量上下功夫,努力创造更多的高、精、新的信息品牌,服务社会。④信息产业化。信息产业包括各种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产品的生产、应用和服务,即信息技术产业与信息服务业。近几年世界信息产业发展很快,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产业化程度还是较低的。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积极拓展投资渠道,重视信息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化的发展。二是信息资源建设持续发展的根本着眼点应放在人力资源开发上。信息资源建设持续发展的主体是人,人是推动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开发包括两个层面:①要进行全民信息素养的教育,增强全民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质。要把树立信息意识同树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全社会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和教育,形成浓厚的信息氛围。②要培养大批适应信息资源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使他们在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推动信息资源建设的主力军;要有意识地通过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激励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信息资源建设持续发展的巨大而持久的推动力。
2.5 实现资源共享是新形势下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
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质是通过协调信息资源在时效、区域、部门数量上的分布,使信息资源布局更加合理,使用户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信息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信息资源共享在我国图书情报界已喊了多年,但总体效果不佳。除上海北京等地搞得较好外,其余的地区发展缓慢,资源共享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信息机构的合作和联合,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信息资源共享应突出以下重点:一是要解决好利益问题。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是解决好利益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益导向是人们从事一切经济和技术活动的动力。信息资源共享要得以实现,最基本的动力仍然是互利互惠。因此,必须遵循物质利益原则,按价值规律办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手段,健全利益驱动机制,最大限度地唤起和激发信息资源共享参与者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信息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真正实现共享。二是要解决体制和制度问题。实现资源共享要依靠体制和制度作保证,必须以体制为依托,政策为导向,法律为后盾,宏观调控为手段,强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分配、交换和管理。应建立起一个跨地区、跨系统的全国性的职能机构或指导中心,以全面有效地对各图书情报信息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进行协调和管理,明确各级图书情报信息机构信息提供、交换和共享的权利和义务;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用制度来推进和规范信息资源的社会化,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政策保障和法律保障。三是要着眼于效率的提高。效率是信息资源共享得以实现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快捷、方便、易用的信息资源系统能够带来较高的效率,给用户以极大的便利,推动着人们朝着资源共享的目标前进。因此,我们要加强信息资源的自动化、网络化、标准化建设,克服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各种障碍,以求得信息和系统之间能够良好地相互兼容、相互识别和相互传递,增强通用性、开放性和可靠性,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效率。
原生文献专栏(第28期)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书报资料中心联合主办
标签: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市场战略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