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互助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论文_李红艳

培养学生互助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论文_李红艳

李红艳 靖远县刘川中学 730640

【摘要】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通常更加重视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倡导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平等互动和交流。然而,学生之间在相互学习的理解、应用和研究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同伴;互助;培养;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246-01

一直以来,教育活动过度关注“师生”学习共同体,忽略了“同伴”学习共同体的存在,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更应关注、促进和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同伴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

一、借助“小助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选拔组建得力班委会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班主任都应该组织学生选举班干部,班干部的产生途径有许多种,但不论采用何种办法,总是要慎重选拔各方面表现都特别突出的学生,形成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并明确其工作职责,让其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发挥“小助手”的作用。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需要班主任抽出一部分精力指导班干部工作,但在培养完成后,有了班委的带头引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则会轻松许多。

2.制定相应的班规班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良好的秩序,而井然有序的班级秩序是通过班级制度来保障的,因此,完善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班规的制定要由班级全体成员一起讨论,共同制定,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易懂能做。形成班规后,由班干部负责监督实行。由于班规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所以绝大部分学生能自觉遵守。

3.持续做好“小助手”的培养

班干部也是学生,同样也会犯错。教师既要重视加强班干部的思想教育,以免其滋生傲气,同时为了培养班干部的能力,还应该让他们到实践活动中去锻炼。班主任要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鼓励他们大胆工作,要求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观念,引领全班同学把班级建设成为优秀班集体。

二、抓住“闪光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运用好榜样示范

与教师相比,同伴榜样的“闪光点”起着更加具体化、实际化的示范作用,更贴近学生。为把榜样的引领落到实处,学校应每学期都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之星”“礼仪小标兵”等榜样;班级也可利用“每周一星”的评选,发现好人好事并给予表扬、鼓励,把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印在学生脑海中,让榜样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不断发挥积极的作用。

2.唤醒自我教育

“人活着不是为了极力掩盖缺点,而是为了不断发挥优点。”学生在表现好的时候,最期望听到老师的肯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及时的肯定,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爱和赞许,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受,能进一步强化其积极的表现,促使其做得更加完美。不论多调皮的学生身上都会隐藏着一些“闪光点”,教师要用心去挖掘,去捕捉,去唤醒,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进一步鼓励、赏识他们,从而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自我觉醒。

3.教育时机的选择

教育学生讲究时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细心去发现时机,用耐心去等待时机,用爱心去创造时机,要了解和研究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只要时机得当、方法得当,定能很好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抱团共发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科学设置合作互助小组

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学校可利用新课程背景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和新时代“抱团发展”理念,在养成教育方面借鉴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考虑学生学习、性格、特长、行为等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互助小组以四到六人为宜,力求小组之间实力相当。选举责任心强的同学当组长,在本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再把两个小组合并为一个大组,在班上与其他大组展开竞争。

2.重视合作互助过程管理

习惯的养成,需要同学之间的帮助、监督和纠正,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培养。这就需要组内成员间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展开竞争,在问题的互助与解决过程中展开竞争,此外,组与组之间也要展开竞争。而合作互助小组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取决于成员间互助的默契,取决于每个成员良好习惯的养成。

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有关部门明确提出了培养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和合作能力的目标,这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那时起,它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学习风格的根本转变,倡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四、学生互助的收获

首先,它有利于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好学生帮助贫困学生学习。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都将从中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这是学生之间相互教学的结果。它无疑在促进全班学习整体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格和优秀学生。在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过程中,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种对学习的心理转移将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较大,而与同龄人的互动则相对安全,有效。当然,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愿意接受高年级学生提供的帮助,学习的进步会降低他们的自卑感。相互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同时,它还可以满足会员的心理需求,如尊重,友谊,归属感和沟通,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第三,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学习风格。在学生互助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长期坚持下去。它有助于形成团结,互助,积极进步的良好阶级氛围,增强阶级集体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这种良好的团结,互助和积极进步的氛围也可以在促进学生个人成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语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的事,它的实现贯穿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老师一定要不断学习,自我提升,掌握当前社会中最先进的理念,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快乐、和谐、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燕燕.同伴指导的理论解释和组织模式[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007(1).

[2]龚连河.谈班级“互助小组”制自主管理模式的建构[J].青年教师,2013(10).

论文作者:李红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培养学生互助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论文_李红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