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论文_沈小红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论文_沈小红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医院 610501

摘要:目的:评价总结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抽调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后遵医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遵医率。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肾衰竭;遵医行为

慢性肾衰竭是因多种疾病疾病而引发的肾实质损伤,因肾功能损伤,滤过功能失调,影响正常的身体代谢,导致氮质沉积,机体水电解质紊乱,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该疾病病史长,因此需要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而且治愈率低,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多表现为拒绝接受治疗,影响临床疗效。为提高慢性肾衰竭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临床提出给予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总结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调我院从2017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8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为23-80(50.5±20.2)岁,病史为5个月-18年,平均病史为(11.0±4.4)年;观察组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为30-86(41.0±11.0)岁,病史为4个月-17年,平均病史为(10.5±4.0)年。两组患者经分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析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患者进入医院接受治疗,安排病床,建立静脉通路,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通知主治医师采取措施治疗,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积极预防。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具体内容为:

1.2.1积极与患者沟通,初诊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症状比较轻微,不能承认自己的病情,因此护理人员需进行有效沟通,告知患者慢性肾衰竭发生病因、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告知患者治疗以及护理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反复入院接受治疗患者,因长期受疾病影响,多合并焦虑恐惧,护理人员更应了解患者的心理,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心理调节、科学饮食。

1.2.2邀请一些成功透析治疗患者,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焦虑担忧;定期组织肾衰竭疾病患者,选择一些心态积极患者为大家树立榜样,讲解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问题,增强患者成功治疗信心。

1.2.3待患者症状改善后,调整患者心态,与患者家属沟通,获得家庭理解支持,患者家属应多陪伴,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怀。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根据我院自行设计问卷评价,总分2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治疗依从性越高,并根据SF-36生活质量量表[2]评价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根据GDS量表评价焦虑情绪,满分8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焦虑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

对照组护理前、护理后遵医评分分别为(10.8±2.4)分、(13.0±2.2)分,观察组护理前、护理后遵医行为评分为(11.5±2.0)分、(16.8±3.5)分,护理后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均有明显增加,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

对照组、观察组评分分别为(63.0±2.0)分、(85.8±3.5)分,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焦虑评分

对照组护理前、护理后焦虑评分分别为(68.2±11.0)分、(65.2±3.5)分,观察组则分别为(66.4±10.3)分、(30.3±2.7)分,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下降,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肾衰竭疾病因病史长,需反复多次透析,但患者因经济负担、工作习惯等,丧失成功治疗的信心,遵医行为差,影响预期治疗效果[3-4]。为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成功治疗信心,临床认为治疗慢性肾衰竭关键在于,针对性提供心理护理,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心理护理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发生不良状态原因,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构建良好医患关系,在帮助患者解决困惑的同时,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邀请一些成功治疗案例患者与患者交流,增强成功治疗信心,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过程中,让患者感受到温暖,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干预后遵医行为评分以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实施可显著改善患者遵医行为以及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慢性肾衰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曲正平,张守琳,张焕,等. 慢性肾衰中医护理方案的适用性效果评价[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5):119-120.

[2]关舒. 多样性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1):6039-6040.

[3]邓建华,刘微微,蔡玲玲. 慢性肾衰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27):121-123.

[4]李庆艳,刘玉霞,王爱红. 结肠透析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30例的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3(96):97-98.

[5]黄桂芳,罗月婵,冯敏玲,等.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科学,2016,6(3):53-55.

论文作者:沈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8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论文_沈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