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探讨论文_徐华兰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探讨论文_徐华兰

东营华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省东营市 257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用与民用建筑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愈发引起建筑行业的重视。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及建筑成品的使用寿命。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

一、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特点分析

1.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复杂性

建筑工程施工队伍在开展深基坑支护施工作业前,必须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测量分析工作,为施工队伍提供真实可靠的相关数据信息,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最佳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发挥出该项技术的支护作用,保障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当前,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广泛应用的测量土压有两种,一种是朗肯土压法,另一种则是库仑土压法,无论是那种土压测量方法都具备了良好的科学理论依据,不足之处在于限制过多,在实践中难以实现理想的测量效果,帮助施工队伍得到准确全面的数据结果。

1.2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地域性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不同地区之间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之处,所形成的土壤结构自然有着一定差异性。由于这种地域性特点,导致建筑工程施工队伍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过程,必须有效结合当地土壤结构和地质条件,科学合理的选用支护施工方式,以此保障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性,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发挥出建筑地下空间资源的作用,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1.3注浆技术

其一,对浆液材料和配合比进行控制然后进行注浆工序:采用水泥强度等级为P4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所注入的浆液为水泥净浆,且水灰比为0.4∶1,抗压强度要超过35MP;其二,在实际施工期间,预应力锚索采用的是二次注浆方式,且注浆压力要超过3.0MPa,在此需注意一点的是,必须在第一次注浆体初凝后实行第二次注浆,通常情况下都是在第一次注浆后的13至24小时期间,第二次注浆压力上升至6MPa后,且稳压时间控制在2至3min。(4)支护桩桩间喷射混凝土。在进行完支护桩施工后,需要在桩间坑壁进行喷射细石砼。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其一,自两桩之间位于土层中部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插入二排17L=2000@1500,且水平向间距在@450的插筋,并向上露出45mm左右的向上弯头,便于挂网;其二,针对扎钢筋网进行施工时,需要在两桩之间运用钢筋网进行绑扎,钢筋网实际用料规格位Ф7@145×145。钢筋绑扎需要在第一次喷射完混凝土后再来进行,绑扎方法同坡面钢筋绑扎操作流程一致,但此时需注意的一点是需要将钢筋网牢牢固定在两桩之间的插筋上。

二、深基坑支护管理的重要性

2.1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高层建筑施工成本,施工时间,施工工序数量越多,施工范围越广泛,技术就越复杂,施工单位也会更多,这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意外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标准,有效应对施工突发事件。结合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标准和要求,并根据地质、水文等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相关应急预案,并将发给有关部门,确保员工能够阅读,有效实施应急,避免深基坑施工,施工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2.2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保障

在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中,应在许多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如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周围环境以及基坑的挖掘。在基坑支护施工中,应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和方法,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加强支撑桩的施工,采用人工挖洞桩形式,利用混凝土施工护栏,更安全高效。做好沟通交流的施工过程,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必然会有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管理,能够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2.3成为了建筑技术的焦点

具体如下:①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程,并影响着如何组织施工。因此,从土方开挖到回填都需要对位移及变形进行监测。通过这样系统的监测,有利于及时采取必要手段,避免一些安全事故,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②建立专门的审查制度,对深基坑支护进行论证分析,使其在保障工程安全的同时,又能够节约工程成本;③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深基坑支护周围应该禁止重物堆放,以及各种重车的震动和碾压,确保周围或边坡整体面的安全,从而杜绝事故发生;④必须根据深基坑的实际情况,以及设计的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挖土方案。这影响着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必须付诸实际,并适当做出调整。

三、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3.1保证深基坑支护施工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

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环节主要涉及挡土、挖土、防水、维护等工作,该项综合性工程极为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继而引发不可预期的事故。这要求相关部门提高重视,进行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制定以及应用技术选择等一系列工作的严格管理。针对施工中的要点内容,必须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实施规划,在对过程控制予以强化的同时做到对施工质量的保证。

3.2深基坑周边的土体止水控制

在高水位地区支护工程的施工中,经常会用到止水帷幕这一止水性措施,其中又以高压喷射、深层搅拌以及压力注浆等方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在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基坑开挖环节中,搅拌桩成桩质量的受损会导致渗水现象的发生,如果一味地对灌浆等方法予以使用,不仅会增加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还会造成工期的延误。为了保证桩体的质量以及整个工程的效率,必须严格控制水泥浆的掺加量,在对桩体均匀搅拌以及设计中关于桩长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同时,对桩头“无浆”现象的发生予以避免。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需要时刻避免由于蜂窝、空洞以及桩头开叉等问题的存在而引发的负面影响,严格控制桩体搭接的密实度及长度。

3.3对支护结构进行信息化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深基坑支护质量问题属于整体层面的稳定性与刚度问题,在进行实际的工作之时,必须强化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管理,加速支护结构信息化的管理进程,监理人员以施工现场及其周边建筑物为对象,开展专业性质的监测活动。具体地,需要把握支护结构的具体特征,观察岩土的变位情况,一旦施工环节有潜在的险情出现,需在第一时间上报,如果险情高出预警值,必须及时制定并实施科学与有效的处理措施。深基坑支护结构通常涉及到顶部位移、结构裂缝、结构沉降、道路沉降、道路裂缝以及基坑观测等内容,为了保证支护结构的合理性与稳定性,需要进行若干监测点的设置,一般情况下,监测点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应满足8m-10m的范围要求。针对较深的基坑开挖工作,必须进行支撑内应力的及时与准确测定,如果测定的应力值超过了设计值的90%,需要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施工工作。

结语

综上可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深基坑支护施工问题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稳固我国建筑领域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要求我国建筑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完善自身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手段。同时注重从深化深基坑土体止水问题管理、加强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管理等层面入手来打造良好的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环境,达到最佳的工程施工状态,且就此规避工期延误等问题的凸显,提升整体工程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郝艳领,王刚,王庆辉.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门窗,2016(1):89~92.

[2]杨威,李铭.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问题与技术措施[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7(22):66~68.

[3]戴自全.建筑工程中深基坑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6,(17):118-118.

论文作者:徐华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探讨论文_徐华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