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_可持续发展论文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_可持续发展论文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里,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大潮扑面而来。世界各国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是象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就显得更加必要。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但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中国人口增长过快,可利用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这制约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那么,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角度看,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何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这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和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此谈几点认识。

21世纪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此,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就必须首先正确认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完整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前提,以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为目的,实现资源、环境和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始于环境保护。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把可持续发展目标定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其核心就是强调自然与人类必须协调发展,从而永久保持生态平衡。

从宏观上看,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以突出“发展”为前提,把消除“贫穷”当作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二是以确定“持续发展”为动力,把未来的发展作为当代发展的动力来源来看待,把后代人的权益与当代人的权益融为一体去运作,从而造福于子孙后代;三是以强调“整体发展”为核心,把人与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对待,因为人不能离开环境而生存和发展,更不能追求以损害自然为代价的发展,而应当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协调发展;四是以倡导“平等发展”为保证,视当代人、后代人、大自然的地位平等,告诫人们不应为了自己发展而无限掠夺自然和后人的权益。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既要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又要保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我国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十五”期间的一个重大战略。这个战略的实施除了吸取世界上工业化国家的教训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随着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已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威胁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均资源水平低。从社会资源方面看,我国资源总量虽然很丰富,但人口众多,已超过12亿,这就使得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在许多方面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只有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67位;人均水资源量2400立方米,占有世界人均量的1/4;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20位。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资源分布也不平衡。以能源资源为例,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石油也主要在黑龙江、山东、河北、辽宁等地,而经济发达的南方却严重缺乏石化燃料,西南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亦远离经济中心,形成了我国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不平衡格局。

2.生态失衡。从生态环境方面看,我国近20多年来,经济发展需求刺激了原材料生产的扩大,导致因过多粗放式采掘使地面环境遭到破坏,过量砍伐使森林覆盖率下降,过量抽取地下水使地面沉陷,过量取土使耕地面积减少,最终造成了生态失衡。造成生态环境失衡的直接原因是过量索取,超出了环境自我再生能力,其间接原因是市场经济负面性影响。此外,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也很严重。我国七大水系中,淮河、海河、辽河和松花江水系污染最严重。环境污染有从城市向农村扩展的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全国污染物排放量的30%。全国约有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土地受乡镇企业排污的污染。环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元以上。

3.资源供给与消费需求矛盾突出。从人口资源方面看,中国人口众多带来的严重后果表现为,一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过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意味着资源供给与消费需求的矛盾突出。这个矛盾直接表现之一,就是粮食需求大于粮食供给,中国将长期受到粮食短缺的困扰。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既是伟大的成就, 又是沉重的压力。二是劳动适令人口增长迅速,过剩劳动力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中最棘手的问题。三是众多的人口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国情,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尽快培养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生态农业、清洁工业及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智能产业等“三位一体”的平衡发展的新路子,重新确立人与自然互助关系。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从中国国情的特点来看,我国在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吸取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选择一条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就必须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逐步将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以此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要加大力度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努力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最关键的问题要解决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一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把计生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强化计生工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奖惩制度。这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前提条件。二是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特别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80%以上,农村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当把农村教育放在首位,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三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好人口就业与满足不同层次需要这两大难题,提高人口生存和发展质量,促进社会稳定与健康发展。

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要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实现经济建设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为此,一是要积极挖掘自然资源的潜力,努力扩大供给,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来抑制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无限需求,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抑制需求,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有计划的更长久的发展。三是要坚决执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增值并重的方针,完善节约型资源配置体系,不断提高对有限资源实行合理利用的管理水平。

3.改善生态环境

要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状况,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环保道路。一是要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方针,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二是要不断加强国家在环境和生态保护领域的宏观调控,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完善企业排污收费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及价格体系,建立有利于资源更新的经济补偿机制;三是严格环保执法,使环境保护在国家法制的引导和保障下,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要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保护”的原则,确立环保目标责任制,从而更好地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健康、稳定和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主题。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看,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包含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都必须依靠科技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因为科技发展与人口素质,能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手段,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加深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效率,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地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这就需要高等院校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具备创造性能力,在科技发展与运用中起到骨干作用。

第一,按照可持续发展客观性的要求,优化教育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真正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第二,按照可持续发展综合性的要求,建立灵活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专业课程体系既规范又僵化,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综合性的要求,不利于培养灵活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更难以适应科技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在设置课程时,要突出可持续发展性,要开设系列综合性课程,扩大知识面,使得学生在校既要学习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又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构筑支撑新的学科课程理论体系,形成高质量的课程群,又有利用于体现综合课程的宽泛性、交叉性和时代性,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必要条件。

第三,按照可持续发展专业性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体系。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体系,要体现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又要体现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意图。因此,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体系应具有先进性、稳定性和科学性。先进性是指设置专业要具有超前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性。因为人才的培养有一个滞后期,而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人才培养要走在科技发展的前面,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稳定性是指设置专业要相对稳定,要在具备先进性的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性,有利于人才培养。科学性是指设置专业应具有科学性。因为专业的设置必须体现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专业名称要规范,专业培养目标要明确,专业口径要宽泛。

第四,按照可持续发展适应性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实行开放式教学。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高校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应将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转为开放式的教学。在教学中,学生从客体转为主体,传统的单一知识灌输方式转为培养创造力的启发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促进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从而更有效地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完成。

第五,按照可持续发展信息性的要求,开发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作为高校信息资源管理者,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制定的有关科技教育文件,正确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信息情报的客观要求,努力探索开发信息资源的方法,为广大师生提供新颖、准确的信息资料,从而有效地支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二是要根据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图书情报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偿机制,更好地为实现有限的信息资源无限共享创造条件。三是要根据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努力创造条件,对现有图书情报资料管理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开发和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信息,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改革服务。四是根据知识信息必须传播、累积和扩散的要求,建立现代化的图书情报数据库网络,特别是高校院系的图书情报部门更要重视数据库网络建设。五是要充分发挥图书情报人员的作用,特别在知识信息的开发和传播中,图书情报人员是信息资源的开发者、传播者和保护者,可以发挥着一般人员所无法替代的专业作用。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而且也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为此,高等院校要正确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在各自的教育岗位上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搞好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