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效果对比论文_马孝杰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张家川 741500)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92例,并随机将其均分为A组与B组(各46例)。A组行辛伐他汀治疗,B组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指标含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后,B组临床疗效91.30%优于A组73.91%(P<0.05);B组血脂指标含量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辛伐他汀药物治疗比较,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行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较佳,血脂改善作用较为明显,且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适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原发性高脂血症;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083-02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以血浆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h lipoprotein,LDL-C)含量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含量过低为主要特征的全身质代谢障碍疾病,目前病因不明,但一般认为其发病与遗传、饮食与环境等因素相关[1]。若患者血脂指标长期处于代谢紊乱状态,高危时可诱发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因此,应用正确且及时的临床治疗方案有效调控血脂指标水平意义重大。本研究将分析对比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诊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清晨空腹TC>5.98mmol/L或TG>1.70mmol/L;患者及家属均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由肾、肝病及药物作用所引发的原发性高血脂症;依从性差,无法配合调研。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均为46例。

A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7.28±5.12)岁。

B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7.51±5.73)岁。

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各方面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行辛伐他汀治疗,方法:口服辛伐他汀片,10mg/次,每日1次,连服8周。B组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次,每日1次,持续应用8周。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参照《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关于原发性高脂血症的评判标准。TC降低>40%,TG降低>20%,且HDL-C增加量>0.26mmol/L为显效;TC降低20%~40%,TG降低10%~20%,且HDL-C增加量0.18~0.26mmol/L为有效;TC、TG及HDL-C未满足上述标准即为无效。(2)对两组患者TC、TG、HDL-C及LDL-C等血脂指标进行观察比较。(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采用(%)进行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x-±s)进行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临床疗效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91.30%较A组(P<0.05),详见表1。

2.2 比较血清中TC、TG、LDL-C及HDL-C含量

治疗前TC、TG、LDL-C及HDL-C含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含量TC、TG、LDL-C含量均较治疗前低,HDL-C含量较治疗前高(P<0.05);B组治疗后TC、TG、LDL-C含量均较A组低,HDL-C含量较A组高(P<0.05),详见表2。

2.3 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后,A组出现恶心、胃部不适各1例,出现皮疹2例,共计3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率为6.52%;B组出现恶心与胃部不适各2例,共计4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率为8.70%,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高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一类血浆脂类代谢异常疾病,患者在此前不存在其他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3],随着年龄的增加,胆汁酸合成减少,肝内胆固醇含量相应地增加,进而使得LDL-C的活性受到抑制。加之,现代人饮食习惯的转变,导致胆固醇的摄入量过高,使得患原发性高脂血症的风险增加,最终有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以降脂药物治疗为主,药物种类包括他汀类、烟酸类、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及胆酸螯合剂等5大类。其中由于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强、疗效确切、功能多样及副作用较少等特性,受到医学专家的肯定。他汀类药物是一种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在于可有效抑制HMG-CoA还原酶的分泌,使得肝细胞的生物合成受阻,继而反馈性调节细胞表面LDL-C受体,最终促进血清中LDL-C得到显著清除,达到降血脂的目的。但有关专家学者认为[4],虽然不同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相同,但其降血脂强度有所不同。本研究所应用的辛伐他汀是经洛伐他汀结构改造后得到的半合成品,本身为非活性内酯环型药物,需体内代谢为开环结构方能产生效果。而阿托伐他汀含有氟苯环和氮杂环,与辛伐他汀相比,水溶性较高,脂溶性较低。该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血脂异常部位,继而迅速起效,实现有效调节血脂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B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A组;B组TC、TG、LDL-C含量低于A组,HDL-C含量高于A组;B组与A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其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血脂改善效果较好,且不良风险较少。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可大幅度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其血脂水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映红.他汀类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的系统评价[J].医学信息,2016,29(9):294-294,295.

[2]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药理基地.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88,4(4):245

[3]龚如燕.两种他汀类药物在原发性高脂血症中的疗效差异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84-185.

[4]黄姣秀,金兰英,宗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88例疗效观察[J].湖北科技学报(医学版),2013,27(3):205-206.

论文作者:马孝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  ;  ;  ;  ;  ;  ;  ;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效果对比论文_马孝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