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技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的城市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相比之下,农村的发展还比较落后。这种城乡差距的存在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要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必须重视城市战略规划,带动农村。国家还提出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概念。重点是建设和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做好城乡产业发展协调,逐步建设城市服务一体化的基本国情。城乡规划建设应考虑到社会利益的长期平衡,不断提高城乡空间集中度,统筹城乡公共教育,医疗,就业和保险,不断推进通过城市实现农村和农村保护城市的双重发展。社会生态建设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策略
1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目标
1.1经济目标
城乡规划的最终经济目标是逐步打破传统城乡之间巨大的经济差距,将城市地区建设成为城市工业发展,形成城乡的良好社会形势。考虑到各乡镇的自由优势资源,必须充分考虑城乡经济目标,通过合理的互补性和明确的分工,形成和谐发展的整体产业布局。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应结合工业园区的发展优势,促进城乡产业链供给关系和经济合作的建立。依托城镇,城镇作为城市农村形成的纽带和基础,农村为城市互利互惠,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要注意乡镇企业聚集小城镇的指导和政策支持。这是乡镇企业和农村发展共同发展的关键。
1.2生态环境目标
城乡规划必须首先保护非建设用地,然后禁止发展该地区的自然景观保护区和生态条件,通过保护稀缺资源,控制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面对城市建设,有必要主动控制和储备足够的生态空间,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一般原则是先保护生态环境和空间,然后考虑生产和生活空间的布局。可持续绿色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部署,即在保证城市基本流动性的原则下,确保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能实现更加节能和安全,具体而言,城乡规划当中,对维持交通体系的建设,必须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切实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所需。在过去的城市规划发展理念中,通常是城市的地理位置区分功能,产生更明显的工业,商业或住宅区,这种划分的结果是一些地区的交通拥堵,生态环境仍在继续恶化,城市发展严重不协调。为了促进当前中国城乡规划的发展,不断优化乡镇协调发展,必须树立全球观念,全方位共同努力。其中,最根本的方法是政府出面制定城乡规划的综合规划方案。在城镇的发展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到村庄的开发建设,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提升一定的面积。经济和环境效益。在城乡规划建设的发展中,除了要积极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外,还要注意农村建设问题,尽快缩短城乡差距。按照一定区域的实际发展,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积极引进资金,加大农村建设力度,全面开展农村发展规划,努力提高整体水平。
图1
2 当前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城乡规划定位较为相似,没有突出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城乡建设也得到了有力的促进,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性组成部分,城乡规划工作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城乡建设进程中,普遍存在千城一面的现象,即城乡规划工作对不同城乡的定位相似,缺乏地域特征。例如,许多城市仅仅效仿其他城市的规划建设,进行“生态旅游城镇、山水园林城市”等模型的模仿建设工作,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盲目地造山造水,而忽略了自身城市的特征,没有发掘自身城市的文化历史底蕴,这样做不仅不能体现自身城市的文化特征,还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2.2城乡规划功能分区不明晰,存有一定交叉
在我国大力推广城乡建设的大环境下,许多城乡建设中往往急功近利,造成了规划工作过程中功能分区不明晰,交叉性较为严重的现象。城乡规划工作是城乡发展的重要导向因素,要正确把握城乡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许多城乡在建设过程中,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的利益,在进行城乡规划工作时,没有注意到功能的分区,造成了城乡发展建设过程中部分区域功能重叠、布局交叉的现象,严重的城乡还出现了工业、市场围城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城乡规划工作混乱不堪的局面,严重影响城乡发展建设。
2.3城乡规划建设项目收尾工作把关不严,流于形式
另有一些规划单位在前期规划工作上做得比较到位,但到竣工验收阶段,因为纠缠于一些琐碎问题而没有把握好工程的整体质量,致使工程的验收工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各种验收程序流于形式,质量不达标,从而出现违反设计的不合格工程。
3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规划能力的建议
3.1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严格功能分区
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包括三点,即科学性、特色性、前瞻性。在城乡发展过程中,城乡规划要依据城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要以科学为依据,并报以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城乡规划工作中要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对各区域之间功能性进行合理的定义,必要时要制定一些硬性规定,对区域功能进行划分,促使城市规划有序进行,同时要协调多个部门,如电力、交通、旅游部门等,从多方面进行城乡规划体系的建设工作。此外,还要针对工业园区进行重点指导规划,避免工业围城现象的发生。
3.2 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彰显地方特色
城乡规划工作同时还应当兼顾城乡自身的地方特色,充分展示城市、乡镇的地域文化特征。例如在城市景观建筑、城市景观小品的建设中,可以充分融合当地文化因素,使建筑更加具有地方意义,便于人们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等地域特征。此外,城乡规划工作还应当注意城市部分的绿化工作,例如主干道、交通要道周围的园林绿化工作。最后,在一些经园林景观的建设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当地的地理优势,积极利用自然因素,将当地的山、水、园林等自然要素利用起来,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
3.3强化城市设计,实施精细化管理
城乡规划工作的开展还需要科学、精细的设计管理理念为基础。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各级管理部门要本着科学、发展的目光看待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对规划管理工作做到精细化管理,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对规划工作严格把控。首先,在城乡的整体设计上,小到一个垃圾桶、一个路灯大到城镇整体建设、城市整体建设,都要本着科学、精细的设计理念。其次,还要精心设计城市的整体形象,结合城乡的实际情况,挖掘属于自己的城乡特点,并进行充分包装、宣传,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城乡发展之路。最后在城乡的整体轮廓上,规划建设部门可以通过对中轴线以及廓道周围的建筑进行合理的规划,在高度等因素上对高层建筑进行把控,使城市的建设错落有致、井然有序。
3.4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人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道德标准
城乡规划建设是一项既专业又全面的工作,既需要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又要协调外部关系的失衡,需要相关人员具备很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标准。政府应定期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使广大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人员能时刻保持谦虚好学,洁身自好的工作态度,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队伍向专业化、纯洁化、高标准化发展。
3.4 建立城乡规划建设项目收尾评估机制
城乡规划建设项目的显著特点就是周期长,变数大。在这个漫长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要做一些变更和修正的行为,这就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整个项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项目收尾评估机制,以此来评价城乡规划建设项目的经济性和完整性,以及和设计初衷的一致性。项目收尾评估机制的意义非凡,它不但对项目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政府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也为社会各界群众提供了一个披露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的平台,让群众直观地了解城乡规划建设的具体情况及未来动向,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结论
由此可见,城乡规划的有序进行对国家发展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土地管理与利用作为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需要将两者相统一,促进两者协调发展。为推动城乡建设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正确的方案,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邱宪丽.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的研究[J].居舍,2018(31):196+198.
[2]乔天赐.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4):247.
[3]向丹,刘昌昊.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现状[J].环境与发展,2018,30(06):207+209.
[4]王翔.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南方农机,2018,49(04):151-152.
论文作者:刘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城乡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城市论文; 工作论文; 规划建设论文; 农村论文; 城乡建设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