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三观”教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下简称“三观”)教育是思想建设的核心。世纪之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中“三观”教育的基本特点,把新时期的“三观”教育搞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不断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倾向,把“三观”教育不断推向前进。2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社会传统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其它社会关系,特别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处在正在变革时期的“三观”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展望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和发展前景,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和要求,我们应该求真务实,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把我国新时期的“三观”教育扎扎实实地推向前进。
1、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新时期“三观”教育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始终致力于探索和揭示人类历史和自然的最基本规律,为人们确立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为人类确立了走向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和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伟大理论一旦确立并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必然会产生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物质力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根本指针,这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也是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在当代中国,加强“三观”教育关键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奠定干部、群众的思想理论基础和道德价值基础。
2、努力建构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三观”教育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民族振兴的根本保证,更是“三观”教育的根本要求。改革是一场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革命,它在广泛的社会领域势必引起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新秩序的形成,产生极其深刻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三类:第一类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对新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产生积极的导向、推动和保证作用;第二类是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弱点和消极方面作用而滋生的干扰、破坏新秩序的错误做法;第三类是某些腐朽、愚味、落后的思想观念。可见,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需要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建设,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并把文化建设融汇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和全过程。因此,在社会构筑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
3、积极致力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当今世界,人的素质往往成为社会进步的综合性标志。在21世纪,国民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竞争中越来越居于重要地位,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活动愈益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人力资本投资。可以说,一个国家的腾飞,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表现在人民素质的提高上。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改革以来虽然有显著的提高,但无论是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来看,还是从适应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来看,都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以基本的文化素质而论,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在总体上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因此,在新时期的文化建设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搞好“三观”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
4、大力弘扬敬业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义利观是“三观”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向21世纪,我们要建立的是义利结合、“以义求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为此,应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学习邓小平的义利观,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既要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又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引导人们超越传统的“义利观”,逐步形成新型的科学合理的“义利观”。同时,在全社会还要大力弘扬敬业精神,以此来促进人们正确义利观的形成。敬业精神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具体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体现了党的宗旨。敬业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具有敬业精神的人所关注的不仅是自己事业的成功能得到多少物质报酬,而更重要的是这一成功对社会对人民的实际意义。
5、处理好对传统思想道德的继承、 扬弃和创新及对外来思想道德文化的吸收、借鉴和抵制、批判的关系。这是搞好“三观”教育的重要环节。21世纪思想道德建设,尤其是“三观”教育离不开民族思想道德传统与外来思想道德文化。首先就传统道德来说,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要对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传统道德进行批判、改造、创新,着力塑造与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基本要求和历史使命相适应的时代精神;对待外来思想道德文化,既要以博大胸怀和健康心态学习吸收各国各民族优秀思想道德成果,又要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道德的渗透和侵蚀。这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世界,对外来进步的思想道德成果,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只要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的优秀成果,我们都应加以吸收。而对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我们应加以批判,不允许它侵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阵地。
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在“三观”教育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树立了信心。21世纪的“三观”教育,面临新世纪、新环境、新任务,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新困难和新挑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站在时代高度,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注重对新条件下“三观”教育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我们就一定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把新时期的“三观”教育一步一步地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