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文化建设在政治稳定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论文,文化建设论文,作用论文,稳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一个国家的改革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与其能否保持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密切相关。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离不开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因此,政治稳定对当代中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 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1〕,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政治稳定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涉及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我国理论界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探讨政治稳定的文章尚不多见,因而,分析一下政治文化建设在政治稳定中的作用有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政治文化植根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之上,是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现实基础上关于政治活动、政治关系、政治形式的观念感知和价值评价的总和。其中,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的三大要素。政治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同或变革政治体系,维持政治关系;二是指导和规范人们的各种政治行为,保持一定的政治秩序;三是影响政治过程,完善、发展政治体系。同时,任何一种政治文化都会对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2〕。 我国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反映,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心理的总和,它通过人们的政治心理、政治观念、政治信念、政治思想形式影响甚至支配政治行为,对于实现公民高度的政治认同和有效的政治参与,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分析政治文化建设在政治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一、政治文化与政治信念的塑造
政治信念属于政治文化范畴,由一定的政治价值观决定。它是参与政治活动的个人和团体所具有的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固定看法和坚定的主张,是政治行为主体参与政治生活和维系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影响和制约着人们政治活动的动机、态度和行为。政治主体的政治信念和价值取向与政治凝聚力的加强,有助于实现政治主体对政治系统的高度政治认同,是保持政治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政治信念的丧失或迷失则可能引发政治行为主体对政治现实的冷漠和怀疑,导致对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认同危机,造成政治组织的政策、方针失去最广泛的拥护和支持,产生政治不稳定,甚至引起社会动乱。因此,正确坚定的政治信念是实现公民高度的政治认同,保持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政治现实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信念是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我国政治稳定的可靠保证。回顾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什么时候坚持了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就能得到发展;什么时候扭曲或否定社会主义信念,人民就会失去前进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事业就会经受挫折,建国十七年的巨大历史成就,文革十年的严重倒退,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为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政治信念提供了可能,然而,要使之成为现实,还必须加强政治文化建设。这是因为,政治信念由一定的政治价值所决定,不会自发产生,而人类的政治实践表明,人的政治价值观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定政治文化建设的结果。同样,社会主义政治信念也不是自发产生的,社会主义政治信念要取代和战胜旧的封建主义的政治信念和腐朽的资本主义政治信念,不仅取决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所提供的前提条件,还依赖于先进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能否深入人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所以,政治文化建设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如今,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妨碍政治文化发展的因素,如政治价值模糊、政治心理矛盾、政治信念淡化等。这不仅阻碍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且影响政治稳定的保持。我们必须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使政治信念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土壤之中,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高度政治认同。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树立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信念,国家的长治久安才会成为现实。
二、政治文化与有效政治参与的实现
政治参与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依法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直接或间接地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表达集体或个人政治意愿的活动。有效的政治参与是科学、理性、自觉的政治行为,不仅能促进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增强社会秩序和政治的稳定感,而且有助于把各种影响政治、社会稳定的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形成保持政治稳定的良好机制。与之相反,政治参与一旦离开科学、理性、自觉的要求,超出或落后于政治现实基础,无论是出现政治参与狂热或政治参与冷漠,最终都可能成为政治动荡的催化剂。可以说,一个缺乏有效政治参与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充满危机的国家。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为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要求,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根本保证。然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并不必然带来有效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实现还有待于政治文化的发展,政治文化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受其价值观支配,人的政治参与行为也要受其政治价值观支配,而政治参与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是否确立了一定的政治价值观,还取决于是否具有政治参与所必需的政治素质,是否掌握了有效参与所要求的政治知识和技术。当前,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促进了有效政治参与的发展和政治稳定。但是,现实政治生活中也存在着不利于政治稳定的政治参与倾向:一方面,一些人把政治参与看得过于简单化、理想化,常常脱离我国实际追求政治体制的高度完善,这种过高的政治期望值一旦不能实现,就有可能产生对政府和现行政治体制的不满,进而引发政治不稳定。另一方面,一些人在政治参与愿望增强的同时,却忽视提高相应的政治素质,没有树立有效参与所需要的制度意识、守法观念和政治责任感,也未能掌握必要的参与知识和技术,这必然导致参与愿望与实际参与效果的巨大反差,最终也会造成政治不稳定。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看,要消除上述两方面的不良倾向,维护政治稳定,就必须充分重视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协调好政治文化发展与政治制度完善的关系,帮助人们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国情”,在尊重政治现实的基础上,使政治参与朝着有利于政治体制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努力实现政治社会化,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加快培养公民独立、健康的政治人格,塑造中国的“政治人”。要让公民懂得如何参与政治的实实在在的知识,不仅了解政治运行过程和规则,而且要认识自身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善于通过有效的政治参与保护和追求自己的利益。总之,只有通过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才有利于实现有效的政治参与,使人们不仅从理论上认识我国政治制度的先进性,而且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体会到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最终使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得到统一。
三、政治文化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政治是经济最集中的表现,经济的发展是保证政治稳定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政治稳定呼唤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经济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政治文化环境,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是保持政治稳定的重要条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是当代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的重大现实问题。如果我们忽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文化建设,不善于从政治的高度看待经济发展,不善于用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市场经济的运行,克服市场经济盲目自发地追求极端经济利益的倾向,就会使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坑蒙拐谝,走私贩黄等丑恶现象愈演愈烈,最终使经济变质,社会失控,就可能出现市场经济脱离健康的发展轨道,产生政治不稳定,发生社会动荡的严重后果。江泽民总书记近几年反复强调“一定要讲政治”,就是要求我们充分重视政治文化建设,从政治的高度看待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稳定的政治文化环境。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有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继续坚持,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价值观念依然是今天政治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们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建设就是最大的政治。因此,新形势下的政治文化建设,就应当努力把政治文化建设与现实的市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使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价值观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把人民群众的政治行为统一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当前,在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文化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政治信念和政治价值观,树立人们高度的政治认同感,保证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增强人们的独立、竞争、参与、法制等民主意识,激发人们的政治热情、主体意识并使之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总之,建设和提倡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于维护政治稳定有重要的作用。政治文化建设的成败得失,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政治稳定的大局,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收稿日期:1997.7.11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03页。
标签:政治论文; 政治参与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文化价值观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政治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