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与毕业考试建议_数学论文

素质教育与命题刍议毕业会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命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要实现基础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打基础的目标,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在毕业会考命题中落实素质要求,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与智力的培养和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等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就个人对毕业会考命题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

一、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

即编题时把"渗透思想教育"作为命题的一项重要原则,把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

1.考查统计图表的知识,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如,"我国1952年-1983年铁路货运量为:1952年485 万吨, 1957 年925万吨,1965年1919万吨,1978年2370万吨,1983年3152万吨。 把它制成( )统计图时最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1983年货运量比1952年

增长( )%"。

2.考查时间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如,"1997年7月1日举国上下热烈庆祝香港回归,这一天是星期二,这年的国庆节(10月1日)是星期( )。"

3.考查正、反比例知识,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56

判断题:如果───=───(x、y都不为0),那么x和y 成正比

xy例。( )

4.考查简易方程的知识,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如,求未知数x,并写出检验过程:

3

──÷2x=1

4

二、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毕业会考命题时,既要考查学生掌握双基的情况,又要考查学生理解思维过程和实际应用能力,做到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

1.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如:"筑路队筑一段公路,第一天,5辆汽车运土,每天运60吨。第二天用同样的汽车13辆运,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运土多少吨?(用三种方法解答)"一题,要学生用三种方法解答,促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

1

地思考问题,考查了他们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的能力。又如:" 7─

2

1

1

1

米比( )少──米,7──米比( )少──",通过对比, 区分了

5

2

5

"量"与"率",检查了学生掌握分数有关知识的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的比较能力。

2.计算能力的考查。

命题时,既要考查学生对有关定理、定律、性质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如,

3 1

(1)2.75-1──+7──-6.625既考查了减法的性质、加法交换

8 4

律,又考查观察能力。

1 1 1

1

(2 )(──-──+──)÷──既考查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

2 3 4

12情况,又考查了创造思维能力。

3.初步空间观念的考查。

命题时要考虑既能考查几何初步知识,又能考查运用空间观念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如:

(1)把一个边长a厘米的正方形,剪成三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每

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2)有一个圆柱形钢材,它的高是1.5米,侧面积是9.42平方米,

它的重量是多少吨?(每立方米钢重7.8吨,得数保留整吨数)

三、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结合

1.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命题必须依纲据本,紧扣教材,符合大纲的基本要求,绝大部分内容应是书中常见的,着重检查对小学教材中双基的理解和掌握。如:

(1)数的整除部分:18和24的最大公约数是( ), 最小公倍数是( )。

32

(2)比和比例部分:18÷( )=──=( )∶35, 把──∶

75

0.25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2.考试的内容应是教材中的基本内容,覆盖面要达90%以上。

3.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个性发展的根本标志是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命题除了常见内容外,还要考虑到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这些题目占8%左右。如,

(1)一个圆柱体的高是6厘米,如果高减少50%, 表面积就减少37.68平方厘米,原来圆柱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2)有一包糖果,其中奶糖占糖果总数的40%还多2块,如果再放入26块水果塘,奶塘正好占25%,那么这包糖果中奶糖有( )块。

四、多样性与针对性有机结合

1.题型多样。如,

5

(1)填空题。 如针对思维过程暴露的:"女生占全校学生的──

9

5

"。表示把( )当作单位"1",数量关系是( )×──=(

9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

(2)计算题。如针对计算不认真而又不善于检查的不良习惯, 设计:竖式计算并写出验算过程:5.07×0.362。

(3)判断题。如针对表面积和体积区分不清,设计: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4)选择题。 如针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 )。[①扇形 ②正方形 ③长方形④梯形 ⑤圆]

(5)应用题。针对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差,设计:

为绿化校园,六年级学生植树48棵,比五年级学生多植20%,五年级学生植树多少棵?(先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计算)

2.形式多样。如,

(1)选择算式和问题的形式。如,

根据条件把算式和相应的问题用线连起来:

修同一条路,甲队10天完成,乙队12天完成。

1 1

①两队合修几天完成? ①──+──

1012

1 1

②两队合修一天完成全程的几分之几?②1-──-──

1012

(2)补充问题或算式的形式。例略。

(3)变换题目的叙述形式。例略。

五、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命题要适当渗透现代教育思想方法,测试题目、素材都尽量取之于现实生活的实例。如,

1.渗透数学美。如判断题:正方形、长方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

2.渗透数学抽象。如判断题:长方形、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3.渗透数学归纳。如判断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公式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表示。( )

4.渗透数学模型。如填空题:一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是1365平方米,它的底是45.5米,高是( )米。

5.渗透变量思想。如判断题: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成正比例。( )

6.渗透化归思想。如,求圆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总之,毕业会考命题要做到思想品德、基础知识、能力和智力三位一体,难度、区分度、效度、信度都要适当。

标签:;  ;  

论素质教育与毕业考试建议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