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奔驰 (重庆市合川盐井中学 重庆 401520)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化学教学也紧跟改革的脚步,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高中化学教学仍有待进一步地改进和发展。本文从高中化学新课改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阐述了新课改下如何开展高中化学教学。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化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6-033-02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现实的生活、周围的生产实际、环境污染与保护、当前的科学技术密切的发生联系,具有崭新的化学气息,而不单是相对比较固定的的知识。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新课标中学生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突出体现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协作的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等具有发展意义的教育目标,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教学是一门艺术,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更是一门艺术。高中化学新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而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关键。
一、探索教学模式,把握教学尺度,培养科学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倡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参与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理念,力求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以课本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堂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更要远离"一步到位"和"题海战术"。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
1、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激活状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喜爱学化学,从而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实验是实现中学化学教学目的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全过程。旧教材验证性实验偏多,探索性实验偏少,二者比例关系失衡,导致各自的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新教材在此下了大力调整,创设了一些新的化学实验形式,如"生活化学实验"如:天然水的净化、海带中碘的测定及"家庭小实验"等,同时创设了"趣味实验"这一新的化学实验形式,并注意总结、梳理已有的一些做法,使趣味实验系列化。如"指纹检查"、"滴水生烟"、"吹气生火"等。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收集课题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运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整个过程由学生自由、独立、开放的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而教师则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的引导者、鼓励着、支持者。这样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2、注重开展讨论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教师要有较强的课程资源意识,及时捕捉、利用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交流研讨"活动中,师生、生生互动,最易生成教学资源。学生活动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显得比较"涩",在艰难的探索中出现的种种困难,都可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切忌不要为了表面的顺畅而造成"滑过"现象。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归纳总结的习惯,而且能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解释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思想意识,学生还可领悟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更重要的是在讨论问题的教学中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平等的思维碰撞,要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从教师和其他同学身上学到研究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3、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思维、记忆等能力之上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独立的探求新知识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高中阶段开始,教师就应着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法和给予方法指导,矫正在初中阶段形成的不良思维定势,重视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科学方法的训练,以达到素质教育重在开发人的身心潜能,以提高、完善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新教材在内容、难度上已大为降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一讲到底"的旧模式,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充分利用插图、注解、阅读材料、选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志趣 图文并茂是新课程化学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它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实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意识引导学生观看插图、注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材料、选学内容以及一些科普读物,并交谈读后感,以开拓学生视野,扩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准确认识、把握课堂小结
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同仁对课堂小结这一环节认识不一,理解不同,具体实施也千差万别,甚至也有无课堂小结的现象,可见准确认识、把握课堂小结是实施效果良好的课堂小结的前提。
1.课堂小结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复述、堆砌
很多时候教师容易在课堂小结时把本节课的知识重新复述一遍,以为这样就完成了课堂小结。殊不知,一节课有重点、难点、易混易误点,有一定的知识网络,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需要的是认知的提炼、升华。仅仅复述知识,体现不出重难点、易混易误点,无知识的系统性,更是占用时间长,学生容易失去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2.课堂小结以当前的课堂教学为基础
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已经提前完成了,而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能会有所出入,不一定完全按照教案实施下去,这时候在课堂小结时再生搬硬套的把已经设计好的课堂小结拿出来就不一定合适了,会让学生产生认知的困惑。因此,课堂小结要以具体的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堂教学教了什么、学了什么,就对应的小结什么。同时,小结的方法要因课而异,不要墨守成规。
3.课堂小结要水到渠成,自然妥帖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知识点的自然体现,不是硬加上去的。因而课堂教学时,要依照课前的设计,导入、讲授要尽可能按照计划进行,并有意识地照顾到课堂教学的小结,有目的的调整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小结时做到水到渠成,自然妥帖。要避免出现两种现象,一是课堂教学节奏快,小结时留的时间过多,学生无事可做,教师只好胡乱布置一些杂事,搪塞过去万事。一是课堂讲授内容过多,然而时间不饶人,只好三言两语仓促小结,学生就无法回顾当堂所学的知识,更无法消化。
4.课堂小结适时安排
所谓适时安排是指每节课小结的安排不一定固定在课结束时,要根据所学内容的需要或提前或推后,但必须遵循最大限度的指导正确,避免错误这一原则,使小结真正起到以点带面,使整节课简单起来的作用。例如在习题课中,可在课中分散小总结,最后大总结,或者先集中精力总结完知识线索,方法技巧后进行习题训练。
5.课堂小结要注重语言,突出中心
课堂教学小结的语言一定要少而精,紧扣本堂课教学别的中心,梳理知识,总结要点,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干净利落地小结知识,是做到总结知识点,首尾呼应,突出重点,消化主题,让学生的认识产生一种飞跃。课堂小结语不可冗长,更不能拖泥带水,应是高度浓缩,化龙点睛,一语破的。
总之,我们要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制度和新教材的实施,认真学习和研究新大纲,切实把握新大纲所确定的教学要求,把握教学内容和深度。不断钻研教材,全面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加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使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参考文献:
[1]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2]马晓青,浅谈高中化学新课改下的探究性教学,数理化学习,2010年09期;
[3]刘卫平,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成功(教育),2009年01期;
论文作者:徐奔驰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小结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