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市任城区供电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运行要求与电力资源的使用日益增加,如何加强电力系统配电网运行状态检查与维修成为我国现阶段电力施工单位加强电力网络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根据国内目前的电力网络发展情况,本文对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市任城区供电公司的电力系统配电网运行状态进行检查与维修,从而探讨配电网检修技术、运行状态等,对电网整体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关键词:配电网;日常;运行状态检查;维修措施
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rapid increase of speed, the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power system operation requirements and the use of power resources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how to strengthen the power system,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running status inspection and repair often said to be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our country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uni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power network of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ject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power network in this paper, its Chinese power company in shandong province jining rencheng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power system operation stat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which discuss distribution network maintenance technology, running state, etc. The key to the overall meaning of power grids.
key words:distribution network; Daily; Running state; Maintenance measures
配电网作为整个电力运行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与用户的关系十分密切,电网的安全运行关系到用户用电效率和用电质量。随着电力供应和传输的规模不断扩大,配电网络相关设备越来越复杂,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这就容易受到的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多[1]。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及城市资源压力、生态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使得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因此,就需要对配电网日常运行状态进行检查与维修,从而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运行质量[2]。
配电网运行状态的风险评估
(一)配电网日常运行状态评估
由于我国目前的配电网构成十分复杂,因此整个配电网络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用电存在故障,所以相关人员在对电网运行风险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估时,首先要综合考虑诸如当地的气候因素、电网各大组成部件的工作使用周期、不同用电负荷的具体配置类型、机电保护器等运行设备、实际的电网运行环境、技术操作指标以及电力企业的维护情况等等。多因素指标都要纳入电网运行风险评估的考虑范围之内,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建立基于多种影响因素下的配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模型体系[3]。同时,在实际的风险评估过程中,评估工作人员不但要对失效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而且还要对失效事件所造成的后果严重性以及危害性进行科学评估[4]。所以本文通过对上述不同的风险指标因子进行量化,试图着重分析我国配电网实际运行中几大重要风险因素,经过多次量化取值计算,以判定我国电网存在的具体风险等级:
配电网运行风险的计算公式为[2]:
R=P.C
该模型中R代表电网运行的风险值,P为电网运行风险概率,C为电网运行的风险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或危害,通过这个模型不难发现,人们在通常情况下只关注配电网运行中的常见风险故障,容易忽视电网运行中潜在的风险后果,所以接下来需要对多因素影响指标进行细化分析[5]。
(二)配电网运行评估风险的指标模型
本文重点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市任城区供电公司的配电网运行评估实际情况,经过上述理论模型计算分析,从而得出下表运行风险的指标模型参数,以供参考:
二、配电网检查与维修优化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检修风险评估机制
基于社会和电网企业的发展需求,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配电网运行状态和检修的风险评估机制[6]。但是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需要调查和了解企业员工对配电网运行状态和检修工作的看法和建议,分析员工的个体意见和整体意见,从中选出最有价值的建议。此外,配电网检修风险的评估机制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检修规范和风险管理之上,所以就需要对企业内部的配电网项目风险评估制度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提高评估制度制约性和威严性[7]。然而不论是制度还是项目的风险评估机制,都要以适应配电网的日常检修、紧急检修等来现实作业,以及与电力企业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还要参考同行业之间的风险评估机制,以达到市场行业内的统一标准,维持行业的稳定秩序[8]。同时,企业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及专业施工技能,提高自身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上确保施工项目质量能够有所提高[9]。
(二)控制管理配电网的检修风险成本
由于配电网的检修风险成本是整个配电网中工程质量保障的前提,因此,加强对配电网检修项目的费用评估和成本预算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可控制管理配电网的检修风险成本。再者由于检修工作、检修质量等方面的成本投入具有一定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把这种辩证关系进行调控,以确保整个配电网整体运行质量[10]。
提高配电网检修风险的质量管理
适当的调整风险项目进度与项目质量,有效处理和维护两者之间关系,有利于完善配电网检修风险项目质量。建立严格、科学且合理化的质量检测标准,对于一些违反质量检测标准及相关规章制度的施工单位严惩不贷,根据具体违反情况采取不同程度的处罚,并按照损失大小来对惩罚力度进行增减。要增设基建项目的中间验收环节与竣工验收环节,针对不符合施工建设目标的工程项目要及时指出并改进,这样才能够降低不良施工对于基建项目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配电网检修风险的质量管理。
(四)完善电网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当前电力使用负荷在快速的上涨,配电网也在不断扩大规模,增加支路和接点,而电线杆由于使用过久,上面的编号已经不清晰,容易影响巡检的质量。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结合状态分类原则,实行24h监督,此外,充分运用线路故障实时定位系统,以此提高区域维护的工作效率,迅速查明故障问题,充分满足电网可靠性运行的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结构的日趋完善,电力企业应定时对配电网的日常运行状态进行检查与维修,从而维护电网的运行安全与稳定。由于配电网处于整个电网的最末端,电网的正常运行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因此电力服务工作必须做到位,加强各项电网风险评估,积极做好预警机制,找到电力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尽可能将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电网进行仔细的排查和电网的运行、检验工程中的各项风险,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确保配电网的可靠与安全性,发挥配电网运行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熊小伏,李磊,方丽华,彭嵩,方嵩,沈智健. 基于可靠性和气象因素的配电网短期维修决策方法[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v.41;No.39820:61-66.
[2]杨洁,刘开培,龚汉阳,乐健. 基于LCC的配电网电压偏差治理措施的优化[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v.34;No.23701:21-26.
[3]叶以青. 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策略的探讨[J]. 科技与创新,2014,No.909:24-25.
[4]王华. 配电网系统安全运行的优化研究[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No.4822:153.
[5]黄嘉健,王昌照,郑文杰,汪隆君. 基于状态监测的配电网可靠性检修选择模型[J]. 电网技术,2015,v.39;No.37401:164-168.
[6]马维青,于瑶章. 基于比例失效模型的配电网设备状态检测[J]. 信息技术,2015,05:206-209.
[7]邵扣宗. 电力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J]. 电子测试,2015,No.31705:135-137.
[8]杨金涛,乐健,刘开培,刘阳,张广怡. 基于LCC的配电网供电电压质量改善措施的优化[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15,v.35;No.25608:59-64.
[9]康庆平,卢锦玲,杨国旺. 确定城市10kV配电网线路最优分段数的一种方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13:57-59.
[10]马倩.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输配电网运行管理的影响[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No.26924:187-188.
论文作者:翟恩腾,李晓龙,夏崇震,李东兵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配电网论文; 电网论文; 风险论文; 电力论文; 运行状态论文; 风险评估论文; 质量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