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困境与政策取向_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困境与政策取向_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难点和政策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取向论文,难点论文,西部地区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和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于东南沿海地区来说,呈现出严重滞后和欠发达局面。究其原因,除了与国家的政策相关外,关键还是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构成中的传统体制模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基础产业和基础建设的滞后等问题所致。

一、东西部差距拉大的原因

1.体制模式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桎梏。西部地区的落后,不仅仅是速度的落后,更是改革开放后体制、机制的落后。如果分析近几年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不难发现,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的新体制成分,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增长因素;改革开放中较早引进市场机制,是东部地区经济空前活跃,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以市场经济发达著称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十二县工农业生产90%以上靠市场调节,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573亿元;温州较多的贸易市场、遍地丛生的家庭工业、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和遍布全国的60万购销大军的经济发展形势,把家家户户的和各种经济力量都吸引到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上来,彻底摆脱了自给自足、封闭守旧的落后经济状态,树立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新观念,人民的生活迈进了小康之路。与此鲜明对照的是西部地区经济构成中传统体制模式仍占主导地位。一是管理部门仍然采取以行政手段和直接分钱,分物及审批项目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不仅造成部门、各行业争项目、争资金在低层次上进行重复建设和经营,而且也因经常的决策失误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以政府部门文件形成或其他合法手段排斥、阻挠公平竞争,造成服务低下,服务价格昂贵,严重阻碍着市场经济健康发育和完善。由于管理模式的制约,致使西部经济结构中处于生产力较高层次的经济主体缺乏追求高效益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直接影响着西部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的发展。二是科研单位自成体系,主要靠财政吃饭。制定和编制的科研计划,也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安排为主的科研模式,致使科研单位缺少开发技术,创造经济效益的压力。同时,科技人员的科研成果与自身的物质利益不挂钩,缺少科研的动力。由于缺乏改革形成的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运行机制,造成诸多科研单位与生产部门脱离,科研成果难以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降低了技术进步在经济生活中的推动作用,导致了西部经济增长质量的下降。目前,中西部工业企业产品中属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约为全国内平均水平的50%。三是从教育模式看,普遍教育发展不平衡;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内容与实际脱离;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层次结构不尽合理,导致西部的教育具有与全国教育危机共同的矛盾外,还有其特殊的矛盾。即高级人才占人口比例在全国名列前茅,大中城市、大型企业、大专院校、科技单位人才集中,而中初级使用技术人才奇缺,地县和基层人才少,基础教育落后,整体文化素质低,人才流失严重与本地就业困难的矛盾突出。而教育文化建设差,劳动力素质较低则是严重制约西部发展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四是从市场模式看,西部除商品市场较为发达外,生产资料市场刚刚起步,其它如证券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等仍在初步发育中。对外开放仍处于半隔绝状态。传统计划体制的束缚,市场交易方式占主导地位的仍是现货交易。而东部经过近十年的经济发展和资本积累,正在逐步形成较为完善和成熟的市场体制。在市场化不断加快的条件下,西部的生产要素向东流动的情况还将不断加剧。由此可见,体制模式中存在的根本制度,是西部经济呈现欠发达和滞后于东部地区局面的深层次原因。

2.增长方式基本是粗放型的。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延袭着传统体制时期高耗、低效的粗放型模式。但是,就这一问题而言,地域间的差距十分显著。西部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经济运行的效率、效益、集约化程度较低,经济增长质量粗放。以甘肃为例,1993年,独立核算工业人均占有固定资产原值比全国高4113元,而人均利税却比全国低2045元;万元产值(1990年不变价)综合能耗为3.25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4.8%;万元产值电耗为4380千瓦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6倍。以1990年的情况比较,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西部为东部的2.5倍。资料表明,甘肃的经济速度仍是粗放型的增长速度。这种状况不仅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也是造成甘肃这样的西部不发达地区经济生活中存在着技术进步缓慢、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财政困难和物价上涨等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原因之一,直接影响着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种差距也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成因的一个重要方面。

3.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的“瓶颈”。从总体上看,农业基础薄弱,能源、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的长期滞后状态,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八五”时期,甘肃的能源供应一直比较紧张,特别是近两年出现了严重的缺电局面。1996年上半年,全省的发电量为104.67亿度,高峰时期缺电2000万千瓦。给工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这说明能源建设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尤其西部地区的交通、通信的滞后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成为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以交通为例,贵州、云南、西藏与江苏相比,每吨公里运输成本相差分别为2.37、4.91、24.7倍。西北地区铁路运力不足,骨架薄弱。公路网密度仅为0.04里/平方公里,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现有公路基础设施标准低,通过能力差。民用航空和邮电通信也很落后。这种状态致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4.扶贫与返贫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历史、地理、自然、气候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导致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分布广、面积大,且生态环境差,呈现出生态环境破坏与经济落后的局面。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解决温饱,向小康迈进,西部地区不少农民还没有摆脱贫困。从分布情况看,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山大沟深的山区、高寒阴湿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虽然每年对这些地区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区域性建设和扶贫开发。但由于这些地区基础条件落后,自然灾害频繁,地域封闭,教育文化落后,文盲半文盲比例高等因素,使得扶贫工作步履艰难的同时,“返贫”现象也日益严重。许多项目一上马就停产,许多企业一开工就亏损,许多农户救济粮一用完又重新贫穷。甘肃1995年扶贫61.65万人,而返贫71万人。这种状况不仅甘肃有,西部各省区也屡见不鲜。

二、西部开发的可行性

1.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大政方针已确定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开始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内地的发展,实施有利于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并逐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经济发展。随着中央制定的一系列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开放,以合理调节区域经济关系,使中西部与东部实现协调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出台完善,西部经济发展将得到强有力和有效的体制保证,也将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创造历史上少有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的机遇。

2.西部经济发展的路子清楚了。《纲要》明确提出:“中西部地区应积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水利、交通、通信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林牧业及其加工业,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提高加工深度,使资源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所有这些政策,对今后十五年西部经济的发展都将发生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3.区位条件变化了。辽阔的西部,不仅有清秀如水南国风光,大漠孤烟塞上异貌的自然景象,又有着雄风尚存、多如繁星的文化遗址。西南毗领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北部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塔吉克、阿富汗等国接壤。在长达1万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和横穿腹地的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分布着诸多开放口岸,并与邻近的城市为依托共同构成的西部沿边、沿线、沿江经济开发带,正在成为下一世纪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

4.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了。西部拥有着令人欣羡的资源。陕、甘、宁、新、川、滇各省区蕴藏着丰富的优质煤矿,不仅储量大,而且品种齐全;不仅煤质好,而且易开发。仅新疆有16000亿吨,占全国的37%。从石油、天然气的储量看,开发前景相当可观。西北地区石油储量预计在2000亿吨以上,今后将成为我国石油工业主要增长区域。水能资源储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发展水电的条件十分优越。仅长江上游储量达2.17亿千瓦,可开发量1.7亿千瓦,年发电量9140亿度,可建25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电站86座,其中装机容量在100万千瓦以上的特大型电站34座。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已探明的大中型金属和矿产就有500多处,其中400多处等待着开发。特别是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资源蕴藏丰富,可开采价值极大。西部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生物分布变化多端,形成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农林牧业产品。

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发展电力、煤炭、石油、化工、冶金、有色金属、建材、机械、电子、核能、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等工业提供了优越条件和充足的原材料,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经过建国以来40多年的建设,西部各省区建立了实力较雄厚的工业生产基地,形成了石油、化工、有色金属、采炼、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电子仪表、建材、电力工业等门类较全的工业体系。同时,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指令性计划的取缔,西部地区将壮大能源、原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条,逐步沟通上下游产业循环关系。所有这些都将转化为经济优势,为西部地区实现跨世纪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将成为支持西部地区迈向21世纪的强有力后盾。

三、相应的政策取向

1.重点建设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从西部的实际出发,首先要发展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后劲有关键作用的能源、原材料加工、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通过加快重点行业的发展,使西部地区经济的总体发展的同时,结构也有一个大的改善。能源、原材料工业的重点是发展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盐化工、磷化工等;加快黄河上游、长江上游内陆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加快交通运输,以铁路通道为骨干,公路为基础,连结中心城市、重点开发区和交通枢纽,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布局协调、相互衔接的综合运输体系。

对西部而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匮乏。解决这一问题,光靠国家财政独臂难支,应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建议一方面国家提高对西部地区的投资比重。另一方面,国家放宽对基础设施投资政策,采取放宽贷款的集资办法,允许企业入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对公路、铁路、港口、空港、通讯设施等规模较大,公共性强的设施拥有所有权,但可以鼓励企业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准许在投资回收前,投资者有经营管理权。

2.建立和完善规范的财政支付转移制度。目前,国家已提出了财政转移支付的设想,根据这一设想,建议国家“九五”时期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倾斜政策应包括:实施财政补贴,减免税收,优惠贷款,提高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比重,设立西部开发基金,支持西部资源开发,农业发展和老企业改造;对一些大型的地方无能为力的开发项目,直接投资。特别是一些能够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应集中资金和力量(包括吸引国外资金和劳动力),加强对这些资源的勘探和综合开发。

3.区域之间的专业化协作。西部的开发,遇到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但资源丰富。而东部地区经过近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很快,资金积累多、人才云集、技术先进、信息畅通,缺乏资源。针对这种互相需求又互补不足的形势,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相对落后的地区、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应积极发展区域之间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联合与协作。此外西部各省区也要加强相互间的联合协作。联合发展以水电为主的能源工业,把西部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实现“西电东送”;通过联合协作,提高西部材料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实现规模经济,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增强竞争力。联合发展多种形式的区域对外贸易。充分利用沿海、沿线、沿边、沿江经济开放带的区位优势,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协作,发挥区域整体力量进一步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沟通若干条重要旅游线路,联合建设旅游网络。按照历史遗址、人文景观、自然景象等旅游趣味,将分散在各省区市的相关旅游区联结起来。如“古丝绸之路”旅游线,西南文化景观等具有特定趣味的旅游线路,提高区域旅游业水平。从而形成以共同开发资源、共同建设对外通道、共同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为依托的若干经济共同体和统一市场等。

4.扶贫攻坚新思路。由于扶贫攻坚战进展缓慢,贫困地区温饱问题长期不能解决,致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快,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所以全力以赴打好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攻坚战已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工作中的重点中的重点。建议在具体操作上,解决好这样几个重点问题。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基本条件,为稳定脱贫和长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针对许多项目一上马就停产,许多企业一开工就亏损的现状,利用名、优、特企业的自身行业特点、产品和技术设备等,在贫困地区由企业直接投资,组建分厂、车间或原材料基地。由企业自建、自营,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和转化当地资源。同时,政府对这些帮带企业,在税收、贷款方面给予优惠,进一步促进资金、人才、资源等的合理流动,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对贫困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十年九灾地区采取异地移民政策,以行政职能组织当地人员向发达地区和生产条件较好地域转移。

5.对外开放政策。根据西部地区间的区域特点的差异。在沿边、沿江、沿桥经济开放带有选择的增设口岸,在扩大西部地区开放范围,提高开放度方面制定一些比沿海更为优惠的政策,同时继续利用东部沿海经济开放带窗口,加强与日本、朝鲜半岛、台湾、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拓宽西部地区的开放领域;利用资源和优势产业建设出口商品基地,组建各种类型的出口企业集团,形成以资源开发和优势产业发展为依托的局部超越带动全面开放的格局,提高西部对外开放的起点;借助文化交流等形式,促进和加强经济交流,引导国内外投资者向西部投资,放宽外资投入规模和投资领域限制。如基础产业项目可采取BOT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对基础薄弱、地方财政紧张的西部来说是一种较好的吸收外资的方式;扩大省外、区外开放,吸引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等向西部流动和传递,强化西部各省区的联合协作。

标签:;  ;  ;  ;  ;  ;  ;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困境与政策取向_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