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与冲突: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分析_市场经济论文

一致性与冲突: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分析_市场经济论文

一致与冲突: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体制论文,冲突论文,关系论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D621[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08-4193(2001)01-0084-07

自从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发表以后,我国虽对市场经济是姓“资”或是姓“社”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但有些人对市场经济体制能否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却认识模糊,顾虑重重,以致影响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使政治体制改革至今不能与经济体制改革配套进行。因此,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可以澄清认识,促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体制一致性的基础

人们之所以出现对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系认识的模糊,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把市场经济看成了社会经济基础的核心部分,认为政治制度应该由它来决定。在这种认识下,他们就把我国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一同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看作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能否与它相适应呢?只要对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的地位作一考察,就可以弄清二者的关系。

1.经济体制与社会基本政治制度关系的定位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了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根本要求。要考察经济体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必须考察经济体制与社会基本政治制度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整个社会可分成两大部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的经济基础就是与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的制度化形式就是社会的经济制度。上层建筑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思想关系及其制度表现,其中政治上层建筑是整个上层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政治制度则又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列宁指出:“马克思认为经济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基础,所以他特别注意研究这个经济制度”。[1](P443)即在整个经济基础中,基本经济制度是决定上层建筑或政治制度最主要的、最直接的因素。虽然经济体制作为经济制度的具体运行规则和方式也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但与经济制度相比,它只能处于次一级的层次,并不居于经济基础核心。因此,经济体制与政治制度之间并非是直接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不一定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因此,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无论过去和现在,它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它与计划经济体制或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只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也就不会改变,不会过时。目前,我国进行经济体制创新,但它并没有改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仍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的社会基本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没有公有制就没有人民的当家作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但是,我们显然不能因此而认为经济体制与社会基本政治制度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更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因为它毕竟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一部分。经济体制作为经济制度运行的具体规则和方式,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在某些重要方面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影响到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完善,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高效率、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效率低下、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则会削弱或改变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巩固、完善与削弱、改变,必定会影响到它所决定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前途与命运。

以上分析表明,经济体制与社会基本政治制度之间是一种间接的联系,经济体制只有通过经济制度才能影响政治制度,它并不能对政治制度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把计划经济体制看作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基础、把市场经济体制看作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基础是十分错误的。事实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既可以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也可以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相联系。

然而,市场经济虽然不能决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但它完全可以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

2.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积极意义

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管理民主化的基础,经济民主对政治民主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在竞争中促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而且促进了交通、通信、广播、电视、印刷等现代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为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一方面,现代交通、通讯和传播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当今世界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也日益加快,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心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并积极地参与进去,争取对自己有利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为民主政治提供了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技术保障,也为人们的政治参与提供了足够的闲遐时间与知识。毫无疑问,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了社会成员广泛的政治参与,而社会成员广泛的政治参与则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其次,市场经济体制为民主政治提供了思想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商品生产者独立性和平等性,使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都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他们能自由出入市场,根据资源供求的价格,自由、平等地进行交换,经过自由竞争、自由选择、自由组合、优胜劣汰,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没有市场主体的自主和自由,市场经济是无法运行的。因此,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引起了大众的共鸣,深入人心。商品生产者自主地生产和平等地交换产品,没有任何特权力量的支配。马克思说过,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产生的现实基础。列宁指出,滋长自由平等思想的土壤正是商品生产。所以,随着市场经济在一个社会中逐步成为普遍的、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形式,平等自由思想也就必然得到广泛的发展,并逐步扩展到政治思想领域中去,成为普遍的、占支配地位的观念体系。一旦社会的经济进步,把摆脱封建桎梏,消除封建不平等,实现自由平等的权利提到日程,政治上的民主制和观念上的民主自由思想也就迅速提到政治日程。民主政治的核心在于个人独立和自由,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为人们提供选择的自由、职业的自由和相互关系中其他方面广泛的自由。没有这些自由,就不可能产生个人的独立自主性,也不可能产生进一步的政治自由。

再次,市场经济体制为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动力。一般而言,人们的利益如果完全一致,民主将成为多余;人们的利益如果完全对立,民主就会异化为一个利益集团剥削和压迫另一个利益集团的工具。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如果人们的利益完全一致,没有任何差别,人们也就失去了参与政治的动力,他没有特殊利益,也就没必要争取政治的权力来保护它。过去,由于我国的单纯公有、高度计划的一元化经济基础,具体经济利益差别被人为地抹平,也就出现了民主利益根基的缺失,并导致社会生活中缺乏现实力量推动民主进程;如果人们的利益完全对立,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就会利用政治和国家强制工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剥削和压迫另一个阶级。对一个阶级的民主,就意味着对另一个阶级的专政,这在阶级社会形态中,表现得特别充分。所以,民主形态是建立在社会利益一定分化的基础上的。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正适应了这一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促使我国形成了人们根本利益一致、具体利益存在差别和冲突的利益格局。这样的利益格局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的根本依据。并且现在市场经济利益分化而塑造的具有主体意识、利益观念的经济人格必然会衍化为具有民主意识、自由精神与权利观念的政治人格,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体构建。

第四,市场经济体制为民主政治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企业和个人都失去自主人格,活力机制被室息,人们的活动被打上权力的烙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不可避免地被扭曲为权力斗争和群众运动。历史证明:这样的权力一体化社会结构模型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健康生长的社会土壤。充分的理性自由空间的存在是社会主义民主框架的一个支柱。社会主义民主不能兼容自由,就不是真实的社会主义民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强烈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下放本不属于政府的权力,还个体以自主性,给企业放权让利,保证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独立主体地位,实现经济民主。在文化上,要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现文化民主等。这些,都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是法治政治,而市场经济体制则极大地促进了国家法治化进程。人民要当家作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必须通过依靠自己的代议机关制定的法律。法律本身就是人民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表现,这样,如果政府或者其他社会团体损害了人民的合法权益,人民就可以诉诸法律,对国家机关及其官员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没有法治,民主政治就不能巩固。市场经济体制是法治化的经济管理体系,它与“人治”是格格不入的,它要求只服从市场原则和价值规律,而不能服从任何个人意志。市场经济无论以任何形态存在,都必须要求法律来作保证。因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竞争性的,反映在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要求公平、公正、公开。为避免市场活动的无政府状态,必须建立维护市场秩序的各种法规。市场经济又是分权决策的经济,要把大量分散的社会经济活动有效地协调起来,必须用法律的形式全面规范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为准则,并规范政府的行为,以维护市场主体的正当利益。所以,市场经济与法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完备的法制才能支撑起市场经济模式的框架,保证它公平、高效、健康的发展和运作。

可见,市场经济体制为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条件,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化的进程。这一点,世界民主发展的历史也可以作证。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主政治的发展总是与一定的市场发育和相应的管理体制联系在一起的。凡存在国家形态民主化、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的地方,必然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有一定发展的地方。相反,专制制度却总是与自然经济紧密相联的。

二、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冲突分析

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国民主政治制度虽然具有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它的发展和完善,但是,要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还必须消除市场经济体制固有的缺陷和局限性,否则它不仅会引发经济领域的矛盾和问题,而且由此产生的不良社会后果还会对民主政治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对于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之间存在着的这种负相关关系,业已引起西方一些著名学者的关注。如《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保罗.肯尼迪1993年8月13日在回答德国《镜报》周刊记者提问时, 就否认民主和经济进步必然会相伴而生,并以“亚洲四小龙”作为例证。法国学者雅克.阿塔利1997年在美国《外交季刊》夏季号上撰文《西方文明的崩溃:市场和民主的限度》指出:虽然存在着一种流行的观念,即市场经济和民主政体共同形成一种促进人类进步的永动机,二者似乎已共同形成了一种相当于良性循环的东西,但这两种价值观事实上并不能支持任何文明,而只有在保持某些不可缺少的特征(如法治、法律体系、自由的传媒,以及社会对有效地征税的共识)的国家内,市场经济和民主政体才能持久。我们认为,市场经济本身的不足及其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体制鼓励自由竞争,但如果得不到正确地引导和有效地约束,就容易导致无政府状态的出现,就会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就无产阶级政党而言,它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实现历史赋予的重任,就要集中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统一行为,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斗争。这不仅要有正确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政策,而且要有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的整体。只有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党才能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就社会主义国家而言,马克思主义认为它也必须采用民主集中制。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使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它生产、对它负责、由它监督;各国家机关在工作中也必须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决策。因此,民主集中制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求在高度民主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民主和集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决不能在强调一方面时而忽视另一方面,两者必须兼顾。为此,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官僚主义,它不要民主,只强调集中,结果只能导致专制主义和独裁统治;二是无政府主义,它否认集中的指导,是没有集中的极端民主化。这二者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大敌,最终会给社会主义民主以极大的破坏。

由于市场经济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的,因此市场主体要求摆脱一切束缚,不顾一切地追求高额利润。这样,在没有正确引导和有力的制约情况下,市场经济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很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管得最少的政府被一致认为是最好的政府,政府的作用只是“守夜人”,那时的主流思想就是自由主义。但到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思想受到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严重挑战,国家主义抬头,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主旋律也出现了一些极不和谐的音符,如德、意、日法西斯独裁政治的形成和发展并由此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而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极为深重的灾难。这种现象的出现虽然原因很多,但市场机制的盲目性所造成的经济巨大波动和无政府主义倾向,不能不包括在内。基于此,在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极为盛行,主张用政府“看得见的手”来适度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干预,以免重蹈无政府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覆辙。

2.市场经济追求高额利润的趋向,必然导致垄断,而经济垄断又必然导致政治垄断,形成与人民民主的对立。由于生产的边际成本决定市场价格,生产成本的水平使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同地位,这种地位的差异最终导致某些处于有利形势的企业逐渐占据垄断地位。在垄断之下,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成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竞争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垄断不仅违背了了社会的公正原则,而且扭曲了市场机制,使其无法有效地发挥调控机能,对经济资源也不能再合理有效的配置。同时,居于垄断地位、在经济上占优势的阶级,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也必然会寻求政治上的权力,要求在政治上实行垄断。一般占垄断地位的阶级是社会的少数、是剥削阶级,他们或派出代表参与政府,或亲自掌握政权,对广大人民实行专政。因此,垄断与人民民主是相对立的。

3.市场经济会导致两极分化,使经济上的不平等加剧,这与民主的平等要求背道而驰,它不仅会破坏民主信念,而且会改变一个国家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国家性质,即国体,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国家“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2](P168)所以,国家政治总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这个阶级的性质也就决定了国家的性质。在剥削阶级社会,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权,都是先由经济统治权产生的。如资产阶级先是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步获得经济权力,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就夺取政权,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无产阶级政权,虽然是在没有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条件上获得的,但在夺取政权后,首先就是要剥夺资产阶级的经济权力,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才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就是经济决定政治的道理。正如列宁所说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3](P71)贫富两极分化的结果是少数人通过资本积累日益占有生产资料,越来越富,而绝大多数人则失去生产资料,越来越穷,社会又逐渐分化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一旦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国家政权就必然会落在资产阶级手中,对无产阶级实行专政、奴役、国家的性质从此而变为资本主义。这不仅造成社会公正的严重损害,而且也由于新剥削阶级对国家政权的掌握,阻碍了人民大众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就是一句话。

另外,两极分化也会影响人们的民主信念和对民主的参与。一方面,悬殊的经济地位使政治平等在某种程度上只能停留在观念层次上,社会不能平等地对待经济实力不同的公民。富人和穷人、雇主与雇员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有真正的人格平等。另一方面,两极分化使大多数贫者失去参与民主的机会与各种条件。一般而言,政治参与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保障的。但是,贫富分化不但使大多数人民越来越贫困,失去参与政治的物质基础,而且也使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加大,导致贫困者对现政论产生敌视态度,或出现政治冷漠,或以激烈的手段对抗政府。同时,政治参与也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如对政治参与的作用、条件、方式、方法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政治参与意识等等。公民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会影响政治参与的程度,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一个国家如果有许多人不识字,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民主”。 [ 4](P37)两极分化使贫困者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公民素质的低下,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参与民主政治,从而影响其民主权力的行使。

4.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利益的唯一目的,会产生“拜金主义”思想,并由此产生许多社会丑陋现象,引起社会不稳定和政治腐败,从而会腐蚀民主政治健康的机体。一些人为了追求金钱,几乎是不择手段。他们利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毒、偷漏国家税款、贪污、浸吞国家资财、权钱交易等手段,牟取暴利,大量的非法收入流入个人腰包。这些丑陋现象,加上贫富分化的恶劣后果,造成社会严重的不稳定,犯罪率高居不下,集体越轨行为时有发生,社会道德沦丧等。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就失去了其精神基础和稳定的基础,民主的实行就是一句空话。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 5](P284)另外,在私利的驱动下,政府中极少数腐败分子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严重破坏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使政府的权威受到削弱、号召力下降。人民对政府的认同感和支持程度也都随之下降,对立性却在增强,参与政治的热情变成了政治冷漠。

市场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若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把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阻力减小到最低限度,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全方位、深入的政治体制改革。第一,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简政放权。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是格格不入的,必须改革。方式有实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权限、实现基层民主自治、转变政府职能等,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独立行使国家赋于的合法权力,使市场经济主体能自由、自主地进出市场,使市场真正起到配置社会各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第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利用国家行政、金融、税收、法律等手段协调市场经济的运行,防止垄断、两极分化和无政府主义,兼顾社会效率与公平,调动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第三,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使经济运行和民主政治法治化。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是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有序运行的有效工具。为此,必须反对人治,强调任何人、任何机关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四,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完善公务员制度。完善公务员制度,可以防止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权力被滥用和腐败等。此外,其他方面的政治体制改革还有党政机构改革、政治参与机制改革、选举制度改革等,这里不再详细论述。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前者虽然不直接决定民主政治制度的性质和存留,但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我国必须深入地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克服市场经济体制的消极因素,使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前进和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样才能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巩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收稿日期] 2000-04-30

标签:;  ;  ;  ;  ;  ;  ;  ;  ;  ;  ;  ;  ;  ;  ;  ;  ;  

一致性与冲突: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分析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