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1
摘要:长久以来,建筑行业施工存在如下三个痛点,一是施工交底效果未知,二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三是BIM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运用极少。为了解决上述前两个问题个痛点,BIM应用而生。那么相比单纯的BIM应用,BIM+AR模式在哪些方面更进一步了呢?本工程运用AR技术在BIM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加强了可视性、具象性和协调性,大大提升BIM应用效果。
关键词:BIM;AR;轻量化;可视性;具象性;协调性。
前言:运用AR技术在BIM三维模型的基础上,使BIM应用效果大幅度提升,从而推动其在施工交底及质量把控中的推广和应用。
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是一种实时采集现实世界信息,并将虚拟信息、图像等与现实世界相结合的显示技术;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1]则是沉浸式的模拟环境,不与或很少与现实世界进行结合。BIM信息在VR的基础上,实现了建筑信息的交互性,但需借助高昂的外设头显设备,不能便捷的普及到一线工人手中,但AR技术手段生成手机app,借助手机平台,直接将BIM技术生成的建筑信息普及到一线员工的手机中。
图1:传统节点图纸表述抽象
为了探索BIM轻量化运用在施工中带来的效益,我们结合无锡融创文旅城B3-1项目全砼外墙XPS保温板施工工艺进行探索。BIM+AR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传统房建工艺做法,同时本着创新、改革、与时俱进的中建文化内涵,项目在施工阶段结合即将在5G时代大火的AR技术进行了对新工艺的创新运用,有效的提高了施工质量,缓解了层层交底之间的代沟,解决了BIM技术在土建施工方面的难问题。
1 主要研究
本项目主要探索全砼外墙施工工艺及xps保温板加固工艺在结合BIM+AR技术的运用下进行质量技术方面的控制。
首先在技术交底方面,采用了图纸与BIM技术及AR技术的融合交底,真正达到了事前控制。施工前进行可视化交底,相比于传统图纸及视频动画交底,BIM+AR技术将抽象的建筑模型的三维信息虚拟化,实现身临其境的效果。
在工程质量方面,达到所见即所得,大大提升了验收一次合格率。同时也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的项目管理能力。AR形式的BIM三维模型,加强了协调性和具象性。通过构建虚拟展示,为使用者提供具象性和可视化印象。
2 主要技术创新点
AR关键终端使用技术:环境采集技术(三维信息、光场信息等)、交互技术(手势)、SLAM技术、三维显示技术。来实现xps保温板的BIM信息模型与人之间的直接交互与展示,并在施工现场直接与施工进行实时对比。
新工艺以传统的图纸交底方式,对普通工人的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增加交底的沟通成本,若交底不到位,现场施工与图纸存在不符,造成返工,浪费材料等困扰。
随着科技的发展,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BIM技术还停留于设计阶段的运用,已不能满足现下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项目结合AR技术挖掘xps保温板的BIM模型的潜在价值,通过AR技术进行可视化式的交底,有效的加强了xps保温板在施工中的质量把控,同时保证新工艺在快键体系中大面积的施工进度。
3 达到的技术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及推广应用的前景
3.1达到的技术水平
本项目是江苏省第一个结合AR技术的工程,打通BIM技术停留于建筑全寿命周期中最后一站——施工阶段的难题,BIM+AR[3]技术将在今后建筑业全寿命周期全面发展,尤其是5G时代的来临。此项技术通过本项目的实际结合及应用效果较好,所以XPS保温板施工基于BIM+AR的创新运用技术在现场施工领域具有推广及发展前景。
图2:现场施工前采用BIM+AR对工人交底及过程实时对比
随着科技的发展,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BIM技术还停留于设计阶段的运用,已不能满足现下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本项目结合AR技术挖掘xps保温板的BIM模型的潜在价值,通过AR技术进行交底,有效的加强了xps保温板在施工中的质量把控,同时保证新工艺在快键体系中大面积的施工进度。
3.2经济效益
AR相对VR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终端载体,BIMVR就目前技术还需依靠昂贵的外设,增加了相关费用成本,而AR技术可以将xps保温板节点信息模型的AR形式打包成一个安卓apk直接安装到手机,就可以在手机端进行展示,且Vuforia插件与Unity【1】的基础版功能就支持导出免费的安装包,换言之就是不需要花费高昂的软件研发费用制作专业app。
另新工艺以传统的图纸交底方式,对普通工人的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增加交底的沟通成本,若交底不到位,现场施工与图纸存在不符,造成返工,浪费材料等困扰。
本技术应用于多项工序中,普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经核算,每道工序平均节约人工成本32.8%,工程综合成本降低了12%。
3.3推广应用的前景
本项目是江苏省第一个结合AR技术的施工工程,在5G时代的来临,本项目一个节点BIMAR模型的大小为30M,相信在5G时代的来临,BIM信息将会更多的运用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施工阶段[4]。那么AR技术将能很完美的解决施工阶段BIM轻量化的运用问题。
4 结语
增强现实是新兴的多维可视化沟通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他们与建筑工程领域的BIM技术的结合应用,能发挥出两者的优势,相辅相成[5]。他们在建筑全生命期都有极大的价值空间可供挖掘。本文从BIM轻量化出发,深入探讨了BIMAR这一创新融合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应用需求、技术创新点、达到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潜力。AR技术能将BIM信息带入轻量化运用时代,直接让工人看懂BIM信息,降低施工过程难点工艺的返工率,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松林,田腾飞.基于Unity 3D的BIM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10):92-93.
[2]汪少山.轻量化BIM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8(12):46-49.
[3]杨万庆,王利永.AR技术环境下土木工程类教材内容呈现研究——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为例[J].中国编辑,2019(04):56-59.
[4]刘勇.VR、AR在建筑工程信息化领域的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8,10(04):100-107.
[5]杨文广.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空间设施建设安全风险智能管理[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9,11(01):120-124.
论文作者:张蒙,孙德忠,李俊,胡峰,杨东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技术论文; 信息论文; 图纸论文; 模型论文; 项目论文; 保温板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