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运用急诊治疗的分析论文_孙明磊,张海莎,刘振伟

济钢总医院 250101

【摘要】目的: 探究在慢性充血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急诊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住院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急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死亡率以及治疗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死亡率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 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接受急诊治疗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节省医疗资源,其经济性用较强,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诊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023-0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的严重表现,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多是处于心肌超负荷状态接受治疗,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临床有效控制的方法是早期急诊处理降低病死率,同时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在患者的诊治过程中住院率一直较高,治疗费用也较高,因此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改善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治疗费用非常重要[1]。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急诊治疗应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6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其年龄在40~77岁,平均年龄为58.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其年龄在41~77岁,平均年龄为58.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础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和超声检查,同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症不明显,其超声心电图检测显示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5%。患者均未见器官功能衰竭以及恶性心律失常以及肺部感染。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住院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要做好钠盐摄入和休息,并且做好常规抗感染和吸氧护理,尽可能消除疾病的诱导因素[2]。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急诊治疗,患者做好常规病情控制的同时应用依那普利、麝香保心丸、参麦注射液、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结合患者的而病情状况进行美托洛尔进行病情控制,患者每两周进行一次剂量调整[3]。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死亡率以及治疗费用,患者的治疗效果结合其心电图检查、心率以及血压监控分为治愈、有效和死亡,其中治愈为患者的心率在70~80次/min,同时房颤心率不超过90次/min,常规运动后心理平稳,同时饮食状况良好,心功能处于Ⅰ级以下;有效为患者的体力活动有所上升,同时不能进行常规的体力活动,心功能处于Ⅱ~Ⅲ级,饮食难以耐受,并且饮食后心率有所上升;无效则为出现死亡[4]。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础资料和观察指标结合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评估标准。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死亡率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6813.8元明显少于对照组9817.5元,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和死亡率的增加,其临床治疗得到越老越多的重视,对患者进行尽早治疗和治疗周期控制对其治疗改善非常有利[5]。在治疗中随着心肌损伤后血管紧张素、肾上腺素以及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增强,神经系统会出现过度激活而导致心室重塑,加重心功损伤,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形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在本次研究中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同时联合治疗费用进行综合评估,对急诊治疗应用效果评估和可应用性有很好的评估。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死亡率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因此,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接受急诊治疗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节省医疗资源,其经济性用较强,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雄文,胡展瑞,罗洪民,严欣健,陈贤坤.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07(05):529-533.

[2]林惠文,陈凤莲,曾惠洁. 急诊观察单元治疗模式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治疗成本和疗效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4,09(23):30-32.

[3]孔祥勇,胡世莲,沈干,吴蕾,徐维平,陈尹,徐婷娟. 阿托伐他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0):1223-1228.

[4]李燕萍,郝应禄,李晓霞,潘云席,梁梅,廖德荣,杨玲,钱宝堂,郭涛. 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应用[J]. 临床荟萃,2011,26(03):191-193.

[5]陈润霞,胡瑜,陈贵静. 急诊观察单元治疗模式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治疗临床护理分析[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7(10):1107-1108.

[6]黄伟,王晓霞,张学平,黄丽娟,杨胜琴,高杰. 门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估[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04):37-38.

论文作者:孙明磊,张海莎,刘振伟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运用急诊治疗的分析论文_孙明磊,张海莎,刘振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