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教材中《老王》之比较及教学建议论文_柳梦婕

人教版、部编版教材中《老王》之比较及教学建议论文_柳梦婕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摘要:《老王》是杨绛先生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部编版教材对这篇课文的课前预习及课后练习等方面做了诸多修改,由此我们需要对这篇课文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故笔者对人教版教材与部编版教材中的《老王》一文做出比较,研究其转变原因,并提出对部编本《老王》一课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部编本;《老王》;教学;阅读

杨绛先生作为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不言而喻。《老王》是其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杨绛先生一家和老王的交往经过,从而表达出作者的“愧怍”之情。部编版教材推行以后,《老王》仍然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和研究价值。但部编版教材对《老王》一课进行了重新编排,本文对人教版教材与部编版教材中的《老王》一文做出比较,研究其转变原因,并提出对部编本《老王》一课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一、人教版教材与部编版教材中《老王》的异同

无论在人教版教材中还是部编本教材中,《老王》都属于重点课文的范畴,二者属于一脉相承的关系。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都对其研究发展十分关注。下面将分开阐述两版教材中《老王》一文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

两版教材在语言特色、叙事线索、价值观导向方面具有相同点。

1.重视沉定简洁的语言特色

《老王》的语言多用描写和叙述,看似平淡质朴,实则意韵深远。例如在对老王的称呼上,其他人称他为“这老光棍”,而杨绛一家亲切地称其为“老王”暗含了对比。在知识与技能层面的目标上,两版教材都注重揣摩语言,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领略作者沉定简洁的文学风格。

2.强调理清逻辑上和时间上的叙事线索

文章的材料就像一颗颗珍珠,只有用线巧妙地串联起来,才能成为光彩夺目的项链。在组织材料的方法上,《老王》以“我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把老王的职业、生活状况、身体条件以及送冰、送默存去医院、临终前的探望等日常交往的琐碎的材料组织成文,对学生的写作也能带来一些启示。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散文之美,一定程度上美在它的含蓄朦胧,言有尽而意无穷。杨绛先生的《老王》也正因为它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导致两版教材及教参对《老王》一文的主题看法争议颇多,对文末“愧怍”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但总体上来说,无论是讴歌对弱者的关爱,还是赞颂小人物的善良,都能发现编者对这篇课文能够起到的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化与导向作用的重视。

(二)不同点

两版教材的不同点主要存在于在教材定位、预习任务等助读系统方面。

1、教材定位、单元教学建议不同

在人教版教材中,《老王》一课被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在部编版教材中,被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单元主题也由“爱”改为“‘小人物’的故事”。在单元教学建议中,人教版注重感悟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陶冶情操,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部编本则建议熟读精思,把握重点,发现关键词,感受文章意蕴。

2、预习任务不同

人教版预习任务的重点放在“老王”身上,期待学生体悟小人物的善良,领会人与人的交往首先要学会付出爱。部编本的预习问题更明确、更具体,关注杨绛和老王在彼此眼中的形象,更加着眼于散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3、课文及注释的不同

从课文出处来看,人教版中的注释是“选自《杨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部编本除此之外还对作者杨绛的身份、代表作做了介绍。人教版对“干校”的注释放在课文第七段,是“干校”出现的第二次,部编本在第三自然段第一次出现“干校”时就对此做出了解释。在最后一段中,部编本将人教版中“捉摸”一次修改为“琢磨”,句子成为“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教材的编写人员更加严谨了,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嘉赞。

4、插图的不同

人教版教材中,有一幅老王临死前一天给杨绛送香油鸡蛋的画像的插图以及一个放大了的面部特写;部编本教材中则无插图。

5、课后习题的不同

人教版教材中课后习题分为“研讨与练习”有三道题;部编本教材中则分为“思考探究”、“积累拓展”两个板块,五道题。习题数量增多,要求也更加清晰明确。人教版更强调学生掌握杨绛描写人物的方法,体察老王和作者的善良之处,部编本更注意启发学生对“命运”、“平等”、“尊重”、“同情”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的理解,打开了更广阔的情感思维方向。

6、识字写字要求的不同

生字词做了增删,总体数量增多,并且加了田字格。部编本除了人教版原有的生字,还增加了“蹬”、“绷”、“捎”、“肿胀”、“降格”、“镶嵌”、“门框”和“侮辱”,去掉了“伛”字。字体也发生了变化,更符合书写习惯。

二、教材内容转变的原因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课程,在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同时,也必定要跟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语文教材从“遍地开花”到“一纲多本”再到如今的部编本“一统天下”,也无不验证着这一实践的正确性。

(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学生的眼界拓宽,精力增多,获取、理解、吸收资源的手段和能力都在不断增强。《老王》是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杨绛先生一家和老王的交往经过,从而表达出作者的“愧怍”之情,带给了我们丰富的启发与思考,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和研究价值。因此把《老王》这篇经典的散文提前一个年级进行教学,会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不只照顾人文性,还注重训练必需的语文能力、写作口语” 。“注意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语文教学理应返璞归真。

在识字写字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更加注重字的结构,注重学生写汉字的基本功,让学生“多认少写”,尽快学会读书写字,为进行广泛地阅读做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插图的安排上,首先是纠错,人教版教材的插图并不符合文本描写,杨绛先生在文章中特别强调“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有别于“往常”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伛着身子进我家来”,而插图仍然是弯着腰的样子。其次,去调插图有利于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不受所给插图的束缚,学生自己在头脑中勾勒出老王的轮廓形象,学习印象也会更为深刻。部编本教材的编写更好地实现了学生课内阅读经验与课外阅读两者之间的交互性。

(三)时代性的要求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体现时代性。” 教材选取的内容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又贴近中小学生学习生活,更接地气。时代性的要求“有机渗透”、“润物无声”地体现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中。

三、对部编本《老王》的教学建议

时代在进步,教材在进步,教学方法也不能可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一线教师更应变革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改进语文教学实践,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一)语文教师要提高散文阅读教学能力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也必须提高相应的教学能力。教师是一门专业性的职业,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提高散文阅读能力,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老王》作为一篇经典散文,相比于小说等其他文体而言,学生不易理解,这就更需要在老师的指引下摸索探讨,因此老师必须具有高超的散文阅读教学素养,才能扛起散文课堂教学的“大旗”,把握好课堂内容的“航向”,不致使学生走弯路、错路。

对于散文教学来说,教师既要关注课文描绘的人、事、物、景,也要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既要咬文嚼字,品味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又要搭建帮助学生建立已有经验与作者经验之间的桥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须尊重学生对散文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的解读只应作为一个思考方向仅供参考,而不应将自己的主观阅读感受直接灌输给学生。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不可避免地将老师的见解奉为权威。考虑到这一点,那么教师的文本解读一旦有失偏颇,就会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好的语文课应建立在正确的文本解读之上,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多元化解读。

王君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在王君老师讲解《老王》的课堂上,对“没多问”这个细节,学生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看法:有学生说是“没想多问”,理由是从文章的多个角度看,都是老王更关心作者一些;有学生说是“没有心情多问”,因为杨绛听说老王第二天就死了,她心情肯定很糟糕。回家又看到老王送她的香油和鸡蛋,心情更糟糕了,所以她没心情多问;还有学生说是“没有勇气去问”,因为老王死了,作者不想接受这个事实;还有的同学结合到了时代背景,认为是“没有功夫多问”,因为当时文化大革命的时代,杨绛已经自顾不暇了,杨绛所能做的只能是这么多了,她没有更多的力量去改变。王君老师在听了同学们精彩的发言后都给予了肯定。学生将教师的观点和自身对于文本的感悟应该去粗取精、相辅相成、兼容并包,最终理解作者个性化的情思与感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不同课型对培养核心素养的作用也存在区别,而课型混淆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病。阅读教学需区别体裁,不同体裁的课文需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周作人的散文理论是:散文是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老王》作为一篇经典散文,在诸多教学案例中,各自的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大多数老师认为老王的苦和善是本文主题,把体会底层小人物的光辉伟大作为教学重点。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师用书,结合单元导语和课后习题,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做到有全局意识。

为了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部编本教材为教师用书配备了清晰的有助于把握知识体系和能力的相关表格。《老王》一课中我们关注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文本细读,体会关键词的内涵与作用,掌握文本阅读的方法,以便推及到其他散文的学习中。具体来讲,它包括理解老王和作者的人物形象以及精神品质,赏析作者组织裁量,将细节串联的手法,解读老王去世前一天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应该是借助老王的形象表现“我”的所思所想,如何理解“我”的“愧怍”。从居高临下的“同情”转变为真正的尊重,感受作者的自省精神和“愧怍”之情,同时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具体的学习情况,合理确定文本的解读层次。这样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既不流于浅薄,也不过于拔高,是比较合适的。

(三)加强课外阅读、增强时代性与生活性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渗透在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语文阅读课上能呈上一盘什么样的“主菜”十分重要,课外“辅食”也必不可少。阅读是塑造儿童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培养孩子们的想像力,是放飞梦想的源泉,但仅仅依靠语文课45分钟的时间来进行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是一门“功夫在课外”的学科,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营养品”。《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对课外阅读能力做出了明确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些要求说明阅读教学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大量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理解、体会、领悟、积累。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续,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要有意识、有系统地把课内课外结合,扩展学生课外阅读量。

新教材的阅读教学构建了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我们学习了《老王》一课,就可以建议学生阅读同是经典散文的冰心的《小桔灯》,以求学生进一步掌握散文的学习方法;或者建议学生阅读同为杨绛先生所写的散文随笔《我们仨》,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引发共鸣,增强理解。

在“核心素养为本”的指向下,部编本的推行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使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 。

部编本和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各有特色又一脉相承。笔者通过对人教版教材与部编版教材中《老王》一课的对比,分析其原因,提出对部编本《老王》一课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帮助语文老师避免走入散文阅读教学的误区,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帮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魅力,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厚江.《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2012(25):20-26.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3]候改改.“三位一体”阅读课型体系的特点及实施探究——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教育参考,2017(06):82-87.

[4]黄国才.用好部编本语文教材的“3+1”教学改进建议[J].福建教育,2017(32):29-33.

[5]梁婷婷. 人教版与部编本语文教材在阅读内容结构的比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6]刘雪莲.“部编本”与“人教版”课文设置的比较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7(02):53-55.

[7]语文新教材新在哪儿——“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访谈录[J].小学语文教师,2016(10):28.

[8]尹后庆. 核心素养要落地,学习方式必须变[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柳梦婕(1994年12月—)女,汉族,新疆人,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在读。

论文作者:柳梦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人教版、部编版教材中《老王》之比较及教学建议论文_柳梦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