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其防治措施分析论文_高李鑫

土木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其防治措施分析论文_高李鑫

【摘要】近年来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逐步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混凝土裂缝是导致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困扰建筑施工相关技术人员的难题,也是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尽快解决的技术难题。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应用极其广泛而普遍的施工材料,在人们日益关注建筑施工质量的态势之下,建筑施工人员要全面分析和研究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现象,分析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并采用有效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和技术,加强对混凝土的施工管理,较好地规避和减少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现象,较好地提升和增强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全面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裂缝;影响因素;施工处理

引言

在当今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施工材料,构成混凝土的材料基本为砂石、水泥以及水等要素,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混合,产生凝胶效应,形成坚固的合体,能够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产生比较好的使用性能,其耐久程度和承载力能够使得建筑的质量得到保证。但是在施工的实际情况中可以看出,混凝土在不当的施工技术下是会产生裂缝的,并威胁到人们的使用安全,因此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将能够有效的使混凝土的实用性增强。

1 混凝土裂缝的类型以及成因

1.1 温度湿度导致的裂缝

混凝土因为温度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两点:混凝土的体积过大以及施工地区的温差较大。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完工后需要进行相关的硬化,在这期间,混凝土中的水泥成分进行水化热现象,这会使混凝土里面的温度升高,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相应的拉应力。当进行降温程序时,混凝土表面的温度降低,与内部的温度产生一定的温度差,在外部进行降温收缩的时候,由于内部的体积还没到相应的冷缩过程,导致表层的混凝土产生了较大的拉力,并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影响,将进一步的加大其受到了拉力,使表层混凝土的抗裂程度被打破,由此产生裂缝。

1.2 塑性收缩导致的裂缝

该类型的裂缝大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完工之后,在混凝土的塑性状态下,表层的水分因为直接与空气接触导致蒸发过快,产生裂缝。该类型的裂缝在整体上具有明显的不规则性,宽度不同并呈现龟裂状态发展。裂缝的深度普遍在 50 毫米左右,且大多数都是在混凝土的表层出现。该类型的裂缝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混凝土完成浇筑后的三小时左右,在混凝土的表面没有经过覆盖的时候,一旦遇到比较恶劣的天气,水分蒸发过快或者是底层的模板吸收水分过多,导致混凝土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快速减少,在强度还未达到规定的标准时,受到外表变形的应力,导致裂缝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化学反应导致的裂缝

化学反应导致的裂缝往往有以下两种类型;碱骨料反应导致的裂缝以及因为钢筋锈蚀产生的裂缝。该种裂缝主要是由于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产生了一部分碱性离子,其在与活性骨料接触的同时,会产生化学反应现象,并针对骨料周边的水进行吸收,使体积出现膨大,导致对周边的混凝土进行挤压,引起混凝土疏松以及开裂,这种由于化学反应导致的裂缝大多存在于混凝土的结构使用期,并且在修补施工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1.4 原材料质量导致的裂缝

混凝土所需的材料是能够影响混凝土质量以及建筑质量的决定因素。在进行原材料的选择时,应该对所选的水泥砂石、骨料以及外加剂等进行严格的质量筛选,对砂石的含泥量水平进行控制,含泥量过高会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同时也会使混泥土在干燥的时候形成裂缝,这种因为材料质量导致混凝土强度减弱形成的裂缝,会呈现网状的不规则形状,同时当砂石的颗粒直径不达标准的时候,也会产生裂缝。

2 土木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混凝土产生裂缝,将会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从而导致整体的建筑质量不佳,并造成钢筋结构产生腐蚀现象,使混凝土发生碳化,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抗疲劳性降低,这种局面会使建筑的老化程度加快。因此要使建筑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达成安全质量标准,不仅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也要将已经产生裂缝的混凝土进行修补完善。对于混凝土修补的技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措施。

2.1 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其针对的裂缝较为稳定,不会对整体的建筑造成严重的影响,且大多数属于浅层的表面裂缝,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在裂缝的表面进行水泥浆以及环氧胶泥涂抹,或者在裂缝的表面进行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的涂刷。同时可以利用纤维玻璃粘贴在裂缝的表面,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

2.2 结构加固法

在建筑施工中,一些混凝土产生的裂缝较为严重,已经影响到建筑的结构安全。这时应该应用结构加固法,从结构上面减轻裂缝带来的危险。结构加固法在施工的时候,会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进行相应的钢结构使用,并将预应力法进行合理的使用,使用钢板进行粘贴、加设支点等方式进行相应的加固,并采用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的方式,使结构达到再加固的目的。

2.3 混凝土置换法

当混凝土的裂缝已经面临严重的损毁时,基础的补救方法已经不能产生作用,就需要进行混凝土置换的工艺方法,将已经损毁的混凝土进行清除,在将新的混凝土进行补贴填充,也可利用其它坚固程度相同的材料进行替代,重要以砂浆、聚合物为主,或者普通的混凝土砂浆等材料,并做好相应的养护手段,保证能够加强置换的质量水平。

2.4 灌浆嵌缝封堵法

当建筑物的混凝土裂缝已经影响到了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渗漏现象的出现,这就需要应用灌浆嵌缝封堵的方法。在施工的时候,利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将胶结材料灌入裂缝中,并进行相应的风干手段,使其与混凝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封堵加固的目的得以实现。在胶结材料的选择上应该使用环氧树脂、聚氨酯、水泥浆等材料,并对其质量进行检测,保证修补的质量。在现实的施工过程中,以上成因只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个方面,在具体的施工环境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预防作为主要的手段,再加之补救,从材料、技术以及人员监管方面进行控制,才能够有效的杜绝和处理混凝土裂缝现象,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建筑的使用安全。

2.5 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养护工作。首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裸露部位进行覆盖,同时做好其内外部温度的测量,避免温差过大导致的应力。其次,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外部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在夏季外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要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同时进行保湿处理,减缓混凝土水分蒸发。

结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对施工及其构筑物危害很大,严重影响了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在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把关,做好混凝土早期养护及其预防发生的措施,把混凝土的裂缝减少到最低限度,以避免危害结构的裂缝的产生。在施工中,严格把关,从材料、外在环境、混凝土养护,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以及预防工作,尽量减少发生裂缝的概率,避免产生危害结构的裂缝。

参考文献:

[1] 曹涛 . 高温环境下混凝土面层施工减少裂缝的控制措施研究 [J]. 建材与装饰,2019(17):27-28.

[2] 上官致跃 . 房建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技术分析 [J].建材与装饰,2019(17):40-41.

[3] 侯怀斌 .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 [J]. 中国标准化,2019(10):35-36.

[4] 刘树燕 . 试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J].居舍,2018(34):69.

[5] 苏龙泉 .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某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J]. 福建建材,2018(11):65-66+114.

[6] 齐亚丽 .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研究 [D]. 吉林建筑大学,2018.

论文作者:高李鑫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  ;  ;  ;  ;  ;  ;  ;  

土木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其防治措施分析论文_高李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