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输血的几个真相!论文_唐萍

揭露输血的几个真相!论文_唐萍

岳池县人民医院 638300

临床中当患者失血过多时就需要通过输血来抢救和治疗,这种方法是对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手术室展开工作时就会发现,多数患者以及家属对输血存在的误区极大,这就有必要解释这方面的真相,让人们了解更多输血的知识。

一、输血的发展史

最早开始输血的时候是1667年在法国开始的,初次输血并不是人和人之间的输血,而是法国贵族将小公牛的血液输给一个精神病患者,想要治好这位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问题。输入之后,这位患者在经受诸多的免疫反应后居然奇迹般的活下来,并且有过一段时间的平静。因此,输血疗法初次打开一扇大门。

后来发展300年之后,输血疗法一直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技术不成熟以及知识上的匮乏,导致很多人走向死亡。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也证实一个问题就是输血的确可以挽救生命。直到1900年的时候,ABO血型的重大发现,输血疗法才基本得以突破。

使得输血成为科学有效的一项方法是维也纳人发明的,对人类的不同血型进行探索,对现代输血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之处。后期的20多年,在医学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又建立血液抗凝和交叉配血技术,输血就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不管是哪所医院均可以进行。

输血从狭义层面来讲就是输注全血,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就是全血在内的各种血液成分。从严格角度来说,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输血。

二、输血步骤

(一)输血前准备

对患者的血型进行鉴定,并实施交叉配血实验,从静脉中进行取血。取血之后再单独进行核对,严格进行检查,对有效期、血液制品质量、血液制品包装进行检查。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血型、床号进行细致检查。输血前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二)输血方法

输血分为直接输血和间接输血,直接输血是适用少量,紧急输血。这种情况一般是失血量过多,事发比较突然,例如:战争和车祸,这种情况下血液无法有效保存起来,受血者迫切需要供血。间接输血属于一种密闭式的输血方式,使用一次性输血器装置来输血,可以将纤维蛋白质中的微粒全部去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揭露输血的几个误区

(一)输血代表病情严重十分可怕

一说到输血,多数患者和家属都会存在诸多担心,在患者病情比较危急的情况下甚至不敢签字,严重情况下会将病情的救治耽误。其实,患者以及家属不必具有这种恐惧的心理,输血属于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人体缺乏水分的时候,就会发出口渴的信号,就需要通过喝水来补充水分。当人体血液比较缺少时,同样需要正常补血。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格把控,通过化验指标来决定患者的病情,什么情况下输入什么样的血液。选择的血液需要由护士和麻醉医生共同核对,确认输血信息没有存在任何漏洞,再给患者进行输注,整个过程一定要操作的十分规范,确保在患者体内的血液十分干净。

(二)输血可以补充营养

受到民间谣言的影响,多人数认为输血可以大补,使得白发变黑,具有容光焕发的功效。对于一些并没有什么病却想输血的朋友来说这种思维是错误的。血液不代表补药,对人体的体质以及营养没有实质性的关联。

输血如果过于盲目,就会使人们的心脏负担有所加重,免疫反应的发生。由于技术方面受到相应的限制,输血的过程中并不能全面杜绝传染病的概率发生。因此,从原则方面来讲可以不输血就不输。

(三)有血缘关系更安全

电视剧中常常可以出现这样一个场景,就是一个人着急用血,通常都是其家属为其献血。实际情况中这种做法并不提倡,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为其献血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安全,很容易让患者体内发生异常激烈的斗争。

输血的时候,除了使用血液成分,还会有坏蛋间谍混入其中,企图将人体的大本营全部侵占。只有非亲属才能够对这些坏蛋间谍进行识别,并将其拒之于千里之外。如果是亲属,坏蛋间谍将不易识别。这些间谍在人体中悄悄的潜伏,当条件十分成熟时需要反客为主,对人体进行攻击,从而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从专业角度来说就属于一种“移植物抗宿主病”。虽然这种病的发病概率十分低下,但是一旦发生,死亡率就会在90%,并不像电视剧中输血那样简单。

四、关于输血的注意事项

(一)掌握输血指征

医生对患者输血时需要掌握患者具体的输血指征,做到不到情非得已坚决不输,可以少量输血的人坚决不能多输。在输血指证的情况下实施成分输血,尽量做到不输全血。当患者和自身的输血条件符合时,就需要开展自身输血尽量少输一些异体血。

(二)熟悉血液成分

医生需要对购血机构中提供的所有的血液以及血液成分和规格、性质深入了解,做到十分熟悉。

(三)向患者说明输血目的

利用输血进行治疗时,医生需要对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讲明输血的主要目的,并对输血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输血过程中可能传播的疾病讲述清楚,经过患者和家属的同意之后再签订输血同意书,然后将其和患者的住院病历一起保存起来。

(四)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实施输血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严密的观察,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需要将输血立即停止,并对异常反应的原因进行查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输血过程中出现的所有的不良反应均需要在病历中详细的记录下来。当出现的不良反应十分严重时,需要及时给医务科打报告。

(五)对输血疗效实施评价

进行输血治疗时,医生需要对比输血的疗效进行评价,对输血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的反应进行评价。

(六)把握输血速度

两人单独将其进行核对,确认没有存在任何误差之后再将其输入,禁止同时采集两个人的血标本。开始输血时速度应该放慢,观察15分钟之后根据具体的病情来决定。输血的血液人数达到两个供血者人数时,需要在输血的中途输入生理盐水。输血过程中不能加入其他的药品,输血后血袋需要保持24小时。对库血中的质量认真进行检查,正常的血液一般分为两层,上层的血浆呈现的是黄色,下层血细胞呈现的是暗红色,两者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清楚的,不会存在凝块。

综上所述,输血是临床上使用的一种治疗和抢救措施,采用输血可以对血容量进行补充,改善循环,将携氧能力不断增加,将血浆蛋白进一步提高,可以进一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并增强凝血功能。但是多数人对输血并不能正确认识,认为输血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具有大补的作用。输血过程中能够科学合理的用血,能不输血就坚决不输血,能少输血就尽量少输血。能输自己的血就尽量输自己的血,尽量不输别人的血。可以实施成分输血的时候就不要采取全血方式来输血。

论文作者:唐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  ;  ;  ;  ;  ;  ;  ;  

揭露输血的几个真相!论文_唐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