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当代价值
——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陈雅丽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2200)
摘 要: 异化劳动理论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提出“异化劳动”概念,并详细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此外,马克思在《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扬弃异化劳动的途径。这一异化劳动理论的阐发,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异化劳动;当代价值;手稿
谈及马克思早期的思想,其中一部著作不容忽视,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手稿》的核心理论成果之一体现在笔记本I的第三部分,即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在这一部分,马克思系统的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异化”一词并不是马克思独创的,该词曾在德国古典哲学著作中广泛被使用。黑格尔、费尔巴哈都曾对异化做出过具体的阐述,但是马克思这里所谈的“异化劳动”,是明显不同与前者所谈及的“异化”的内涵。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关系内涵所阐述的,并且系统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
(一)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一般而言,人们进行劳动,创造劳动产品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促使本身的发展,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情况却明显不是这样的。马克思用了大量的笔墨将这一现实深刻的揭露出来,马克思指出:“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就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1](P51)
简而言之,劳动产品是劳动者创造出来的,桌子是工人制造的,椅子是工人制造的。工人在工厂中拼命的劳作,甚至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资本家创造出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创造了更多的劳动产品。比如一个煤炭工人,他为了获得报酬,满足自身的生活支出和养育后代的需要,只能被迫受到资本家的剥削,生产出更多的可供取暖的煤炭。但是煤炭工人创造出越多的煤炭,那么他的劳动价值就越低,他最终所能够占有的劳动产品,即煤炭的数量就越少。工人进行劳动产品的生产,本身是为了生活的更好。但是劳动产品却成了“异己”“敌对”“对立”的东西,工人不但享受不到劳动产品,反而被劳动产品所制约。
(二)人与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劳动本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进行劳动不是出于自由自觉的,而是强制性和异己性的。劳动活动对于工人而言不是满足需要的内在动力,而是成了一种不得不去做的手段。马克思用极其深刻的语言,强调了工人在劳动过程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1](P54)
很显然,劳动活动对于工人来说,已经不是自愿的活动,而是被迫的强制性活动。因此,工人开始逃避劳动,厌恶劳动。在工厂中,工人们进行重复而枯燥无味的劳动,甚至是高强度的劳动,这些劳动使得工人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工人们无法解放自己,无法有空闲的时间发展自己。
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也是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高校扩招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各种各样的压力,有些大学生因难以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而导致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心理矛盾与冲突。近些年来,大学生退学、堕落、自杀、自残、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非同寻常的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探寻大学生精神疾病的根源,找到大学生思想压力的减压路径,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类本质”是费尔巴哈的术语,马克思借用费尔巴哈的术语,将其注入新的内涵。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即人的类本质是进行自由的、有意识的,能够满足自我实现的活动。马克思在这里提到的人的类本质,主要针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言的,从人的本质的现实性和规范性的矛盾展开。
人的本质的现实性,即对应着现实世界的人。人的本质的规范性,即对应着价值世界的人。在反复的劳动过程中,工人们忙于为现实世界的柴米油盐而奔波,而几乎无力去思考价值世界的人的实现。然而,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不如意的突发情况,这时候,人们才开始去思考价值世界的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人本应该在生活中,实现现实世界的自我与价值世界的自我的统一,但是,在纷繁复杂的时代中,人往往忽视价值世界的自我,而浑浑噩噩地生活在现实的忙碌中。
(三)进行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异化劳动理论进行详细的论证后,又用大量的笔墨对共产主义理论进行论述。马克思反驳了不合理的共产主义理论。第一种是粗陋的共产主义理论,认为共产主义是简单的完全平均化的,把所有的私有财产进行平均共产,甚至把妻子也进行共产的错误思想。第二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理论,这种理论把希望放在资本家自发认识到自身的剥削行为是不道德的,具有极大的空想性和不彻底性。
(四)人与人相异化。人在现实中与劳动产品相异化,人与劳动活动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些相互作用的结果必然导致人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的关系本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的劳动产品不属于其本身,劳动活动被压迫。资本主义社会中创造出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站在劳动之外,对劳动指手画脚,并且占有绝大部分劳动产品,即资本家。
更小的像素尺寸通常会引入更多噪点,而更大的像素尺寸能够保证更好的暗光表现,在相同的ISO值下也能够保证更好的画质。因为全画幅传感器的尺寸更大,所以单个像素的尺寸也能够做得更大。
因此,必须扬弃不合理的分工形式。马克思指出,不合理的分工形式是导致阶级冲突的原因之一,必须建立新的社会分工体系。马克思提出了合理的社会分工构想的蓝图,即每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劳动,并且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人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的分工是流动的,避免了一个工人仅有谋生的一种技能,一旦被资本家抛弃就无法进行生存,只能依附于资本家的旧有状态。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的扬弃途径
公司应优化组织结构层级,合理调整管理幅度,完善各部门组成结构,做好工作团队的管理,以增强公司适应环境的能力。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视岗位工作分析,设立能衡量个体在团队中的行为表现和对团队贡献的指标,合理安排员工任务,正确处理权、责、利的关系,部门间也需要相互协调共同达成工作目标。
在马克思所构想的合理社会分工的蓝图下,在劳动过程中,人的脑力和体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每个人与其他的关系都是自由平等的,是和谐、互相促进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新的社会分工的实现,新的社会分工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扬弃不合理的私有财产存在形式。不可否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财产存在形式被极端化,发展到了顶峰阶段。这种极端化表现为资本家占有了全部的私有财产,资本家不仅拥有自己的的私有财产,而且还把工人的财产以各种方式占为己有,使得工人成为了资本家的附庸。工人阶级一无所有,他们的劳动是属于资本家的,他们的劳动工具属于资本家的,他们的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因此,这一极端化的私有财产存在形式必须被扬弃。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一无所有,只能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如果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及对象化劳动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敌对的、强有力的、不依赖于他的对象的关系,那么他对这一对象所发生这种关系就在于有另一个异己的、敌对的、强有力的、不依赖于他的人是这一对象的主人。”[1](P60)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必然产生两个对立的阶级,即不进行劳动,而占有劳动产品的资产阶级;从事劳动活动却不占有劳动产品的无产阶级。
心力衰竭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该病患病率、死亡率、医疗费用均较高。据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心脏病与脑卒中统计数据显示,2011至2014年美国共有650万例心力衰竭患者,预计2030年患者数量将增至800万,而死亡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约1/8死亡医学证明上含有心力衰竭诊断,2012年美国因心力衰竭产生的医疗费用高达307亿美元[1],目前亟待新的研究提高心力衰竭的诊疗水平。
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并且对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异化劳动进行批判。马克思在《手稿》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如何扬弃异化劳动,但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造成异化劳动的原因是“自发分工”。只要分工是自发的,而不是自愿的自觉的,那么,人的劳动活动对其本身来说,就是与他相对立的力量。其次,必须要消灭私有财产的思想,进而消灭现实的不合理的私有财产存在形式,才能够在使得工人从私有财产的统治中解放出来。最后,马克思还在《手稿》中的笔记本Ⅲ《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部分,提出对共产主义的论述。
(一)扬弃不合理的分工形式。我们要扬弃的是不合理的分工形式,而不是扬弃分工。在旧式的分工体系中,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机器的广泛使用,工人越来越成为某一生产环节的附属品,工人专注于某一技能的发挥。这样的分工形式会越来越导致阶级的固化,工人难以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其他才能,培养自己的业余技能。这样的分工形式甚至会导致工人除了他现有的技能外,没有任何可以进行谋生的其他方式。最后,工人天生要进行艰苦劳动、受折磨、受压迫,资本家天然就享有劳动产品、享受愉悦并且不劳动。
马克思指出,变革私有财产存在形式并不是消灭一切的所有制,而是消灭这种不合理的私有财产所有制,对私有财产关系进行重组。也就是说,让私有财产回到其本身。变革后的私有财产关系是服务于劳动者本身的,劳动者创造出的私有财产能够归其本身所有,能够真正回归到自己的财产。让本就属于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回归到劳动者。
根据前文所述模块划分原则,模块划分的常用方法有面向生命周期的模块划分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模块划分方法等.结合航天发射场特种机械设备研发流程特点,本文提出适用划分模块的方法分别为创新式模块创建模式和变型式模块创建模式,划分过程如图6所示.
马克思在批判这些不合理的共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他指出,共产主义以公有制为基础,是工人阶级进行现实的革命才能达到的社会制度。在共产主义制度下,人能够实现向人的本身的复归,实现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扬弃异化劳动,消除不合理的私有制存在形式,实现人自由自觉活动的新的社会形态,是必由之路,也是扬弃异化劳动的根本途径。
三、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交换价值的生产向使用价值生产的回归。交换价值的生产注重劳动产品的量,使用价值的生产注重劳动产品的质。在大工业生产中,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工业生产更趋向于交换价值生产的最大化,而轻视劳动产品的质。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用最少的成本、最少的时间生产最多量的劳动产品,就成了驱逐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所以,在现实中,出现了只重视商品的量,而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甚至某些不良商品生产者,用有毒有害的物质进行生产,将消费者的利益至于不顾。这一行为严重背离了人的本质,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力量。
为了解决这种不良的商品生产难题。我国监管部门应该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在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甚至危害人体健康的商品流入市场。其次,相关立法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监管部门应该加大惩罚力度,让商品生产者的违法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并且能够达到警戒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作用。最后,新闻媒体应该加大对商品生产者的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让商品生产能够在阳光下进行,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重经济增长向重人的发展的回归。工业化生产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为我们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工业化生产在带我给我们GDP极大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因素。工业生产注重量的生产的过程中,忽视了人的发展。这种忽视,带来的是为了商品生产而生产,为了发展而发展,导致了一系列无意义发展的后果。
庄大善人听有“血光之灾”,额上的汗就冒了出来。他是想到了当汉奸的胞弟庄槐。日本人在中国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人人得而诛之。胞弟竟助纣为虐,触犯众怒,必然身处险境。风传新四军深入敌后除恶锄奸,莫非胞弟会给庄氏一族招来杀身之祸?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无意义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被过度的开发和利用,甚至浪费。这些行为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反过来会对人的发展造成阻碍。因此,面对日趋严重的自然环境破坏问题,我们的发展应该重新回到重人的发展的回归,将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将量的生产与质的保证相结合,将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而不是手段。
(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认为,异化不仅是人与劳动产品、人与劳动活动、人与人的类本质,更是人与人相异化。在这种异化下,人与人的关系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社会中,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如何才能破除改革中存在的困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把关键放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国继续深化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真正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习近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9-01-01(1).
[3]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俞吾金.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的视角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2003(2).
[5]魏山金,李庆平.试论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2).
[6]刘秀萍.从“劳动异化论"到“社会关系异化论”——“巴黎时期”马克思异化观的发展[J].教学与研究,2011(10).
中图分类号: A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438(2019)09-0045-03
收稿日期: 2019-03-30
作者简介: 陈雅丽(1996-),女,福建福州人,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 王占峰]
标签:异化劳动论文; 当代价值论文; 手稿论文;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