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分析周围性面瘫选用择期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自2015年的5月~2017年的3月所诊治的9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常规组予以西医药物施治,研究组予以期针灸疗法,对比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在接受治疗后的Portmann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性面瘫采用择期针灸疗法能起到可靠疗效,具有满意的安全性,能够促进患者症状及面部功能显著改善。
关键词:择期针灸;周围性面瘫;疗效
周围性面瘫一旦发生,对患者心里的打击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严重,选择有效的治疗手段,促进患者及早恢复,是临床工作者的重任[1]。我国中医针灸疗法治疗此病认可度很高,且效果满意。本文分析了周围性面瘫选用择期针灸治疗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我科自2015年的5月~2017年的3月所诊治的9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所选患者均进行细致的临床检查,其临床表现和病情符合周围性面瘫相关的诊断标准(即:患者起病急,一侧表情肌存在瘫痪,无法蹙眉、皱眉、闭目,口角向健侧歪且鼻唇沟较之前变浅,无法吹哨、鼓腮,进食时食物会阻塞于健侧齿颊,贝尔征呈阳性,瞬目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甚至消失)。②患者有完整的病历资料,方便随访、调查以及对此次研究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③患者发病后病程在70d之内,经证实无针灸治疗相关的禁忌征。④患者在意识、交流、听力方面均没有障碍,知晓本次研究,同意参与且能够配合。采用数字分组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组(48例),两组资料如下:研究组纳入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是(56.2±6.1)岁。对照组纳入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是(57.8±6.5)岁。两组基本资料经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施治,而研究组则实施择期针灸治疗,施治方法:①准确分期:首先要对患者的发病情况(严重程度、发病时间等)进行充分了解,进行综合评估及准确的分期,分期方法如下:患者发病后病程未超过7d,属急性期;患者发病后病程超过7d但不超过20d,属静止期;患者发病后病程超过21d,属恢复期。②基本取穴:丝竹空、赞竹及阳白朝鱼腰行透刺,四白向巨骼行透刺,地仓透辞颊车及合谷,下关行直刺。③具体方法:a:急性期患者,先选取太阳、耳尖、关冲、商阳、印堂等穴予以刺络放血,上述各处穴位放血数滴,之后对基本取穴行浅刺法,此阶段患者可辅以大秦芜汤等方组口服。B:静止期患者,对基本取穴的各处穴位行透刺并辅以温灸,同时针刺豁风及合谷,留针时间使患者的病情而定,一般情况下在25min左右,此阶段患者可辅以疏风通络类方组口服。C:恢复期患者,除基本取穴,增加足三里、百会、三阴交等利于益气、扶正的穴位,予以透刺,此阶段可辅以扶正、益气类方组口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模式后周围性面瘫相关症状、体征的变化;由同一组人员帮助患者进行Portmann评分。
1.4疗效判定
在疗程结束时,根据患者周围性面瘫相关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综合日常面部活动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患者周围性面瘫相关症状、体征消失,不存在口眼歪斜,表情活动未受影响,判定治愈;患者周围性面瘫相关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虽面部在无表情状态下无异常,但做大幅度呲牙或鼓腮动作还可见轻微的歪斜,判定显效;患者周围性面瘫相关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面部有表情运动时仍存在歪斜,判定有效性;患者症状、体征均无变化甚至已经加重,判定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及处理,以(x±s)代表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模式前后Portmann评分比较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均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上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Portmann评分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治疗后的Portmann评分更高,表明治疗组患者恢复情况更佳,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周围性面瘫也被临床称为面部神经炎,是常见疾病类型,并没有明显的年龄、性别限制,冬春两季则是此病高发季节[2]。周围性面瘫发生后,患者多表现出闭眼受限、口歪眼斜、鼓腮受限等。通常情况下,周围性面瘫多是一侧发病,发病急且进展快速,很多患者是在发病的2d内甚至几个小时内病情到达高峰期[3]。关于此病的治疗,西医方面是对症予以治疗,多采用激素施治,往往存在一些局限,且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多,固接受程度不高,效果也不理想。我国中医在诊治周围神经面瘫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中医一些独有的疗法参与此病的治疗也起到了满意效果。中医理论指出,周围性面瘫多是因为患者正气匮乏、脉络空虚加之外感风寒,使得局部经络也受到牵连而血气瘀阻,经气不畅而诱发。针灸是中医治疗此症常用手段,通过内病外治的基本治疗原则,利用针灸对穴位的刺激产生对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症状、促进恢复的良好效用[4]。
在治疗时机的把握方面,以往一些西医学者会认为还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并不适合行针,以免加重面部水肿,但中医在实践中已证明,周围性面瘫发生后越早予以针灸治疗效果越佳,只要注意早期听宫、翳风两穴要施以灸法。由此可见,择期针灸疗法更适合于周围性面瘫患者[5]。
本文研究组患者接受择期针灸治疗,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治疗后的Portmann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更高,,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能够证明,择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可靠,具有满意的安全性,能够促进患者症状及面部功能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1]谢本胜.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研究与穴位配比[J]. 中外医疗,2013,10(8):128-129.
[2]杨国辉,甘君学,陆斌.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2,27(1):116-117.
[3]王苏婷,马铁明,苏显红.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9(30):2110-2112.
[4]李瑛,李妍,刘立安,等. 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J]. 中国针灸,2011;31( 4):289 - 293.
[5]邢丹,倪珊珊,高旭超,等. 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 5):289 - 291.
论文作者:杨璐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患者论文; 面瘫论文; 针灸论文; 疗效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体征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