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创新能力论文,高技术产业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高技术产业是研究开发投入较高的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渗透性和高创新性的特点[1]。产业技术创新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技术的获取(研究、开发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工程化到产业化整个过程一系列活动的总和[2]。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就是将高科技知识转化为高技术新产品或新工艺,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3],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各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此,客观、科学、有效地评价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掌握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化规律,对于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动,增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自中央提出将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决定后,有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的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企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瞩目。李荣平等着眼于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全过程,建立了河北省区域、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4];吴友军用定性(包括技术创新机制、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定量(包括R&D投入强度、R&D人员投入量、新产品产值率、专利授权量、IT产业产品增加值出口占总产值的比重)的指标对IT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5];赵玉林等从企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研究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变、培育、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6]。然而,迄今为止,关于产业层面的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尚少,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本文借鉴国内外关于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2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是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评价指标。德国在进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查时,用企业技术创新费用(科研开发费、产品试验费、产品设计费、购买专利费、市场调研费和因产品创新而从事的人员培训费之和)占企业销售额的比例来描述;我国国家统计局近年来一直用技术开发经费投入、科研人员、科研成果、技术转让、新产品销售、新产品出口六项指标为基础建立技术开发能力综合指数指标,以此来反映我国的技术开发能力;王昌林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四个指标,即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环境;而李荣平则从创新资源水平、创新技术能力、成果转化扩散能力、经济实力基础和竞争力水平五个方面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的特点,本文选择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一级指标,即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支撑能力,以及相应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详见表1)。
建立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确定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我们利用Delphi法,使用9/9-9/1指数标度法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并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详见表1)。
3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按照OECD及中国高技术产业统一分类法,中国的高技术产业共分为5大类,它们分别是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这五大类产业又进一步细分为17个部门,具体如下:医药制造业包括化学药品制造业、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制造业、生物制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包括飞机制造业及修理业和航天器制造业两个部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包括通信设备制造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广播电视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包括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业和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包括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限于数据来源,我们的评价和筛选即在这17个部门中进行。其数据均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2005)、《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5)及国家科技部和各省科技统计网站。为了让结果更有说服力,每一个指标都是计算的2000-2004年这5年的数据,最后取其平均值。同时,也为了让数据之间的可比性更高,在计算出每一个指标值后都对其进行了标准化。具体方法是:用各高技术部门每一项指标值都除以该项指标的最大值,然后再放大100倍,即表中每一列数字都除以本列中的最大数值后再乘以100。最后利用各指标的权重乘以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再把得到的各指标值相加就得到最后的权重和。
3.1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的评价
利用上述所说的计算方法得到高技术产业各部门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的权重和(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相比较而言,通信设备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最强,其权重和最高(79.43);其次是飞机制造及修理业部门,其权重和是69.03;而最低的是办公设备制造业部门,其权重和只有4.08。
3.2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评价
利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得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各部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权重和,见表3所示。
从高技术产业各部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权重和来看,权重和最高的是通信设备制造业部门,其值是100;其次是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部门,其权重和是51.79;而最低的是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部门,其权重和只有0.58。
3.3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支撑能力的评价
利用如上一样的计算方法,得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各部门技术创新支撑能力的权重和,见表4所示。
从高技术产业各部门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权重和来看,权重和最高的是通信设备制造业部门,其值是81.60;其次是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业部门,其权重和是50.03;而最低的是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部门,其权重和只有7.79。
3.4 我国高技术产业各部门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
利用同样的方法将上述表2、表3和表4的结果再乘以各自的权重,然后加总就得到总的权重和(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综合权重值最高的是通信设备制造业部门,其值是86.92;其次是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部门,其值是42.48;最低的是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部门,其值只有4.19。
4 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表5可以看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各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总体上,高技术产业各部门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支撑能力要强于产出能力。按照综合权重和大小,我国高技术产业17个部门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并对每一类进行了分析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通信设备制造业部门、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部门、飞机制造及修理业部门、化学药品制造业部门、电子器件制造业部门、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业部门、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业部门和电子元件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强。从表2、表3和表4也可以看出,这几个高技术产业部门的不论是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权重和、产出能力权重和还是支撑能力权重和都比较大。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部门的这三项指标值分别是79.43、100、81.60,位居所有高技术产业部门中第一位;而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部门的这三项指标值分别位居所有高技术产业部门的第四位、第二位和第四位,所以这些高技术产业部门的综合权重和也比较大。
因此,应把这类高技术产业部门的创新能力进行扩散,带动其它技术创新能力低的高技术产业部门的发展。同时,也要继续加大它们的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员投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它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大力培养这类高技术产业部门发展所需的高级专业人才,包括研究开发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
(2)仪器仪表制造业部门、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部门、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部门、航天器制造业部门的综合权重和大于10.00但是低于20.00,属于第二类,即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居中的一类。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部门和航天器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权重和及支撑能力权重和都比较高但是其产出能力权重和非常低,只有1.47和0.88。说明这两个高技术产业部门的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支撑能力要远远强于其产出能力。今后应通过加强它们的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产出和专利申请方面的能力来提升其技术创新产出能力。
(3)生物制品制造业部门、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部门、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部门、办公设备制造业部门、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部门的权重和明显较低(均低于10.00),属于第三类,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一类。这类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权重和普遍更低,其中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部门的权重和只有0.58,这说明这类高技术产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在整个高技术产业部门中更为低下。造成这类高技术产业部门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低下的主要原因是R&D经费投入少。2000-2004年间,这几个高技术产业部门的R&D经费投入占整个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的平均比重分别是:0.89%、0.91%、0.58%、0.44%和0.33%。而通信设备制造业部门的R&D经费投入占整个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的平均比重已达到37.45%,远远高于上述几个高技术产业部门之和。所以今后要加大这类高技术产业部门的R&D经费投入力度和强度,积极拓展经费投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