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合作制:公有制的“改革版”——改革生产关系是建立国企内部有效机制的关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作制论文,公有制论文,生产关系论文,劳资论文,国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走出观念误区
“真正实现国有企业的根本改革,必须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形成公平竞争、公开监督的企业机制”。朱镕基总理今年多次强调此点,可见问题至今尚未解决。难在哪儿呢?关键还是观念。其实我们的本意即所要探索的,并非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而是有效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只因过去我国的生产关系曾经是公有制,所以在观念上,我们便不自觉地把两者等同了起来,以为公有制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亦必是公有制。于是问题的提法便被扭曲,而本意则被掩盖了。这就必然导致实践中真正想找的东西在公有制范围内找来找去找不到,却又排除了它在公有制之外即以其它形式存在的可能性。因此,要使事情有所突破,还须对观念正本清源才行。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究竟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同资本所有权原则相对立的凭劳动享有所有权或简称劳动所有权。公有制的真实内涵,也是通过劳动群众对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使用和受益,使每个劳动者同时成为所有者;相应地,社资两种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亦不在生产资料的公与私,而在于是否内含劳动所有权。如果抽掉这个内涵,即使公有制经济也会脱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随处可见的国有、社团等法人资本经济。所以,所谓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实则是探索劳动所有权的有效实现形式。只要抓住这个实质我们就会发现,所要找的东西其实已提出三年多了。这就是以劳动产权制为基础的劳资合作制。它虽并非公有制,却是原公有制在现实历史条件下合乎逻辑的沿革与演变,也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来面目。
二、公有制启示录
原公有制下为何会出现普遍的无责任和低效率?问题就出在这种实现形式本身违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固有的经济规律。二十多年改革已经证实,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基础既是市场经济又是资本经济。而作为内在机制贯穿其间的特有规律或曰事权规律,就是凡事必讲究以权益为中心的责权利统一:同一事权主体的责权利必须对应与均衡;事权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必须契合与制衡。否则事情就办不好、办不成。原公有制作为劳动所有权实现形式的基本特征就是劳资合一。这既造成兼有双重身份的职工责权利关系失衡,即权利大而有保障、责任小而少约束,也就是常说的大锅饭;又造成劳与资两种本该独立的责权利彼此混淆,从而为人们取利塞责提供了空隙。这就从根本上违反了事权规律,使包含在劳资及其之间的各种责任统统模糊不清,企业动力与约束机制亦因此成为无源之水,只能靠政治、行政、教育等非经济手段来维持。故原公有制的弊端唯革除其自身始能根治,舍此别无出路。
劳资合作制正是对公有制本身的彻底变革。它承认资本经济现实基础,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以劳资分离为突破口,将现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重新塑造为物质与劳动两种资本产权、出资者与劳动者两种事权主体的对等合约。其基本特征是劳资分立,即将企业的产权、事权划分为劳资双方分别承担而又彼此衔接的两个部分。即使是自兼劳资的同一个人,也应按其不同身份承担相应的责权利。在劳动者方面,则实行劳动产权制,即将劳动作为虚拟资本参与企业产权构筑,让劳动者作为劳动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法人治理和受益分配,从而使劳动所有权的实现对象由生产资料变为企业中的本方权益,既使劳动者的责权利对应均衡,又使劳动所有权得以在本事权内部实现,避免了劳资混淆。
三、劳资合作制度
任何生产关系都是劳动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产物,而其性质区别则取决于不同的结合方式。现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无论生产资料公有私有,之与劳动相结合都应以平等合作方式来实现,即劳资合作、企业共有、获利同享、风险共担。而随之,劳动就变成了一种投资行为,并由此产生了劳动者作为劳动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平等的权利、义务。这是劳动产权与劳资合作制的理论依据。
内部构造包括:产权构筑,承认一切物质形态的资本产权;亦承认一切现实活动劳动形态的资本产权。法人治理,股东会、职代会作为两大产权代表机构是企业中地位平等的权力机构,董事会、工会各为其常务机构;经理层作为接受董事会、工会的共同委托与监督,主持两类资本实现当量优化组合、有效运作、保值增值的经营管理机构,须双向负责,并与它们共同组成相互制衡的法人核心治理结构(监事会无须赘设,董事长为企业法定代表人)。受益分配,税后利润按当年对企业盈利起作用的两类资本投置比例分为物质与劳动两种资本收益,并由双方自主支配,在分别提取法定公积金与公益金后,用于各自的内部分红。劳动报酬,将属成本的工资与属受益的分红分开处理,前者如有可能还应再分为基本工资与效益工资,从而实现按劳分配的全程、彻底量化与权益化,使个人劳动资本的保值、增值与贬值真实反映出来。
劳资合作制的实质,就是使劳动所有权借助资本所有权的形式合法化,通过劳资之间在产权、事权彼此清晰条件下的对等确认与重组,实现双方的平等合作与制衡、共尽主人的责权利,从而节制资本权利、申张劳动权利,彻底理顺生产关系,建立有效的内在机制,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
四、生产关系改革
原公有制是计划经济与生产关系双重主体,弊病亦包括外部政企不分与内部劳资不分。两者的要害都是产权、事权不清。前者的核心是物质产权不清,属经济体制问题;后者的核心是劳动产权不清,属生产关系问题。据此,全方位的企业改革理当经济体制改革与生产关系改革双轮驱动、缺一不可:前者是通过界定物质产权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与市场经济接轨,成为独立法人主体,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外部机制;后者是通过确立劳动产权实现劳资分离,使企业与资本经济接轨,成为劳资合作制主体,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内部机制。只有两者搞好了,全面的企业改革才算完成,真正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建立,企业亦才会机制完备、生机盎然。但两种改革对企业与职工的关联时效却大不相同:前者短暂,即随政企分开而结束;后者长远,事关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故企业改革又当以生产关系改革为重心。
然而,由于我们对生产关系改革至今缺乏认知,遂造成实践中的企业改革一直是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单一层面上展开的,并事实上构成了对生产关系改革的包办、取代。它仅从实现政企分开的需要出发便将我国生产关系重新法定为谁出资、谁所有、谁治理、谁受益,并藉此对原公有制和职工身份进行改造。这就把本适用于界定物质产权的资本所有权原则同时搬到了劳资间的产权中来,客观上则剥离、取消了劳动所有权,背离、摒弃了生产关系改革的正确方向,使原公有制实际上沦为资本所有制而非劳资合作制,使职工身份实际上走向了劳资转化、分化而非劳资分离、分立,并导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职工作为劳动者的主人权益丧失。为何众多改制企业内部机制仍难建立而管理、思想问题普遍突出,有的甚至重返亏损呢?职工劳动所有权的失落不能不说是个总根源。
五、比较才有鉴别
与原公有制中的职工责权利失衡和劳资责权利混淆相反,目前公司制企业的共性问题却是职工责权利混淆和劳资责权利失衡。前者源于以职工持股制充当劳动所有权,造成职工包括经营者凭辛勤劳动并不享有所有权,却非得出资参股始能获得所有权,即将职工责权利错位捆绑。后果自然导致企业激励、竞争、发展等动力机制缺失。其危害在股份合作制企业最为明显:由于职工权益只按股份而不凭劳动,所以人人都只盼分红而不肯出力最终导致新大锅饭。后者源于以雇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替代劳动所有权,造成企业行为的资方化且只维系于少数人,而本该法定代表劳动所有权的职代会、工会却被排斥在法人治理结构之外,即劳资间责权利严重倾斜。后果自然导致企业治理、制衡、监督等约束机制缺损。目前政府部门只好亲自参与约束如向企业派员监察等,就是对这种缺损不得已的一种外部补救。由此可见,以公司法为蓝本而抛开劳动所有权的现行现代企业制度,是无力有效解决企业内部机制建设问题的。
相反,以劳动产权制为基础的劳资合作制对此问题的处理却既直观又简捷:就是让职工直接作为劳动者享有企业所有权,以此确立动力机制;就是让职代会、工会直接成为权力及治理机构,以此健全约束机制。此法所以可靠因为道理显然:企业动力源于劳动者的现实活劳动,只有当职工包括经营者作为劳动者的责权利内在统一时,才能充分激发他们对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潜能,企业亦才有自我发展;企业约束力源于劳资间的合作与制衡,只有当企业行为与劳资双方的责权利密不可分而又受其共同左右时,所谓内部人控制才无处藏身,企业亦才有自我约束。这里,核心举措是活劳动的产权化和劳资关系合作化,而不在于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退出、经营者持大股或者别的什么。
六、重提社资之争
社会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诚然,过去教条主义曾使我国生产关系走了弯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我们纠正这一错误切不可有意无意将板子打在劳动所有权这一社会主义原则本身。国际竞争中有同步、异步两种因素。科技、教育固然重要,但终究还是同步因素。你优先人家也优先,你发展人家也发展。如此我们便难以赶上发达国家。异步因素不在生产力,而是我国独具的一整套政治制度,关键在于能否把它发挥出来。市场经济国际接轨,但社会制度不能接轨。否则就会迷失自己的比较优势,丢掉这张制胜的“政治牌”,以至当改革开放的全部效能释放殆尽后,充其量也只能赢得与资本主义国家同等的发展速度,而不会更有出息。为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其深刻含义就在于此。
劳资合作制恰是潜在的异步前导因素。其普遍推行与实施本质上是党的阶级路线、群众路线在经济领域中的贯彻,始于微观达于宏观,对我国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将产生积极、巨大而深远的作用与影响,有百利而无一害。它将一举扭转我国工人阶级随经济体制变换暂时出现的失重状态,重新确立为社会的主人和脊梁,开创企业改革新局面;它将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完美统一,使我国企业虽有公私之分却无社资之别,从而改善内部环境、提高运行质量;它将理顺一系列重大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的有机平衡、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财富的合理流动,使我国经济尽快走上素质经济轨道;它是一场人类历史上首次针对物权的社会主义伟大人权革命,将重塑劳动者的人格,极大提高全民族素质,追求真才实学、大批造就人才;它将赋予我们最好的机制,以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赶上直至超越西方国家,早日实现现代化……所以,它是我们落实“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标签:公有制论文; 资本有机构成论文; 产权理论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学论文; 产权论文; 责权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