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陈玉芳

陈玉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急诊科 201700)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患儿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 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600例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进行调查,了解其原因,制定相应对策。结果:影响患儿雾化吸入治疗效果差的原因分别为患儿因素、家长因素、护士因素等。结论:影响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护理工作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对临床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儿;雾化吸入; 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8-0129-02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辅助治疗。由于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副作用小、起效快,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 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的微小雾 滴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而输入呼吸道, 它使药物直达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小,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是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炎症、稀释痰液、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到6月在我科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600例患儿。患儿中男374例,女226例;年龄4个月至12岁。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0例,急性喉炎36例,支气管肺炎360例,哮喘84例。

1.2 方法

我科所选雾化器面罩为内蒙古英华融泰德超声雾化面罩。 将药物根据医嘱加入雾化面罩内,然后连接雾化器进行。治疗药物:吸入用布地奈德悬混夜、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等。药量根据患儿年龄及体重、病情而定,一般吸人时间为15 min左右.治疗次数为每天2次,康复期也可根据病情每天1次。

2 结果

2.1 600例小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比较

2.2 家长及护士影响患儿雾化治疗效果的因素

表2 家长及护士影响患儿雾化治疗效果的因素

影响因素n 构成比(%)

家长因素

认识不够170 28.33

担心药物不良反应50 8.33

对雾化持怀疑态度100 16.66

经济原因70 11.66

担心发生交叉感染65 10.83

护士原因110 18.33

3 讨论

3.1 影响治疗效果的原因分析

3.1.1 患儿因素

3岁以下患儿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特殊时期,自控能力和认知水平较差,对雾化器产生的烟雾有恐惧性,对医务人员也有陌生感.常会出现害怕或拒绝雾化的行为。

3.1.2 家长因素

由于家长的文化差异对雾化吸入的认识不够,认为静脉用药要比局部用药的效果明显,对雾化持怀疑态度。而且有的患儿容易哭闹小孩不配合,家长没耐心导致治疗不正规;而且学龄期患儿学习任务重,部分患儿住的比较偏远,没时间来做每天2次的雾化吸入,此外频繁的更换照顾者等,这些因素都可影响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

3.1.3 护士因素

部分护士没有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 对家属健康教育不到位,对雾化治疗宣传不足,没有很好地指导患儿家属,如雾化面罩距患儿脸部超过1 cm、雾化药杯没有与地面垂直导致药液流出、患儿未取坐位或半卧位使吸人量减少等。

4 对策

4.1 作好患儿心理护理

雾化吸入治疗前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向患儿及家属做好雾化吸入的解释工作,并通过示范操作使患儿乐于接受。另外模仿学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学会某种行为大可不必实际去经历[3],通常通过观察榜样就可获得,榜样对儿童的学习至关重要,可将旁边正在做雾化的大哥哥、大姐姐作为参照物,使患儿模仿。同时,使用一些鼓励、肯定性的语言,使患儿乐于接受。或者还可以 转移注意力,当婴幼儿进行雾化吸入时可用手机播放轻松、柔和的音乐和儿歌,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稳定其情绪[4]。对部分特别抵抗的患儿于睡眠后进行雾化吸人。使患儿减轻对雾化的恐惧心理,提高雾化治疗的效果。

4.2 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

因为患儿的任何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家长的心理支持,因此做好家长的宣教工作是治疗成功的关健。雾化前向患儿家长详细讲解雾化吸入的优越性及必要性,提高家长对雾化吸入治疗方法的认识,以科学的态度~良好的耐心配合治疗。同时向家长说明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和过程,讲解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是非常有利于雾化吸入治疗,告知雾化吸入与其它治疗手段同等重要,并且雾化吸入应根据医嘱按时完成 ,才能使疾病很快痊愈和康复。

4.3 体位的选择

进行雾化吸入时最好选择坐位或半卧位。因为坐位或半坐卧位可使膈肌下移,增加气体交换量,提高呼吸深度,有利于雾滴在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沉降[5].一般不采用仰卧位,因为幼儿横膈肌位置高,胸廓活动度小,不会做深呼吸,使肺活量降低。所以,采用仰卧位雾化治疗,患儿吸入短时间即出现呼吸费力,烦躁不安,容易造成患儿不适.

4.4 加强护士的培训及管理

护士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时才能教会家长配合治疗;选择合适的面罩,吸入时面罩上缘应紧贴患儿的面颊,防止雾化液喷向患儿眼部。一般1岁以内的患儿在雾化时选择面罩,而3岁以上的可选择口含管。雾化时应加强巡视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如出现面色及口周发绀、烦躁不安、气促等立即停止雾化,给予吸氧,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另外雾化前应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调节合适的雾量,特别是婴幼儿,因为幼儿喉部组织发育不完善,喉腔及鼻毛缓冲作用小。如开始吸时雾化量调至最大,大量雾化液急剧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气管痉挛导致呛咳、憋气、甚至呼吸急促。有学者建议将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一般采取小雾化量开始,吸入1 min,待气道适宜后再逐渐增加雾化量直至调节到所需雾量[6]。年龄稍大的儿童,在雾化前用生理盐水漱口,鼓励其深吸气-咳嗽-咳痰,并能在雾化后及时翻身、拍背(空心掌,由外向内、由下向上)、使雾化后稀释脱落的痰液及时排出体外。

4.5 雾化吸入的护理

患儿在雾化前1小时进餐或喝奶,以免引起呕吐或呛咳。吸入治疗具有连续性,急性期每3~4小时吸入一次.而常规治疗一般2次/天, 每次间隔4 h以上, 5~15 min/ 次,不要超过20分钟。对依从性差的患儿可在睡眠时进行。 雾化后协助患者漱口,嘱药液不可咽下,以使药物在咽喉部口腔沉积减少,降低口腔念珠菌感染和声音嘶哑等不良事件发生[7],并及时用温水毛巾擦拭脸部。雾化吸入治疗完成后,打开雾化器,用温开水将残余药液冲净,并干燥保存。每人一具连接管及雾化器,避免交叉感染。

5 小结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儿科最多见的疾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疗法,其操作方法简单易行,起效快,安全,副作用少,且患儿相对比较容易配合,因其雾化药物进入气道后能直接作用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消除气道炎症、水肿。而且局部治疗效果显著且经济、安全、方便、实用,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故护士应熟练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与患儿及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支持机制,对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必要的心理沟通,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加强家长对护士的信赖,提高家长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从而促进患儿的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胡艳霞. COPD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2010,2:5~7.

[2] 吴敏.儿科护理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28

[3] 郭念峰. 心理咨询师[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27~128

[4] 马梦玲,曾月嫦,钱自萍.音乐在婴幼儿雾化吸入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3):36~37

[5] 肖艳芳,张有智.全程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患儿的疗效影响[J ]当代护士,2011,9:67

[6] 李秋平. 小儿雾化吸入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08, 11, 8( 6) :69[7] 潘菊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和疗效

[J].中国药业,2011,20( 5) :74—75.

论文作者:陈玉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6

标签:;  ;  ;  ;  ;  ;  ;  ;  

影响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陈玉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