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对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为强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提高生活化教学应用的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活化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思考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农村小学数学;数学实验
引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结合问题通过实践过程中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探究与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有效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同时,为农村教师提供充分的学习和总结实践经验的机会,有利于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与能力特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学活动以“小小商店”进行展开,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将教室变为“商店”,分别由学生扮演售货人员和买东西的顾客。在一买一卖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元”“角”和“分”的概念进行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在趣味性的游戏实践过程,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在课堂提问环节加入生活化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可能性》一课时,教师可以开展“掷硬币”的游戏,一名学生来掷,另一名学生猜硬币的正反面,两人分别掷4次,学生分别将正反面出现的情况进行记录。在完成小游戏后,学生会因为掷硬币得到的硬币正反面情况与自己猜想的情况不同产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由此引入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后,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提升对问题提出与解答的兴趣,提升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通常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力在一节课40分钟过程中难以做到全程的集中。开展生活化的数学实验,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集中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在情境中进行数学实验的操作,有利于提高数学实验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在数学实验中体会所学知识点,同时,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例如:在学习《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兔子和乌龟赛车的动画,兔子骑着一辆又大又高的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乌龟骑着一辆又小又矮的圆形车轮的自行车,但最终,乌龟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学生在观看动画后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乌龟的自行车没有兔子的自行车高大但是却跑的快呢?这与自行车车轮是圆形有什么关系吗?之后,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画笔、剪刀、胶水、卡纸等教具自己动手制作方形和圆形的轮子,做好后让两个轮子同时运转,发现圆形的轮子能够自如的转动,但是方形的轮子转动起来却十分困难,最终对“圆”基本性质与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再比如:在学习《克和千克》一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从家里带一些蔬菜和水果,如土豆、白菜、苹果、香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千克和克的基本概念进行充分讲解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小型的电子秤对这些蔬菜、水果进行称量,并分别以克和千克的单位进行标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实物进行称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对“克”和“千克”的具体含义进行探究,感受“克”和“千克”不同的重量,进而培养与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活动中,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经验与知识点相联系并产生疑问,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趣味性的情境有利于更好的将学生带入实验中,有助于提高数学实验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将课堂练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根据讲授的知识点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过程中进行回答,在此过程中,能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充分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习惯。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课堂练习的质量,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给予他们进行思考与回答问题、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在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后,学生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小明的妈妈去超市买了5个苹果,在回家的路上给了小李1个苹果,回家之后爸爸吃了1个苹果,我们一起来帮助小明算一算看看他到底应该剩下几个苹果吧。”通过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并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与探究,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具进行操作,还以上述的题目为例,学生假设自己有5个苹果,给小李1个后拿掉1个,爸爸吃了1个,再拿掉一个,最后学生能够通过教具所剩的数量明确、直观的看出还剩下3个苹果。在解决这一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将这一题目以等式的方式表现出来,为“5-1-1=3”。通过趣味性和动手实践型的课堂练习,能够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中,有效实现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复习,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学会在生活中再遇到这样的问题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解决,有效培养与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构建完善的奖励制度
有效的奖励制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点与奖励制度相结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在学习《年 月 日》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小组比赛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几种食品带到课堂,并要求学生快速找到各种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根据食品的保质期要求判断这些食品是否过期。最终最快完成的且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小组成员可以获得这些食品作为奖励。在此过程中,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具体含义,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看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习惯,避免食用过期食品,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锻炼了学生将知识点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结语
生活化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生活化的情境与实践过程中进行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思考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思考与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振兴.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33):43.
[2]尹玉铃.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79.
[3]汪春花,汪秀玲.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253.
论文作者:李金兰
论文发表刊物:《学习与科普》2019年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学生论文; 生活化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点论文;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学习与科普》2019年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