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语文教育成功的标志,“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在新课程环境下,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倾心听课、课后复习、读说结合、读写结合与课外阅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学习习惯 培养 策略
对于“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语文教育成功的标志”;吕叔湘先生曾说:“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介于著名教育家和新课标对“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论断和要求,本文特就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浅谈几点感悟。
策略之一:培养课前预习习惯
学生学习,课前预习的习惯非常重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需要学生有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他们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此方面:
第一步,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意。
第二步,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划分出层次,抓住主要特点,了解课文的重点。
第三步,尝试性分析课文的重点部分。
第四步,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解决文后部分练习题。
第五步,将课内与课外所学结合起来感悟文本(扩展、联想、想象)。
以上环节,作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指导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阅读、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取得实效。
策略之二:培养倾心听课习惯
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课堂完成,课堂一分钟胜于课下十分钟。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细心听课习惯,其学习效率就低劣,或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针对那些活跃发言的学生,要提醒他们静心多思,培养其思的习惯;针对少数不太愿意发言的学生,教师要主动邀请,积极鼓励,降低问题难度,为其发言铺设阶梯,培养其说的习惯;针对个别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教师应改变语速、语调、节奏或用突然停顿的方法,暗示或直接提醒,让其思维走向正题。
总之,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分别对待和表扬注意力集中的学生等方式,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这样,课堂上就会形成专注听讲,积极发言,争相参与和深入思考的良好氛围。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有利于学习知识,形成能力。
策略之三:培养课后复习习惯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人的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之分。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复习的习惯。在此方面,教师一是要求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如果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所学的知识就会遗忘殆尽,等于重新学习。总之,学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养成课后及时复习,是学习的一种好习惯。
策略之四:培养读说结合习惯
关于学生“读”的训练,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要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内容包括中外名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减轻后进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学生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在此方面,许多事例证明: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是与他们阅读量成正比的,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其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有关。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每天何时阅读、阅读什么、阅读多少、怎么阅读等,老师都要给予指导,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阅读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素养,为表述提供支撑。
关于学生“说”的训练,不仅可在课前与课堂进行,还可在课后进行。在其形式上可面对全班同学说,也可面对几个人说,还可以自个儿在一边说。在其训练的内容上可以是读一篇文章、或讲一个故事、或谈一点体会及感悟等。这种训练既可消除学生胆怯与紧张的心理,又能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这四种能力都可以通过说话训练来提高。
基于“读”与“说”的重要意义及其关系,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阅读与表述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策略之五:培养读写结合习惯
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能力。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两位先生的名言,意在读书时要动笔:或做摘抄、或记提要、或写心得等。这种“动笔墨”是读书的一种良好习惯。
勤于读书做笔记,善于积累素材,是写作的一大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语文课上要做笔记,读书时要在书上勾划、圈点、做批注;读书后要摘抄其中的优美词语、名言警句和精彩段落等。这样,将读与写整合起来,既有效于“读”又有效于“写”,“读”为“写”提供帮助,“写”反映“读”的效率。读与写紧密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大好习惯。
对于写作,巴金先生曾说:“你只有写,你才会写。”这说明动笔习惯很重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练笔的习惯呢?笔者认为要多引导写日记,写周记,写信和仿写。学生写日记,既能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能提高写作能力;写周记,就是让他们把一周的见闻,所感与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如果学生有了坚持写日记与周记的好习惯,他们积累的素材就会日渐增多,就会增强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策略之六: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出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辩证认知,而且对学生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健全都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我们教师要躬亲示范,给学生树立爱读书勤读书的榜样;要利用语文课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书的奇妙世界;要保护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要创设良好的书香阅读氛围;要开展多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读书体会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综上所谈,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在新课程环境下,我们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习方式的引领。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2014、2015版)。
[2]《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年,第1期,第41页。
[3]范文华《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2013,03,28。
论文作者:程代周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0
标签:学生论文; 习惯论文; 学习习惯论文; 语文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课前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