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Ramp;D本土化对我国科技进步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土化论文,跨国公司论文,科技进步论文,我国论文,Ram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跨国公司在我国的R&D现状
随着技术密集型工业引资升温,中国正成为跨国公司竞相追逐的技术密集型投资目标,其中一个亮点,就是许多跨国公司将研究与开发中心(简称研发中心)设立在中国。《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全球跨国公司500强有400家在华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各种研发中心达100多个,其中近40家具备了相当规模,主要集中于计算机、通信、电子、化工、汽车和医药等行业。另外还有数量更多的客户服务中心。投资主体包括杜邦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通用汽车和德国西门子在内的世界知名大公司。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研发中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这些中心大多是服务于产品的研发,旨在提高有关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以摩托罗拉为例,几年前,摩托罗拉就在中国建立18家研发中心,均引进了母公司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一流产品,为中国生产出世界一流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虽然一些研发中心在公司体系内享有较高的地位,但在华研发中心的总体规模不大,其研发活动主要以适应性研究和专用技术研究为主,而创新性研究比较少。
3.这些研发中心与我国本土的科研教学或经营单位有较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例如,宝洁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创建全球第19个大型科研中心。宝洁曾向清华大学捐款1070万元人民币,引进世界上先进的实验仪器,帮助完善学校的教学实验设施及用于承担宝洁与清华大学共同合作的科研项目。又如,在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成立不久,该公司就同上汽集团合作,共同投资5000万美元(各占50%),成立泛亚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4.这些研发中心所使用的研发人员,大部分是华人或者华裔,并且在逐步使人员本地化。这是由于本土人才对当地社会环境比较热悉,而且,由母国外派人员的费用远近高于“就地取材”的费用。
5.跨国公司R&D本土化的区位聚集性明显。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研发机构首选北京,而从事面向中国市场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的研发机构首选上海。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北京和上海是目前跨国公司中国地区总部的两个最大集中地,为了便于协调和管理,两地自然成为首选,而且京沪两地市场和周边市场都十分庞大。
二、跨国公司进行R&D本土化的原因
一是争夺我国相对廉价的研发人才。以IT业为例,许多国家对IT业人才都有20%-30%的缺口。据微软和IDC最近一项联合调查,欧洲IT专业人才的缺口在三年后将达到170万人,而在三年内,因专业人才缺乏而无法完成的工程项目损失达3800亿欧元;美国2001年的IT人才需求量为160多万人,在未来10年内,至少还需要100万名高科技人才,于是跨国公司纷纷在母国之外寻找人才,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自然是跨国公司的目标之一。
二是为了增强在华的竞争力,加深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开发本土化产品。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跨国公司母国科研人员对中国市场需求了解不深,一些开发出来的产品甚至不能被中国消费者接受。这就要求跨国公司招聘熟悉中国市场需求的中国科研人才,才能更好地将研发工作与中国市场紧密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更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例如宝洁公司,1998年2月在北京设立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研究的重点在根据中国人的爱好,利用母公司的技术,开发适应中国人使用的洗衣粉、洗涤剂等,使公司在中国占领大面积的市场。
三是其中还有一部分跨国公司是为了兑现对中国政府的承诺。以微软为例,去年9月份,微软宣布成立服务于中国电脑制造业的电脑创新实验室,就是为了兑现2002年6月份对国家计委做出的六项承诺。
三、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土化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效应分析
(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正面影响
1.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具有或多或少的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研发活动一开始就定位在较高水平,不但运用了先进设备和技术,还请来许多高级的技术专家,更为重要的是带来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并通过其全球信息系统及时享用其研发总部的科技信息,这就使在华的研发工作处于同一领域的前沿。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带来的管理经验,正是我国许多科研机构所欠缺的,如果能很好地掌握并利用这些管理技能,我国的科研水平一定能有质的飞跃。
2.迫使我国企业加大R&D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由于跨国公司在华的研究与开发有助于增强其在华的竞争力,从而加剧与我国企业的竞争,这会通过竞争的强制力量促使我国企业必须注重R&D。
3.为我国生产与科研之间的产、学、研结合起到了引导作用。首先,跨国公司与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合资研发中心的市场指向性,研发行为的经济效益性,使我国产业界越来越重视利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智力,使我国科研机构的市场观念得到增强。其次,跨国公司与我国科研单位的合资研发活动,引导着我国科研单位的人员了解所在领域的研究动向、取得进展的途径、存在的问题,可能的突破等。
(二)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对我国技术进步的负面影响
1.抢占我国的科技人才。我国的科研人才本来就相当有限,而跨国公司通过在华设立R&D机构宋吸引大批中国科研人才在其研发机构工作。这些R&D机构一般都是在开展世界前沿研发工作,又具有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富有竞争力的报酬,这对国内企业的科研人才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同样对高等院校学生的诱惑力也相当大。从而使我国的科研机构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在我国本来已经形成较强的一些产业领域,由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产品市场和人才市场的占有,使得国内的研究工作失去依托而被迫取消或减弱。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土化在某一程度上,可以说是在中国用中国廉价的科技人员的头脑,去服务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甚至是争夺中国的市场。
2.在我国实现对科技前沿技术的持续垄断。迄今为止,已有10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研究开发中心,但是其中规摸较大的有30多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汽车和化工领域。这些研发机构大都有着充足的经费,先进的设备和管理经验,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精英,这些优越的条件都是我国本土研发机构所无法企及的,因此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技术垄断也就成为必然了。
3.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会产生较大的冲击。跨国公司以其优势吸引着各类优秀人才,中资企业和研发机构人才大量流失,职工素质下降,对我国的技术研发制度产生冲击,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受到制约,跨国公司的本土化客观上存在着“技术内敛”效应。不仅如此,跨国公司为防止技术外溢,还会采取内部化的策略,如跨国公司在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主要以独资的方式投资,很少设立合资企业。跨国公司还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控制技术外溢。到2003年为止代表我国技术发明最高水平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已经连续6年空缺,反映出我国缺乏重大技术发明创造,同时也说明我们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原始性创新不足。有关专家分析,这个现象虽然有其复杂的内因,但不能说这与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本土化毫无关系。
四、政策建议
政府和企业如何应对和利用跨国公司R&D本土化,这关系到我国能否像印度一样在某方面甚至多个领域成为技术强国,或者将沦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技术加工工厂。
要利用跨国公司对我国进行R&D投资的契机,来推动我国的技术进步,实现蛙跳效应,是需要一些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条件的。比如科研人才,政策法规,社会氛围,技术资金等等。笔者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1、加强高等教育的投资,特别是在重点大学建立高新技术的研究机构,或成立专门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学院,学院和机构的数量不求多,只求精。高等教育的师资、教材与教学管理必须与世界著名大学接轨,培养一流的英才。继续向海外派遣大量的各学科的留学生和交流研究学者,使我国的各门学科始终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一致,并力争超越,当然也要有相关的机制以鼓励他们回国,加入我国的科研机构,为我国的科研机构输入新鲜的血液。
2、制定更加全面的激励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政策与措施,特别要解决研究经费紧缺的问题。力争在某个领域或多个领域(特别是生物医药及航空航天技术)内进行超前研究。与此同时,政府应重奖在这一领域内有超前研究成果的专家,使之不断有领先世界的产品与研究成果问世。同时也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扫除我国学术界浮躁,作假,功利的作风,治学严谨是任何一个科研人员所应必备的品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政府应该通过政策的力量,来加快这一风气的形成。
3、促进并引导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竞争,其竞争程度越激烈,跨国公司越有可能将先进的技术输入我国,越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同时优化跨国公司R&D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强高科技园区的作用,让我国的研发机构及高新技术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在同一环境中合作与竞争,提高R&D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