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友兰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3)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康复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还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8周时焦虑(HAMA)、抑郁(HAMD)、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功能恢复。
【关键词】心理干预护理;康复;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236-01
脑梗死是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80%以上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同时还可能伴有言语、吞咽等多种功能障碍,导致患者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从而引发焦虑、绝望、消极、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肢体功能康复及预后[1]。本次研究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心理特点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康复科在2017年5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我国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神志不清、认知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智力障碍、沟通障碍者。将入组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3~75岁,平均(68.1±5.3)岁;病程1~4周,平均(2.6±0.8)周;偏瘫侧上肢肌力<3级者17例,下肢肌力<3级者18例。干预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1~73岁,平均(67.5±6.1)岁;病程1~4周,平均(2.8±1.1)周;偏瘫侧上肢肌力<3级者18例,下肢肌力<3级者17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与康复训练,对照组实施康复科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性护理、良肢位的摆放、生活训练、健康宣教等,干预组在上述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1)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以提高康复效果。(2)引导病人接受偏瘫事实,并肯定其出现的情绪应激反应,耐心地倾听,让其内心情绪全部宣泄;(3)通过安抚、疏通、鼓励、康复良好病例介绍等方法减轻其负性情绪,帮助其建立康复信心。(4)与病人家属尤其主要照顾者进行沟通,增强家庭支持度,以提高病人的康复依从性。
1.3 评估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于护理前与护理8周后评估以下指标:(1)负性情绪。采用Hamilton编制的焦虑量表(HAMA)以及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两种量表总评分越高,表示受试者焦虑或抑郁情绪越严重。(2)肢体功能。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进行测评,总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佳。(3)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总分越高表示患者自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
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除了承受机体上的病痛外,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同时疾病也给患者经济、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2]。因此,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往往表现出消极、绝望、不配合、焦虑甚至抑郁等负性情绪,康复治疗依从性差,从而影响康复效果。本次研究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心理特点实施心理干预,结果显示,护理后干预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提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康复治疗配合性与积极性,从而有效促进了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宏春.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23(1):63-65.
[2]蓝雪芬.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4):13-16.
论文作者:吴友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功能论文; 性情论文; 两组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