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互助协会成立二周年回顾_农民论文

首家资金互助社两周年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首家论文,两周年论文,资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农民贷款难等问题,2006年,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紧接着2007年,银监会出台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这为资金互助社的发展解决了政策的困境。同年3月,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式挂牌成立。此后,全国各地也成立了一些资金互助社。然而,经历了两年多的探索历程,资金互助社现如今的发展现状怎么样呢?在运行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呢?资金互助社下一步应该如何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呢?2009年4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在吉林梨树闫家村百信资金互助社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百信资金互助社成立的背景

百信资金互助社成立的背景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农村资金需求大,金融机构供给少,资金互助求发展。在梨树县闫家村,农民按其经济状况可以分为三类:高收入者、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者。高收入者大多自营工商业,他们的资金需求主要是经营和投资需求,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还款能力强,具备农村农信社所(以下简称农信社)需要的贷款条件,故他们的资金需求多是由农信社满足。中等收入者大多从事规模较大的种植、养殖业。他们虽然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和还款能力,但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被排除在农信社之外。再看低收入者,他们对于资金的需求最为强烈,但他们的生产能力和还款能力都较弱,更是被排除在农信社之外。所以,农信社的贷款只能满足少数农村精英的需求。以闫家村为例,闫家村每年的贷款需求量大约为680万元左右,而当地农村农信社只能解决370万元,仅占54.4%。剩余45.6%的资金需求要通过民间借贷或商业赊销来解决,但无论是民间借贷还是商业赊销,其利率都比较高,这给农民生产和生活增加了不少负担。还有一部分农民却因为无法融资而耽误农业生产。农民贷款难问题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抑制了闫家村经济的发展,也延缓了闫家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正是在现有的金融制度安排无法满足农民资金需求的情况下,一部分农村中的精英想到了自救。姜志国、张红军等人组织农民发起设立百信资金互助社,试图积农民的小钱化解农村的大问题。

百信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情况

资金互助社成立两年多来,其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同时通过其示范效应,带动产生了一批新型金融合作组织。仅在吉林省四平市,农民自发成立的资金互助社就有10余家,社员总量超过2000多人,互助资金总额达1000多万元。对于百信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情况,我们通过表1来看一看。

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这两年的发展,百信资金互助社的社员数量从最初的32人增加到现在的116人,增长了近三倍。股金的数量也从原来的101800元增加到144400元。存款也从最初的1000元激增至现在的47000元。这一系列的数据都表明了百信资金互助社发展了、壮大了。在闫家村每年的贷款需求量大约为680万元左右,而当地农村农信社只能解决370万元,剩余的45.58%的资金需求要通过民间借贷或商业赊销解决。资金互助社的出现可以有效地填补这一需求。如资金互助社成立两年来,已对297人次累计放贷1248500元,占资金需求总量的9.2%,占剩余资金需求(非正规金融)的20.1%。虽然目前份额还不太大,但是发展势头很大,是不可或缺的一股

力量。这两年来,百信资金互助社的财务状况不断变好,资金周转率不断提高,累计盈余也达到了9700元,实现了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没有一笔不良贷款,这在正规金融机构是不能想象的。

资金互助社的优势

资金互助社的优势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资金互助社的优势

图2 互助社借款流程

手续简便

在资金互助社借款,只需要如图2的五道手续。相对于农信社的十几道手续和较长的审核时间,资金互助社的借款程序简便,基本做到了小额贷款随到随借。另外,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农民难以应付也很难适应正规金融复杂的贷款手续和抵押担保条件。在调研过程中,农民不止一次抱怨农信社的手续烦琐,要签一系列的文件,根本看不懂。而资金互助社在这方面则方便得多。

贷款时间灵活

吉林梨树是一个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县。主要的农作物是玉米,养殖的牲畜以生猪为主。这种产业特点就决定了这里农民的资金需求的特点——种植业的资金需求有季节性,而养殖业的资金需求则是平稳的。以玉米为例,资金需求的旺季有两个,一个是在三四月份,这个时候是玉米的耕种的时节;另外一个是七八月份,这时正值玉米追肥。而对于养生猪,每天都需要投入,对于资金的需求是平稳的。而农民的收入是呈现季节性和周期性的,只有当玉米产下来或者猪出栏之后农民才会有资金。这种资金的需求和农民的收入不匹配,决定了需要由金融机构来解决。然而,农信社只有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进行放款,平时去借根本就没有钱。再加上审批时间特别长,从申请到拿到款项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所以形成了这么一种有意思的局面:要是想借三四月份的款,上一年12月份就要开始写申请。因为到时候申请根本就申请不到,因为排队已经排不到你了。

而在资金互助社借款就没有这样的“隐性时间限制”。在资金互助社借款,基本做到了随到随借。而且,农信社贷款的时间是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这个时间正好和农作物的种植周期相匹配,却忽视了养殖业的资金需求。通过调查发现,在资金互助社借款的农民,其借款用途主要是用于养猪,资金互助社正好弥补了农信社的缺陷。

融资成本低

资金互助社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社员的融资成本。这里说的融资成本,不仅是利率方面的,还有因为融资所产生的交通费、送礼等一系列费用。2007年,榆树台镇当地民间借贷年利率为15%~20%;榆树台镇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年利率(含保险)为11.3%;资金互助社对社员贷款年利率为9.6%,期限越短利率越低,而且手续简便,方便快捷。与农信社相比,借一万元从利息上可以节省170元,加上从农信社借款至少跑两趟算,可以节省交通费和吃饭的费用30元,再加上有时需要请客吃饭送礼(这个假设是100元,实际要比这高),资金互助社可以节省农民至少300元。从表1可知,截至2009年4月7日,资金互助社的累积贷款为124.85万元,按每10000元节省300元来计算,则至少可以为农民节省37455元融资成本。

增加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农民的组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把农民组织起来,可以提高农民集体的谈判能力,从而实现降低生产资料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增加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百信资金互助社的姜志国曾经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直接到厂家进饲料,一吨可节省600元,分摊到每头猪身上,一个周期下来,猪长一斤节省5分钱,一头猪可节省10多元钱(这是保守估计)。一家要养个几百头猪,可节省的钱就是几千元,并且保证饲料是真的。另外,通过集体谈判,可以将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价格和农产品的实际销售价格基本上维持在合同价格水平上,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对社员的影响比较小,降低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现在金融、保险等行业远离农村就是因为和农民交易时交易成本太高。把农民组织起来,降低了社会的交易成本,也有利于农民福利的增加。另外,百信资金合作社搞技术协作和定期的技术培训,大家都能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增加了农民的技术水平。百信资金互助社还定期组织妇女学习、写日记,也有利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百信资金互助社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两年的发展后,目前百信资金互助社的规模扩张越来越难,经营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融资少、融资难

百信资金互助社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融资太少、太难——百信资金互助社的姜志国向笔者讲到。这其中的原因有四。

社员范围受限。资金互助社吸纳社员的范围限定在一个行政村内,这就将其他村子的村民排除在外,其他村的村民即便想入社,也不能加入。而社员的股金、存款是资金互助社资金的主要来源,“行政村内”这一条就限制了资金互助社的资金来源。同时,农民中的“高收入者”主要向农信社贷款,资金互助社的贷款额度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资金互助社只能吸纳经济实力较弱的人入社。同时,大部分社员入社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贷款,其在资金互助社存钱的动力小(这部分原因在后面介绍)。所以,资金互助社的社员最终以本村内经济收入中等及以下的农民为主,资金来源不多。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伴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以及农民工的大量流动,农民之间的地缘联系逐渐弱化。而农民的契约、合作意识还没有培养起来,最终导致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然而,资金互助社却是将同一个行政村的村民作为社员对象,可以说是一种“地缘型组织”;通过规则、章程进行合作制管理,又是利用现代的契约、合作精神。面对已经弱化的地缘联系,资金互助社要想将现代契约、合作意识淡薄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资金互助,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农民了解信息少。笔者在闫家村调查时发现,当地农民对资金互助社的信息了解少,对于贷款的发放、资金的使用并不清楚,这就导致了村民“不敢”将钱存入资金互助社。另外相对于农信社等正规金融机构而言,资金互助社也缺乏隐形的国家保证,这也不难理解有些农民说到:“金融危机这么多大型金融机构都倒闭了,这个互助社指不定哪一天倒闭了,谁敢往里面存”。没有了解就没有信任。

与正规金融对接少。目前,资金互助社与正规金融对接少。一方面,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本来就比较高,资金互助社若直接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将不得不制定更高的利率,是农民难以承受的。另一方面,由于相应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出台,资金互助社又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以同业拆借利率获得贷款,批发贷款也难以得到。

经营成本高

资金来源问题限制了互助社的放款量和经营收入。同时,高昂的经营成本也让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更加困难。高昂的成本主要由以下两方面构成。

缺乏风险控制措施。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控制流动性风险和贷款回收的风险十分重要。但由于无法像正规金融机构那样通过同业拆借、再融资和中央银行借款来缓解流动性风险,而资金互助社只有通过控制贷款的规模和结构,流动性风险控制措施太少。流动性风险控制措施的缺乏,使得资金互助社不敢随意放款,资金的闲置也比较严重。另外一个风险就是贷款回收的风险,百信资金互助社规章制度规定:社员可以按照投资股份1∶10的比例取得贷款,只需要一个社员的担保。这种担保,只是以社员个人信誉担保,并没有以农户资产作保障。现在百信资金互助社主要是在资金融通领域进行合作,在采购、销售、服务等环节开展的并不多,所以无法做到像成熟的农民合作组织那样来,将金融服务贯穿于社员日常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的,最简单的控制放贷风险的方法是由农民合作组织集中销售社员生产的农副产品,并组织销售活动的回款工作,用集中销售和集中结算控制农民合作组织融通资金的风险。从担保机制以及农民互助合作的环节上看,百信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贷款回收工作缺乏保障和风险控制措施。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百信资金互助社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逐渐向综合性道路上发展。

场所、设备、人员的成本高。资金互助社利用乡村熟人等社会信息对称的优势,放贷前的调查和放贷后的跟踪工作量比较小,交易成本比较低。加之,作为社区内生的组织筹资成本也比较低。这本来是资金互助社能生存发展的基础,但是资金互助社一旦正规化之后,就会产生许多以前本来不存在的成本。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资金互助社的经营成本(水,电、网络信息费,通讯费等,以及会计人员工资、房租)共30000元。而在成为正式金融机构之前,资金互助社没有正式的办公场所,没有电脑等硬件设施,记账也只是用学生的作业本进行简单的记录。一年的经营成本不过几百元,而如今的经营成本却增长了好几十倍,这远远大于经营收入的增加数量,经营收入扣除日常经营成本之后所剩无几。2007年,资金互助社盈余1650元,2008年盈余为6000元。这些盈利还是建立在理事长和监事长等高管人员义务为农民资金互助社工作的基础之上。如果考虑管理人员工资等因素,仅靠信贷利率差难以消化掉农民资金互助社交易成本。

除了融资少、融资难,经营成本高之外,资金互助社得到的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缺乏配套措施。与基层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及金融服务等方面也有待于加强衔接。目前人民银行还没有对其存款准备金、利率、账户管理、资金扶持等方面提出要求和管理规定。另外缺乏针对专门的金融监督管理的法律。缺乏专门的金融监管法律势必导致监管部门无法可依,不利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良好发展。一方面,无法避免政府对合作金融组织的不正当干预,另一方面,合作金融事业的参与者不能从立法中明确了解各自的基本权利、义务和风险,参与者之间无法形成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关系。

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建议

针对目前资金互助社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扩大融资来源和缩减经营成本两方面进行改进。所以,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从扩大融资来源方面

鼓励村干部、乡村精英带头入社。由于现有政策规定只有一个行政村内的农民可以入社。因此,要保证资金互助社的资金来源,就要鼓励本村的村干部、乡村精英等村里经济实力较强、威信较高的农民入社。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资金互助社的资金实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吸引其他村民入社。

提高农民的合作意识。由于农民的“地缘”联系已经弱化,而契约、合作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要加大宣传,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建立一种具有互助、合作理念的金融文化。这种金融文化让社员把农村资金互助社当做一个大家摆脱贫困、共同富裕的平台,而不再是一个一旦摆脱贫困就扔掉的工具。

信息公开。由于资金互助社的一些信息不公开,农民对其不了解、不放心。所以,要公开信息,让社员对资金互助社的运行充分了解。同时,这也是社员参与社里公共事务的过程,对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也有帮助。

与正规金融机构对接。在现有的对接机制中,比较成功的是垂直型合作体系。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考虑两种模式。一种是“政策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模式。即将国家对“三农”资金投入通过农村资金互助社转贷或委托给农民,建立起国家引导农村经济、扶持农业产业和帮助农民组织作用。另一种是“商业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财政”模式。即商业银行通过将适合的信贷产品批发给农村资金互助社,形成规模市场,取得规模效益。财政通过给予农村资金互助社必要的财政贴息或减少开办费用解决成本。通过正规金融解决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来源,建立起多层次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从降低经营成本方面

加强对资金互助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完善风险管理措施。金融行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因此要对互助社的管理人员进行金融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如定期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理事、经理等管理人员及监事和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金融基础知识水平,扩大知识面,学习内控制度,熟悉业务操作,尽量避免操作风险。也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来解决农村资金互助社业务人才匮乏的问题,但要保证管理的自主性,这是资金互助社的动力所在。

简化场所、设备等。由于银监会关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的通知中要求资金互助社要有“营业场所和安全防范措施”,这就导致了资金互助社经营的固定成本很高。资金互助社很难独自承担。所以,要让资金互助社良好发展,必须缩减这样的不必要开支,这需要国家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另外,资金互助社必须探索新型的经营模式,如果仅仅实现资金互助,所产生的利润很难维持这个组织的生存,也无法有效控制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因此走向综合性的合作组织是必由之路。要建立起“专业协作、分散经营、金融互助、集中采购、集中销售”的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协作,可以提高农民的学习能力,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收益率。分散经营有利于提高农户家庭成员的参与热情和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金融互助,有利于满足社员的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有利于降低社员的交易成本。集中采购有利于农户控制生产资料的价格,也有利于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集中销售,避免了农户个体之间的销售竞争和“谷贱伤农”的状况发生,也有利于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稳定农户的收入。这种类似于日本综合性农协的合作组织也将是我们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方向,以资金为杠杆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新型的经营模式,是资金互助社未来前进的方向之一。

标签:;  ;  ;  ;  ;  ;  ;  ;  

第一互助协会成立二周年回顾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