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研究扫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锡伯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锡伯族是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锡伯族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作出了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锡伯族与其它民族专业和业余研究人员,遵循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从事锡伯族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根据笔者手中掌握的资料,将近15年来锡伯族研究现状简要描述如下。
一、组织与活动
1980年以来,为开展锡伯族学术研究活动,先后在新疆、北京、东北等地成立了有关锡伯族研究学会、研究会,其中有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语言文字研究会(1980年8月), 新疆锡伯族语言文字研究学会(1980年10月),乌鲁木齐市锡伯族语言文字研究学会(1981 年10月),伊犁州锡伯族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研究会(1986年9月),辽宁省锡伯族史学会(1987年5月), 中国老年历史研究会锡伯族史学会、大连锡伯族学会(1988年5月),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锡伯族联谊会(1988年5月),哈尔滨市锡伯族联谊会(1988年12月), 齐齐哈尔市锡伯族联谊会(1988年12月),沈阳市锡伯族联谊会(1988年6 月),辽宁省凤城市锡伯族学会(1994年6月), 黑龙江锡伯族研究会(1996年7月)等。这些学会、联谊会制定了章程,发展了一大批会员, 形成了一支专业和业余研究队伍。
与此同时,为开展学术交流,先后分别召开了“新疆锡伯族语言文字学术研讨会”(1981年10月,察布查尔县),“辽宁省首届锡伯族文史资料和文化古籍编辑整理工作研究会”(1984年3月,沈阳市), “全国锡伯族学术讨论会”(1984年12月,沈阳),“伊犁州首届锡伯族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学术研讨会”(1986年9月,伊宁市), “辽宁省锡伯族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1986年5月, 沈阳),“全国首届锡伯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1989年10月,乌鲁木齐市),“哈尔滨锡伯族文化历史研讨会”(1990年9月,哈尔滨市), “锡伯族爱国历史研讨会”(1990年9月,乌鲁木齐), “辽宁省锡伯族民俗研讨会”(1992年5月,沈阳), “中国锡伯族双语教育研讨会”(1995年5月,察布查尔), “首届全国锡伯族古籍文化学术研讨会(1995年5月,察布查尔)”, “黑龙江省锡伯族研究会首届年会暨锡伯族文史研讨会”(1997年7月,齐齐哈尔市), “锡伯族文艺研讨会”(1997年12月,察布查尔)。上述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内容涉及面广,其中不少论文学术水平较高,有较高的价值,会后均编印出版了论文集(内部出版)。这对加强交流、繁荣发展锡伯族文化,起到了一定作用,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著作与课题
随着对锡伯族研究的逐步深入,一批反映锡伯族源流、语言文字、文化艺术、西迁、民俗等方面的著作相继出版问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辽宁出版社出版的《锡伯档案史料》(上下册,1989年版),贺灵、佟克力等编著、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锡伯族史》(1993年版),《锡伯族历史与文化》(1989年版),《锡伯族百科全书》(1995年版)、白友寒先生编写、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锡伯族源流史纲》(1986年版),安俊、吴元丰、赵志强编著、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锡伯族简史》(锡伯文,1985年版),《锡伯族迁徙考记》(锡伯文,1985年版),锡汉对照《锡伯营职官年表》(1994年版),沈阳市民委民族志编纂办公室编、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沈阳锡伯族志》(1988年版),哈尔滨市锡伯族联谊会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哈尔滨锡伯族》,贺灵、佟克力编写、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锡伯族风俗志》(1994年版),辽宁民族研究所编写、辽宁出版社出版的《锡伯族史论考》(1986年版),肖夫等整理编写、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锡伯族历史资料拾零》(1987年版),吴克尧编写、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北锡伯族研究文集》(锡伯文1989年版),肖夫翻译、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锡伯族历史论文集》(1991年版),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编写组编写、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锡伯族简史》(1987年版)和《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概况》(1986年版),扎鲁阿、何文君整理、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萨满歌》(锡伯文1990年版),新疆语委会编印的《新疆首届锡伯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论文汇编》(1990年印),吴连胜撰写、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锡伯骑兵连纪实》(锡伯文,1988年版),王登贞撰写、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察布查尔中草药》(锡伯文,1992年版)。此外,还有锡伯文译著、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聊斋志异选择》(满汉合璧上、中、下)。有关锡伯族语言文字、书法研究的专著有:李树兰、仲谦、王庆丰编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锡伯族口语研究》(1984年版),李淑兰、仲谦编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锡伯语简志》(1986年版),佟玉泉等整理编写、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锡伯(满)语词典》(1987年版),图奇春、杨震远撰写、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锡伯语法》(锡伯文,1987年版),关善保等编纂、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锡简明对照词典》(1989年版),佟加·庆夫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锡伯语文字语言正字词典》(1993年版),格吐肯的《格吐肯书法集》(锡汉对照,1989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另外,还编辑出版了两部大型画册,一部是《锡伯族图录》(大连市锡伯族学会、大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写,1994年11月,中央民族出版社出版),另一部是《锡伯族民间图案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民间图案集》编纂委员会主编,新疆美术出版社1994年2月出版)。
在上述著作中, 锡伯文《红楼梦》和汉文《锡伯族百科全书》于1996年12月获自治区首届图书奖一等奖,1997 年《锡伯族百科全书》又获全国第三届民族图书奖。该书150万字,收词目2300多条, 分历史文化、社会组织、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习俗等16类,系单卷的中型工具书,该书填补了我国缺少单一民族百科全书的空白,也为今后编撰其它民族的中小型至大型百科全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为第一部全面反映锡伯族历史、文化的中型工具书,在锡伯族这样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历史上,这是第一部,在我国56个民族中这也是第一部(注:仲高《我国首部单一民族百科全书〈锡伯族百科全书〉问世》《新疆日报》 1996年1月16日。),可以称得上精品佳作。此外,王登贞的《察布查尔中草药》(锡伯文)1992年获首届中国民族图书三等奖,同年《锡伯营职官年表》、锡伯文版《锡伯族历史论文集》获第七届北方15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锡伯族史》获得1995年自治区优秀著作三等奖。
在编著上述著作的同时,锡伯族专业和业余研究人员申报的研究课题,也被国家、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获准立项,有的已结题,通过专家鉴定,有的正在实施之中。其中有郭建忠、扎玉升、贺忠德、佟加·庆夫、刘成、付刚、何坚韧、伊克坦等同志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课题《中国锡伯民族双语研究》,于1992年获准立项,经过近5年的艰苦努力顺利完成,于1996年12 月在乌鲁木齐通过专家鉴定。该课题研究成果较全面论述了中国锡伯族双语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发展对策,以及双语教育对促进锡伯族同其他兄弟民族之间的团结,发展锡伯族文化教育事业,推动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全篇共5章19节30多万字,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国锡伯族双语研究的空白,是一项较优秀的科研成果。由付刚、葛丰交、何坚韧同志承担并完成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的子课题《锡伯族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对策研究》也于1996年6月结题并通过专家论证,准备出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佟加·庆夫等同志承担的自治区科委研究课题《锡伯文、满文文字处理和轻印刷系统》于1996年研制完成,已研制开发出“曙光”锡伯文、满文轻印刷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两个系列,这一研究成果具有以锡伯文、满文为主体,多文种混合兼容操作,方法简便、规范、速度快等特点。另外,葛丰交等同志承担的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新疆锡伯族教育史》、《哈萨克妇女教育与汉、维、锡、柯尔克孜妇女教育比较研究》也正在实施之中。
三、刊物与论文
为活跃锡伯族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繁荣发展锡伯族文化,有关部门和学会组织相继创办了一些刊物,其中新疆人民出版社锡伯文编辑室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锡伯文化》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文正式刊物。该刊第1期于1987年10月出版,目前共出28期,用锡、 汉两种文字出版,是新疆研究民族问题创办较早的学术刊物,为从事锡伯族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园地,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作者,为全疆民族研究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由于该刊物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严把质量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读者的欢迎,影响日益扩大,并且经过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另外,还有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语委会主办的不定期刊物《学会通讯》(锡·汉文),辽宁省锡伯族史学会的《会刊》,黑龙江锡伯族研究会的《锡伯族今昔》等刊物以及锡伯文版《察布查尔报》,这些刊物在开展锡伯文学术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锡伯族研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锡伯族专业和业余研究人员以高度的热情、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科学的态度和一丝不苟、开拓进取的精神,认真挖掘、收集整理锡伯族史料,进行了认真研究,撰写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从80年代初到现在,有400 多篇有关锡伯族研究论文在《人类学学报》、《中国民族教育》、《满族研究》、《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新疆大学学报》、《民族语文》、《语言与翻译》、《中国语文》、《民族古籍》、《西域研究》、《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等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这些论文涉及内容有:锡伯族族源,锡伯族历史文物,锡伯族历史上的数次迁徙,锡伯族宗教,锡伯族经济,锡伯族教育,锡伯族文化及习俗等。其中有的获国际或全国优秀论文奖,有的入选国际、全国学术研讨会。如伊犁军分区卫生所主治医师郭林清的论文《新疆锡伯族传统医学(针法)对内科急症的举隅》,于1996年在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上,荣获了世界传统医学突出贡献国际优秀奖,在参赛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选出的论文评选角逐中,荣获了国际金奖。葛丰交的论文《试论新疆锡伯族双语教学问题》入选1996年4 月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双语学术研讨会”并获新疆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新疆教委教科所付刚的《面向21世纪的锡伯族教育》1995年7月荣获“全国跨世纪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二等奖。
十几年来,在锡伯族文艺创作方面也获得丰硕成果:由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锡伯族副教授扎·藏布同志创作的反映锡伯族到新疆伊犁戍边历史的巨幅浮雕壁画《西迁》,在1986年12月举办的“全国首届民族大家庭美术、摄影、书法展览”中荣获国家民委颁发的大金果奖;锡伯族导演编导的反映锡伯族生活的电影《现代角斗士》,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由管兴才改编、佘叶肯同志翻译的锡伯族著名长诗《西迁之歌》获得1981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一等奖;沈阳市歌舞团创作出的以锡伯族西迁为题材的大型舞剧《西迁之歌》于1985年在沈阳公演受到好评;歌曲《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倍受群众喜爱,唱遍全国,产生了不同凡响的影响;锡伯族著名作家郭基南创作的长篇系列小说《流芳》出版发行;10集电视连续剧《西迁》开拍在即等等。
综观十几年来锡伯族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锡伯族研究队伍日益发展壮大,他们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老学者,理论功底扎实、颇有建树的中年学者,还有一大批崭露头角、后来居上的新秀;既有专业研究人员,也有业余爱好者;既有锡伯族,也有其它民族。2.东北、新疆、北京等锡伯族研究人员相互交流与往来频繁,研究成果及时得到交流,对研究工作促进较大。3.学术研究活动日趋活跃,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有关锡伯族研究的各类研讨会,活跃了研究气氛,使锡伯族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4.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由过去主要以族源、迁徙史研究扩展到文学艺术、语言、宗教、教育、民俗、伦理道德、地名地理等多学科领域,研究范围越来越广。5.不少国外学者涉足了锡伯族研究领域,发表了不少有关锡伯族的翻译资料和研究文章,他们同我国锡伯族研究者建立了学术往来。这种友好交流,将进一步促进锡伯族研究的发展。6.研究水平、论著质量不断提高,由以往的多为一般介绍、描述,向学术性专题研究发展,有不少新论著问世。7.不断有新的资料披露,研究材料越来越丰富。研究者由过去的单纯利用档案、典籍资料扩展到兼采各种地方文献和口碑、考古文物等资料,开始出现宏观把握、综合研究的新趋势。(注:永志坚《广泛搜集深化研究开创锡伯族古籍工作的新局面》《锡伯文化》1996年11月,第23页。)
以上扼要的描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图景,那就是锡伯族研究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在全国社科研究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但离学术主流还有较大差距,仍待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开创锡伯族研究的新局面。
收稿日期:199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