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衣力努尔·艾则孜
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增多,涉及面广,青少年犯罪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较低,以贪财性犯罪为主,向低龄化、暴力化、多样化、团体化发展。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是社会环境不良、家庭、学校教育缺失,自身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预防犯罪应该注重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同时还要结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以此来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成因;防治措施;事后对策
青少年犯罪是指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受到一定刑法处罚的行为。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据公安部统计,在全国2.2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50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仅占刑事犯罪总数的20%以下,而当前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形式犯罪总数的70%以上①。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加大不仅影响到了社会以及人民群众的安全,也给青少年自身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青少年法制建设是一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法制完备与否,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衡量一国或地区法治文明发展的标志。因此,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法律制度是我国法学研究和法律建设中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更应该要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以及成因,结合地方实际采取有效的防治和预防措施来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下面我将对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防治措施等内容进行探讨。
从现有研究资料来看,关于旅游休闲小镇资本运营相关问题的研究资料较多,也获取到一定成果,但还应该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对现有资料应该继续探究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以福建省龙岩市检察机关提供的数据为例,2001年至2015年共批准逮捕青少年14到25周岁的犯罪嫌疑人2338人当中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505人,在5378个批准逮捕刑事犯罪嫌疑人总数里面占43.5%②。在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占一半,这在社会中引起了轰动。目前青少年犯罪以谋财型犯罪为主,最常见的是抢劫和盗窃,其次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和侵犯人身权利案件,比如杀人、伤害、强奸、绑架等四类暴力型案件较为多数。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类型向多样化发展,尤其是与网络有关的犯罪显著增加,此外他们的手段更加智能化和成熟化。一些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利用报刊和电视上学到的手段来实施犯罪,而且分工明确,事先安排好,戴手套作案,作案不留痕迹,大幅度增加了侦查机关的破案进度。从青少年犯罪团伙化来看,社会青年易与有前科的人结伙,在校生易与辍学生结伙,他们之间相互影响、作案时相互配合,组成严密的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犯罪。久而久之这个群体一旦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容易形成分工明确,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对社会的危害极大。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一大部分为无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低下,法制意识不够,基本属于学校的流失生、辍学生或社会上的“问题青年”,为了满足私欲或追求剌激,走上了犯罪道路。
(一)青少年犯罪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犯罪群体中90%的人初中没有毕业,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按照某检察机关对2006年至2014年办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分析中显示,其中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人数占90%以上,大学以上学历的基本上没有,辍学人员占较大比例。在这群人中女童犯罪也较多,山东神女子监狱监狱长介绍③,女童犯罪中抢劫和盗窃罪非常突出,这个在某种角度上说明了受教育程度低的女童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好思潮影响。在问卷调查数据上显示,女童在犯罪中得到钱财主要用于娱乐,购买化妆品和衣服等消费的占58.3%,用于给男朋友消费的占33.7%,而用于购买书籍等学习用品的仅占1.2%,用于其他消费的占6.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15年来,强迫买淫罪直升到了第一位。追求物质生活导致像这种案例在我国常见,都是因为她们自控能力差、教育缺失、缺乏正确的性教育和法制教育导致了这些悲痛案件的不断发生。
利用广西北接“一带”,南启“一路”的地理优势,在南向通道基础上,建设一类火车口岸,试验卡车、火车一站式经由多个国家的监管协调与便利化制度;全面打通渝桂新(新加坡)与桂渝新(新疆)运输通道,建成双新贸易大通道,大力发展往返于中亚、西亚和东南亚的进出口贸易,从而在“一带一路”版图内,构建起两大区域间地理距离最短、运行最高效、监管最便捷的新贸易通道。
(二)青少年犯罪年龄层次降低
如2017高考作文“中国不仅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还拥有现代化的高科技”,把传统的“国粹”“京剧”和“高铁”“移动支付”关联起来;“中国虽然美食林立,但食品安全令人担忧”,把“中华美食”和“食品安全”关联起来。2018云浮高二期末作文里,“成功人生不仅需要理想,而且需要为理想去拼搏”,把“理想”和“拼搏”关联起来;“成功人生不仅表现在学业上,还要表现在家庭上”,把“大学”“事业”和“家庭”关联起来;“即使没有财富,但能付出,能知足也是成功人生”,把“财富”“奉献”“知足”关联起来。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我们从西方学到的不只是好的一面,有些侵蚀革命意识的享乐主义思想以及西方社会的垃圾现象快速被青少年吸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发展,渲染色情、凶杀、暴力的影视在互联网上蔓延。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尤其是一些“黄色”、“暴力”影片传播速度快、毒害大、遗毒深。除此外,网吧、电子游戏、夜店等不良文化娱乐场所的影响,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辨别力,渴望新事物、模仿性强的特点,源于这方面的致罪性对身心尚处于发育阶段的未成年人更为明显。由于一些留守未成年人在校外的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上网、玩游戏、夜生活等是他们在校外的主要活动内容。另外有些未成年人在网吧,夜店寻找刺激,因他们认为的“大男子主义”为一些鸡皮蒜毛的事儿斗个嘴,图个爽快,最后变成打架群殴走向犯罪。
(三)青少年再犯罪率上升,案件恶性加大
青少年犯罪主题在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使他们在社会中遇到消极的影响时缺乏理智与正面思考。由于智力和文化水平的底下,正确的价值观,做人的原则和底线往往被社会中的暴力、色情、拜金、惟利是图等腐朽思想所取代,导致青少年受外界不良的诱惑而走上歧途。在这当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2%以上,说明这个群体因文化素质低,较难找到工作,生活没保障,加上法制意识薄弱,导致他们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四)青少年弱势群体犯罪率较高
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经过教育后,大部分都会感化,深表后悔。但是出狱后容易被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所屈服,难免被身边的人遭受歧视,导致他们又管不住自己继续犯罪。加上在羁押期间的“交叉感染”,使其他们学会了更多的犯罪“技术”,由以前的“新手”变成“高手”,并且胆子更大,反侦查能力更强。这就是重大、恶性案件在青少年中不断发生的原因之一。二是他们作案成功之后,有了心理上的释放感和不正当成就感,不由主地迫使他们继续实施犯罪行为;三是由于青少年劳教解除或者刑满释放后,由于意志薄弱,经不起不良因素的影响,而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从犯罪形式看来,犯罪种类呈现多样化。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从属性犯罪,由于一些低龄青少年社会经验还不丰富,意气用事,易于成为别人手中一把棋子,在案件中属于从属地位。(2)团伙性犯罪,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少年由于哥们义气容易组成小团体,其中一人带坏其他人,为了面子不相干系的青少年也为哥们出口气参与到案件中,形成一个有组织,分工明确小团体。(3)报复型犯罪,有些青少年在受到不平等之后,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4)冲动型犯罪,青少年由于心理的不成熟,生活经验缺少,在面对问题时第一时间无法做出理智的选择,而一时冲动变成情绪的奴隶。
在赛车圈和车迷圈中,詹姆斯·亨特和尼基·劳达在1976年的“龙虎斗”已经非常知名,不过那些对赛车漠不关心的人知道这个故事大多数是通过2013年上映的电影《极速风流》。片中詹姆斯·亨特所驾驶的赛车正是迈凯伦M23D,这个1∶8比例模型展示了这款经典赛车上几乎所有细节,从发动机缸盖上的螺丝、点火线束到转向机构上的万向节,一切都应有尽有。如果不能拥有一辆真正的1976款迈凯伦F1赛车,有一个1∶8的模型也是不错的,前提是你的银行账户上有8430美元闲钱。
二、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学生在学校得不到一个全面健康的学习环境。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只顾着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道德教育。对学习不好的学生缺乏关注和帮助,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厌烦学习,放弃自我。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被视为“差学生”,幼小的心灵遭受了打击,到了中学由于学校之间有了升学的压力,这些学生更不可能成为学校教学的关注点和老师的喜爱。对于对学习没有了兴趣,爱翘课的学生,惩罚往往取代了教导,被受处罚的“坏学生”流向社会后成了犯罪预备军。另一方面是学校的法制教育没有到位。有的学校法制教育课形同虚设,学生们也是应付一下,没有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对法律知识模糊,甚至不了解,不当回事,觉得犯罪离自己很遥远,以为玩玩女孩(强奸),抢了几个钱算不了什么,认识不到犯罪其实离自己一步之遥。
本文综合考虑湍流耗散、 相间作用力及传热、 传质等因素, 对气液两相冲压发动机进行了数值模拟, 分析了稳态流动条件下发动机工作参数对其内流场压力、 速度、 温度、 气体体积分布的影响, 并着重讨论了发动机入口附近的气蚀现象, 主要结论如下:
(一)家庭原因
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还是家庭,所以家庭因素是排在第一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中主要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气氛,主要表现在敌意,憎恨,怨气,责骂,争吵一节自身的身体障碍等。引起青少年形成不良心理、导致犯罪的家庭因素主要有几种情况(1)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或放纵不管,任其发展;(2)父母对子女要求过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3)父母自身有劣迹,行为不轨;(4)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出了问题,往往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5)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因教育没有从早入手,到了后面父母也管不了,单亲家庭使子女的教育出现缺陷;(6)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意管,继续放任自流导致他们走向犯罪之路;(7)父母的离异导致孩子受关注不到位,使他们慢慢和社会纠缠不清。
推荐理由:不确定的时代,我们很容易陷入各样的痛苦之中,不是我们不顺从自己的内心,而是我们不知道追求什么。一个将大半生时间献给服务他人的105岁的智者日野原先生,在即将离开他与之相遇的美好时,将他关于死亡、生命、家庭、朋友、工作、孤独等的思考,向所有愿意聆听的人娓娓道来。朴实而充满力量的临终告白,以36个问答带你穿越人生的迷雾,领悟生命的意义,获得勇往直前的力量。
(二)学校原因
青少年犯罪原因可以概括为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和自身原因,心理因素,外界影响等等。因青少年在该年年龄段容易受某些不稳定的心理特征,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上有些自身的心理因素容易冲动,缺乏教育和法制意识导致他们不知不觉迈向犯罪之路。
(三)社会原因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土壤肥力,但是这不是说意味着使用的肥料越多,农作物的产量就会越高,如果在农作物的实际生长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进行盲目施肥,那么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对农作物的产品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在进行肥料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一定要把握好度,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以及农作物的实际生长所需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
记者在某人民法院了解到的数据表示,该法院2014年在各类刑事案件313件408人,在生效案件中,14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青少年占26.1%;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占13.8%;在校生占未成年犯罪犯的31.4%④;2013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一直升高,未成年人犯罪时的年龄以14、15、16岁的居多,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14岁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明显上升。14岁的孩子正好是初中阶段,这阶段一个是学业压力比较大,二是处于青春期,叛逆期还有就是没有有效的疏通家庭教育导致没能缓解孩子的心理问题,青春期的这种能量释放、宣泄没有找到合理的途径,引发了他们走向非法之路。
(四)自身心理因素
按心理学的划分,11-12岁到14岁是少年期,14-15到17-18岁是青年时期;尤其是在这青年时期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外表看似成熟,但心里容易起伏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在青年期,如果家长和老师以及身边的亲人给予正确的教育和指导,让他们树立起的做人原则,以及道德最起码的底线,他们就会养成道德意识和基本法律意识;反之,就容易误入歧途,可想而知没有一点道德观念的人自然而然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易于走在违法道路的边界。缺乏道德原则的青少年在种种社会上的诱惑中容易纵容物欲,追求私欲,受不健康的诱惑迫使他们为所欲为,产生种种不计后果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防治措施
预防犯罪是一个结合多种力量和手段,采取综合措施,才能防止和减少犯罪。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综合症”。而真正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的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部门、家庭和学校等密切配合,对青少年进行全面健康的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关怀和教育管理。
(五)犯罪种类呈现多样化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人人都说爸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以后的性格和身心健康。家长要负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根据孩子的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家里得到足够的温暖和爱。对孩子的期望要切合实际。给子女一个适合其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从小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遇到问题时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怀疑孩子,这种不当的怀疑极易引起孩子与家庭之间的矛盾。若父母发生矛盾,应尽量避开孩子,离婚时要妥善处理孩子的问题,尽量减少对孩子的身心伤害。作为家长也应该在以下方面注意自己行为和言语:(1)提高父母自身素质。(2)注意家教方法,因人而教。父母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和纵容,不仅教不好,反而把孩子推向邪路。(3)教子不力,作为家长应该要对孩子负责,全力以赴给子女最好的条件。
(二)学校教育的育人作用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n(%)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为0.05。
学校是青少年除了在家待的最多的地方,所以在校期间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如何做人,其次才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要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让他们从小养成法制意识。同时全面开启教法活动、学生学法的考核制度,把思想道德,法律基础课成为必修考试课,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落到实处。
分析访谈结果,将肿瘤病人升白细胞药物服用依从性影响因素归纳为3方面:病人自身因素、社会家庭因素、药物因素。
(三)善于发现青少年犯罪前兆
青少年时期,容易被外界影响所吸引,没有正确的辨别能力,易于走向犯罪边界。所以家庭和学校应该注重孩子的行动。青少年犯罪的形成过程,有的时间很短,有的需要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未成年人在犯罪前从量变到质变的可能性存在的时间较长,其心理现象和外在表现就越不容易隐藏,被发觉的可能性就越大,对及时,有效的制止其犯罪活动就越有利。所以学校和家庭在这方面多出一份工夫,对那些会有可能走向犯罪之路的青少年们从他们的思想作风,人际交往,物质生活追求等几方面来研究,有效制止他们的行动,避免他们越走越深。
四、事后对策
(一)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加强教育,感化以及挽救工作,避免再次犯罪。对于有不良倾向的青少年,要和社区、学校、家长相互配合,建立挽救教育制度。除有前科的重点对象外,要特别注意对那些大错还未犯,小错已不断,拉一把即可挽救的青少年,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制定帮教计划。善于分析,发现他们在其它方面的特长,适当给他们创造条件,给予引导,挖掘其潜能,抓好普遍性的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及时进行教育和挽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克服自卑自弃的心理,树立健康心理,有效预防重新犯罪。
(二)司法部门在审判量刑过程中多方面考虑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长远的未来,尽量从轻处罚,判刑后在监狱也要重点保护防治他们交叉感染。要积极制定以既不放纵犯罪,又能警惕他人,还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接受为原则的刑事审批制度,以犯罪手段作为定性依据的,应增加规定犯罪情节和一定的后果作为未成年人构成犯罪的必备要素;规定一些不同于成年人的诉讼程序,诉讼制度,讯问未成年人时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检察机关应实事求是,对未成年人尽量实行以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为原则,充分运用好不起诉权规则;法院应该成立少年法庭,最大程度的保障青少年的隐私问题,要求不公开审理的,必须按照当事人意思,尊重青少年隐私,对失足青年成立帮教的专业人士,做好挽救工作。有关部门对依法判处缓刑,假释或者执行完刑期的青年给与他们复学,升学的机会,让他们重返社会,重新步入新生活。
[ 注 释 ]
①国青少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2010年8月.[EB/OL].http: // www. ltzw. com/ zuowen/ person/ 24001-27000/26666/50391. htm.
②2015青少年犯罪调查_[实习报告].2015年10月15日.[EB/OL].http: // www. suibi8. com/ xinde.
③《聚焦青少年犯罪: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日中国新闻网[EB/OL].http: // edu. sina. com. cn/ zxx/ 2015-10-29/ doc-ifxkhcfk 7408466. shtml,2015-10-29.
④王雷.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过失相抵规则的适用[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34(3)(总第178期).
中图分类号 :C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2019)09-0025-03
作者简介 :衣力努尔·艾则孜(1994-),女,维族,法学硕士,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经济法。
标签:青少年犯罪论文; 成因论文; 防治措施论文; 事后对策论文; 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