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排水管理施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项目。随着城市人口基数增长、规划不合理等因素都会导致排水管道堵塞,进而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为此,各大城市要逐步加大对基础配套项目的建设投入力度,进而切实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技术要点
引言
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技术,极易受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道路排水受到阻碍,从而对城市的交通运行、地下管线、光缆等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问题不断突出,提高其施工质量,严把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关,成为了每个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1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重要性
首先,市政道路排水管道建设能够进一步包含城市地面道路。通过合理的排水管道施工能够有效的提升市政道路路面工程质量,从而保证城市稳定发展。同时,加强排水管理建设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雨水排放,避免路基路肩与边坡等受到雨水的冲刷,进而导致其出现质量问题。若路面长期受到雨水淤积,则会造成雨水渗透到路面结构层,降低基层强度,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则会导致沥青层出现松散或剥落等病害。因此,加强排水管道施工能够及时将雨水排除,从而有效保护路面质量。其次,就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而言,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路基构造物质量。如果温度较低,遇到雨水天气,则会导致其渗透到道路结构层,从而冻结成冰,并随之体积膨胀,造成构造物损害,更甚者会导致路基移动,造成毁火性损坏,不利于市政道路整体建设。通过以上分析能够发现,加强排水管理工程建设对于市政道路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2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存在的问题
2.1漏水现象严重
排水管道漏水问题,究其原因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管理材料质量问题。就管道材料和质量而言,材料质量不达标直接造成管道漏水状况。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道路排水管理施工材料不符合施工标准,进而导致在使用后,随着时间以及外力破坏,进而导致管道漏水。所以,需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最大限度的防治因施工材料质量问题所导致的漏水问题的发展。
2.2雨水篦子的堵塞问题
城市道路管道排水工程在不断完善的同时,管道淤积堵塞也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而雨水篦子由于长期的暴露在外,使得落叶及道路尘土等杂质的影响从而出现堵塞,影响排水。
3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
3.1管道开槽施工
(1)开槽法施工的管道沟槽边坡坡度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验范》(GB50268-2008)的相关规定、土质较好时沟槽边坡可适当减小,沟槽每侧临时堆土距沟槽边缘不小于0.8m,且高度不应超过1.5m;沟槽边临时堆置土方不得超过0.5m。
(2)管道应敷设在承载能力达到管道基础支撑强度要求的原状土地基或经处理后回填密实的地基上。开槽施工段管道开挖时应严格控制槽底高程,当土方采用机械开挖时,槽底应保留0.2~0.3m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且不得超挖。
(3)施工时当沟槽内有地下水时,必须将地下水降至槽底以下不小于0.5m,做到干槽施工,选择合理的排水方法、防止地基扰动,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沟槽进水造成管道上浮。
(4)管道基础:砂石基础材料一般采用中、粗砂,承插口管的接口处承口下亦应铺设与C1层等厚的砂石基础层,施工时必须将管下部两侧腋角部分的砂石回填密实。基础表面应平整,其密实度应达到90%。
(5)对采用承插式接口的管道,插口插入的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管道支墩
管道支墩前应对管道进行最基础的处理,并压实管坑,清除管坑中的杂物等,再放入支墩。为进一步巩固支墩位置,或受外因作用而导致支墩位移,施工人员可采用混凝土对支墩进行加固处理,但使用混凝土后需让其凝固至少一周后方可继续下一步工序。此外,为进一步保证支墩构造的准确性,在埋设支墩前,应查看其与周围的紧密性,并尽可能减少缝隙的数量,以提升支墩的稳固程度。在放置支墩时,施工人员应尽可能选择地基稳固处,进而提升支墩的稳定性,使其不受外力因素影响。若无稳定的地基,可临时搭建一个比较稳定的结构,以起到支护的作用。
3.3管道安装
首先基准管的安装,在安装之前要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监测,之后进行夯实处理,再后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确定适宜的弧基。在安装中管中心轴线、中心高程误差不得超过30mm,但在实际施工中一般都会将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另外,还要用长度为2.5m的角铁对基准管的中心线进行确定。其次,后续管的安装。在安装之前要进行工作坑的挖掘,之后要保证承插口管件的平行,两者之间的距离要被控制在15cm左右,再后清理干净管道插口外部与承口内部。将这些完成之后进行后续管安装的具体施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第一步要去确定的就是内撑杆的管缝,然后使用钢制结构的连接杆将内撑杆和钢制大梁连接起来,这一施工过程需要用到吊车。最后则要对管道的高程和中心线进行校正。
3.4沟槽回填
(1)完成管道验收并确认合格以后立即进行回填,在槽底到顶部上部50cm的范围内,不允许含有冻土和有机物与粒径超过500mm的大石块,沟槽中也不得含水,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回填,在防腐绝缘层等的周围填筑细颗粒土。
(2)回填材料的碾压遍数需要根据压实度要求、机械设备和填土含水量确定。
(3)在回填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机械设备进行,辅以必要的人工,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对管道的胸腔部位进行回填时,应在两边同时进行,保证回填的对称性,高差应控制在30cm以内,避免管道产生位移。
(4)在较窄处和胸墙部位,应由人工使用蛙式夯将填土夯实。
(5)对于采用了支撑结构的沟槽,需在回填以前将其拆除,此时应确认沟槽和周围建筑物是否安全,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填筑和夯实。
(6)根据沟槽的排水方向,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层实施,分层厚度要控制在30cm以内,槽的两侧应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否则管道将发生位移。在回填的过程中,不可直接把填料堆到接口上部。
(7)在碾压施工中,如果管道顶部回填深度在50cm以内,则要由人工进行夯实处理;超过50cm时,可使用压路机碾压。
(8)将一层碾压完成后,取样人员要和监理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取样,在这一层的压实度满足要求后,对下层实施回填。
(9)填土的夯实必须分层完成,期间管道不可发生移动。对管道和基础间形成的三角区,应由施工人员使用木夯进行夯击。管道两侧与顶部上方50cm范围内,要用轻型夯机夯实,使管道两侧实际高差在30cm以内。回填与夯击都必须分段进行,相邻段落之间的接驳应做成阶梯状,防止漏夯。
(10)对于回填土夯实度,顶部以上50cm范围内,要控制在85%以内,而其它部位需要严格按照现行标准确定,并在施工中予以严格控制。
结语
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作为政府公共设施建设工程,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为此,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度剖析施工技术要点,从根本上保障施工质量,延长工程寿命,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曹庆.关于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24):22~23.
[2]马振华.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6):21~22.
[3]钟华.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重点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6):22~23.
论文作者:庞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管道论文; 沟槽论文; 排水管道论文; 道路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夯实论文; 雨水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