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思考
王 禹
(哈尔滨市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老年读者阅读现状和阅读需求的分析,力求从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馆藏资源、服务模式等方面向老年读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既是人口发展进程中的客观现象,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影响着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在2000年正式跨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成为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信息服务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为老年读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因此,掌握老年读者的阅读现状及阅读习惯,是提高老年读者阅读服务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1老年读者群体的阅读现状
按照文化部第六次全国副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标准,在普遍存在经费拨付不足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在为老年人提供阅读服务时存在着较多问题。
1.1 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服务规范
公共图书馆提供的阅读服务多是履行社会义务,缺乏对信息弱势群体特别是老年读者群体的关注,致使公共图书馆为老年读者提供的服务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尤其缺乏特殊性。
2.1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症状消失,伤口完全愈合,没有出现并发症情况;好转: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症状改善明显,伤口没有出现感染和窦道;未愈:患者的症状消失,出现了继发性感染症状,需要进行二期手术治疗。
1.2 阅读服务形式和内容单一
公共图书馆能够为老年读者提供的阅读服务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加之社会宣传不足,导致老年读者阅读服务缺乏系统性,在广度和深度上差强人意。
1.3 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缺乏针对性
老年读者由于退休后有充裕的时间,一般在图书馆活动的时间相对较长,除了学习之外,他们更多的是利用图书馆的空间消磨时间。考虑到老年读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图书馆应提供温暖、明亮、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阅览室楼层偏高,室内照明过暗或过亮,书架设置过高或过低都成为老年读者进入图书馆的“门槛”。尤其是东北三省冬季较长,室内温度如果过低,对老年读者尤其是高龄读者的阅读活动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公共图书馆在阅读环境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应充分考虑到老年读者的特殊需求。
2老年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
2.1 阅读环境
很多公共图书馆都设立了少儿阅览室,但很少有图书馆设立专门的老年阅览室。老年读者有其独特的阅读习惯和偏爱的文献内容,但很多图书馆却忽视了这一群体的阅读需求,在采访文献时考虑得不够全面,形成了馆藏资源泛在化,缺乏针对性的局面。
2.2 配套设施
由于年龄偏大,身体各方面机能有所减退,很多老年读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和视力退化,影响他们正常的阅读活动。这时就需要公共图书馆提供相应的辅助设施,满足老年读者的阅读需要。放大镜、老花镜和助听器是最基础的辅助工具,同时,可以向老年读者提供更多的有声文献,减轻他们的视觉压力。
教学设计中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和主动性,使教学设计尽可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课堂变化的应变措施大都能在预设之内。
(2)担任专册组织完成1个项目中至少1个阶段的设计工作,掌握项目的设计过程、专业接口等技术问题,同时锻炼项目组织协调能力。
随着人们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以文献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各类读者多样的信息需求。老年读者是信息弱势群体,需要公共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援助。除了传统的文献借还服务外,公共图书馆有义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老年读者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很难掌握,图书馆应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使老年读者也可以利用信息手段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除此之外,图书馆应根据老年读者的爱好开展各种相应的讲座,培训,丰富老年读者的阅读活动内容。
应构建长效性扶持机制,项目支持不只局限于前期建设阶段,也应向中后期运行阶段延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项目资金补助标准,补贴应尽可能弥补秸秆收储人工和运输成本,提高秸秆利用主体积极性。实行区别化补贴和奖励标准,引导产业发展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利用方向发展。拓宽政策扶持广度,降低项目申报门槛,尽可能让政策惠及每一个产业链主体,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政府部门需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在财政、税收、土地等各方面完善政策优惠体系,通过完善利益链驱动产业链发展,最终形成以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
2.3 文献内容
了解老年读者的阅读倾向,是完善馆藏的前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普遍注重身体健康,老年读者相对其他阅读群体更加关注养生、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文献。此外,很多老年读者都害怕和社会脱节,希望通过报纸、杂志了解时事动态。这些都是公共图书馆进行文献采购时应当关注的方面。
2.4 服务模式
在作业程序中,对枝丫材的二次压缩是本样机的主要压缩过程,并有最大压缩力发生,应以此计算最大压缩力(图4)。
3老年读者群体享受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展望
制度保障,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和理论依据,更是提升服务的目标。制度保障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标准与规范。目前我国共颁布相关法律法规超过15部,草案与征求意见稿超过20部。其中2017年颁布的《全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章第三十四条中明确体现了服务老年人读者群体的要求。而与其相关的11部地方法规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重点的阐述。可以看出,我国对老龄群体阅读服务的制度保障做出了充分的规范,做到了有法可依。
除此之外,由于公共图书馆的读者量较大,人员比较密集,卫生问题也应在考虑范围内。在提供放大镜、老花镜和助听器等工具的同时,需要注意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
老年读者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占比日益加重。如何为老年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找到一条适应我国国情、对应公共图书馆馆情的服务路径值得现今的图书馆员认真思考。
3.1 完善制度保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是地区的信息中心,它向用户迅速提供各种知识和信息。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
3.2 丰富馆藏建设
目前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群体的主要阅读需求集中在文学、养生保健、历史、政治、艺术、报刊等几方面,受到财政拨款因素制约,在公共图书馆馆配时不能完全满足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存在着馆配书籍分布不合理等情况。2018年全年公共馆馆配品种与2017年相比减少10.50%,馆配册数同比减少7.29%,主要是由于2017年开展了“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受其政策影响,很多公共图书馆集中采购从而扩大了2017年公共馆市场体量,同时2018年《公共图书馆法》实施,全民阅读工作进一步深化,这在客观上促使公共馆市场的单品种馆配册数有所增加,较2017年同比增加了3.59%。2018年全年码洋排名TOP10类别图书码洋份额合计为88.25%,其中文学(I类)图书码洋排名居首,其馆配码洋占到馆配市场总码洋的25.72%;排名第二的工业技术(T类)图书码洋份额为13.47%,比排名第一的文学(I类)图书少12.25个百分点。一方面,中央号召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公共馆对文学类图书将进行重点采购;另一方面,受阅读偏好影响,普通读者会更倾向于选择轻松愉悦的文学类书籍进行阅读,从而使得文学(I类)图书和工业技术(T类)图书的码洋份额差距进一步拉大。排名第三、第四的经济(F类)和历史、地理(K类)图书码洋份额较为接近,分别为9.83%、9.64%。这样的馆藏资源建设趋势更符合年轻读者的需求,而非老年读者。在今后的馆藏建设方面,可以开展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特定倾斜,丰富适于老年读者的馆藏资源,以满足更多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
3.3 提升服务系统,完善服务环节
老年读者群体因其生理机能退化,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这也为其到馆阅读,使用图书馆检索查询、自动借还及其他现代化设备带来障碍。因此,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开辟专门供老年人使用的阅读区域,在此区域可以针对老年人早起的生理特点,合理调整开馆时间,设置专门服务老年读者的馆员或者青年志愿者,照顾老年读者群体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消除其孤独感,切实做到“以人为本,读者至上”。其次可以丰富阅读相关设施,如提供开水、老花镜,拐杖、轮椅、防滑坡道、医疗箱等。在满足老年人读者群体阅读需求的同时,针对其生理习惯完善服务。目前在我国能够提供老年人读者群体专用阅读设施的公共图书馆只有35家,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可以看出我国公共图书馆提供专用设施设备的能力依然不足,而经济因素依然是制约公共图书馆完善服务的最大阻力。
现代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分为馆内服务系统和网上远程服务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在馆舍内设置自动借还书设备、朗读亭、网络打印机、自动售货机等,大部分老年读者并不能熟练的操作和使用这些机器,给他们完全享受科技带来的阅读享受造成不小的障碍。因此,设置专职馆员或者志愿者教授并辅助他们使用这些机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提高老年读者的阅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社会办学是公共图书馆推动社会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完全可以开设老年人“互联网+图书馆”课程,让老年读者充分感受科技魅力,享受现代化阅读乐趣。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在注重老年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老年人精神明文建设。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根本,可以从了解老年读者的人群特点和阅读需求入手,提高老年读者群体的阅读满意度,进而提高整个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制约,由于人均收入水平低,财政负担大,文化项目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造成公共图书馆藏书数量、服务设施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只能满足老年读者基本的阅读需求,不能提供更多的服务创新和特色阅读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揣摩老年读者群体的心理,分析其阅读需求,针对其阅读特点提供阅读服务工作,要不断深化研究,探索不同的方式方法,同时也要注意满足老年读者群体在馆阅读时的其他需求,这样才能为老龄读者群体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
[参考文献]
[1] 肖雪,苗美娟.美国公共图书馆老年服务:历史与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1):95~109.
[2] 邹开元.近十年我国图书馆老年服务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19):132~134,136.
[3] 张映梅.老龄化社会视阈下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问题思考[J].兰台世界,2019,(2):115~117.
[4] 束亦冉.公共图书馆应对老龄化社会之服务创新——解读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19,(3):80~85.
[5] 金美丽.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研究与对策[J].公共图书馆,2019,(1):29~35.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21—0144—02
收稿日期: 2019-06-25
作者简介: 王禹(1982-),男,2005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本科,现就职于哈尔滨市图书馆采编部,馆员。